张祖群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中国 北京 100070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 北京 100101)
中国共产党90年维护社会稳定的经验与创新实践
张祖群1,2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中国 北京 100070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 北京 100101)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解决好中国一切问题的中心和发动机。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经验主要可归结为三条:经验一:完善利益表达有效渠道,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经验二:中国共产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经验三:维护社会稳定是执政党的基本功能,而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程度及其相关变量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最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创新实践:第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第二,完善多种收入形式的创新。第三,建设和完善法治政府的创新。
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
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展学习运动。毛泽东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和思想锻炼的大熔炉。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是解决好中国一切问题的中心和发动机。
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能够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8000万党员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政党,能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担当不同的但是最为重要的领导核心和枢纽角色,其执政经验非常值得总结和发扬。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在改革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受到了一定影响,其威望和地位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多种挑战。这四种考验更加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中国共产党必须清醒地看到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1]。回首往昔,本文试图总结中国共产党90年的维护社会稳定经验,最后总结其创新实践。因此,在指导思想与方向线路上,我们必须坚定“五个不移”:一是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二是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三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四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五是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经验一:完善利益表达有效渠道,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机制,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非利益集团政治。这种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不仅发挥民众表达利益要求的功能,而且有助于维护中国的社会稳定。但这种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正视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对于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强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以农民、农民工、城市失业人群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做出了很大的隐形贡献,但在居住、工作、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缺乏应有的保障,他们的处境受到社会舆论高度关注,而出现问题后也往往容易将矛头对准政府[2]。对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进行深入探索,这些弱势群体在利益获得方面与其他人相比明显较弱,不论是从工作、医疗,还是居住等方面,如果多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改善现存的问题,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可以加大人民群众代表的权利,使国家重大决策不再以领导个人为中心,而是切实以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中心。因此,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2]。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探索,分析中国特色,融入多样化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平衡机制,将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作为一个成熟的执政党,它不仅要为利益表达提供有效渠道,更要对各方面利益表达做出迅速反应和回答。借助利益整合,执政党将民众的多样化利益诉求转化为社会的一般需求,从而树立其权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致力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利益关系,扩大执政党的社会利益基础,以维护和增进执政党的权威[3]。
第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可以沟通城乡党员在利益、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坚持统筹兼顾,关怀党员与关怀普通群众都一样,处理好党员利益与普通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党内关怀帮扶与困难群众关心帮助两者有机统一。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4]。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要切实关注广大基层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基层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了解城乡党员的差异所在,进一步的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使城乡可以进一步融合,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经验二:中国共产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代表人民群众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的劳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一步扩大民主,畅通广大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事务和其他社会事务的渠道,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使整个社会协调发展[5]。“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要“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基本思路是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领导协调、排查预警、疏导转化、调解处置机制。
第一,正确理解“维护稳定”。胡锦涛同志在《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2月27日)指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更不要说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6]2008年以来发生西藏暴乱、贵州瓮安事件、云南椽胶事件,再到甘肃陇南暴民事件、乌鲁木齐暴乱、喀什暴乱等,很多地方政府片面或过度理解“稳定”的要义,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同时,稳定也是最基本的前提,稳定是每个地区都应该达到的硬任务,是基本责任。不应把维护稳定理解成唯一任务,理解成简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粗暴处理人民利益受损事件的令箭!更不要以为中央政府与各级组织是对地方政府实行保护、偏袒的护身符与挡箭牌!
第二,维护社会稳定需要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不仅仅是政治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问题。“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今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露以后,我国立即停止了所有新建核电站的审批,对再建核电站进行核安全风险评估和检查。刚刚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之后,国务院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排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隐患,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这是科学维护稳定,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第三,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乌鲁木齐“7·5”事件警示我们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2009)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对“7·5”事件进行了反思,对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等境内外“三股势力”及其反动本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揭批。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新疆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的一项重大而最紧迫的政治任务,要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积极配合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工作,为顺利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7]。要使新疆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得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稳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南麓新型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带建设,乌昌一体化(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库尉一体化(库尔勒市-尉犁县)、阿温一体化(阿克苏市-温宿县)、喀疏一体化(喀什市-疏勒市)、和墨洛一体化(和田-墨玉-洛浦)等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的经济组织和现代企业群、产业群、新经济增长极,新疆地区的经济高地正在迅速崛起。
新疆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建设,区域经济布局趋于合理,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大企业、大集团的资源开发大会战进一步加快了优势资源的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7]。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加速我国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充分发挥不同民族的优势,使我们的社会稳定发展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第四,加强“四个认同”教育,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四个认同”的教育,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深入进行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深入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8]。开展“四个认同”的教育,可以更好的促进民族的团结,使其他民族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
经验三:维护社会稳定是执政党的基本功能,而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程度及其相关变量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
第一,辨证看待现代化变迁。现代化变迁决不是一个和谐完美的过程,它是以部分人的痛苦、迷茫为代价换来新的机会与前景,以社会结构变迁和制度创新为成本换来新的社会发展收益。“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却滋生着动乱”。这些代价包括:经济体制的转轨、贫富悬殊的加剧、阶层组织的分化、腐败现象的蔓延、价值观念的冲突[9]。
作为执政党要适应社会变化和新形势,进行现代化的改革,决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否则就会走向灭亡。只有把党的现代化与社会稳定双向互动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执政党自身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找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稳定中的领导作用,化解各种挑战,中国共产才能更加冷静、更加理性地思考和推进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执政党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的执政党必定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正确的处理这些挑战,是一个党执政能力的体现。近些年来,我国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也采取了各种果断行动,例如果断处理重庆司法局局长文强,有效打击拉萨、乌鲁木齐、喀什民族分裂和暴乱等。文强事件的严肃处理大快人心,狠狠的打击和警示了一批腐败分子,及时阻止了腐败对中国共产党的扩张侵蚀,给相关人员一个很好的警示,起到了有效整顿中国共产党自身,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效果。这些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转型期间,面临众多挑战之时,以足够的能力和相当的勇气在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在现代化与风险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社会政治稳定,而现代化发展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发挥执政党的执政功能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内外环境[9]。要解决诸多矛盾,执政党不但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要推动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使二者的步调统一起来,但在进行现代化的同时又要尽量的避免自身现代化进程带来的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执政党的关系需要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当中,执政党既要现代化,又要避免风险,要在现代化与风险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使之能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指出的那样“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执政党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执政过程中总结经验,分析优缺点,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发展现代化和带来的风险之间已经积累了70年的经验,并且在不断地进步之中。
第四,深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随之产生,如中央权威流失、基层政权弱化、社会利益分化、社会规则失范、社会心理失衡等。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是完善党的领导,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学习,促进党建理论创新和组织工作创新,搞好党风廉政建设[10]。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对促进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有腐败的问题出现,那么必然会导致国家的利益受损,阻碍国家的发展,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学习,促进工作的创新,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十分重要。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创新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相统一,勇于实践,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发扬民主,把领袖人物的智慧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相统一。第一,新世纪的创新实践,必须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须准确把握信息社会创新的内在要求和特点,增强创新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实现创新内容和机制的根本转变,必须建立党的创新体系,为新时期的创新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11]。第二,价值创新就是要以正确的价值理念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形成各个阶层和社会团体的共同价值追求,焕发社会各种集团的活力,减少改革阻力,节约创新成本,增强政治认同感。第三,在跨入新世纪时,实现价值创新,创造出与新的经济基础和政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能增强党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而且将对未来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11]。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不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文化建设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西方政治学经典中“阿克顿定律”指出:“权力往往使人腐化,绝对权力绝对地使人腐化。”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如果没有权力制约和人民监督,在新的时期我们如何走出王朝周期变化率的怪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了“四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同时中国共产党要防范“四个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1]。这是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进京赶考”论发表以来1,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国内外复杂环境条件下,总结执政党关于如何执政、如何更好执政、如何科学执政的高度总结和新亮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面对问题和矛盾,不回避问题和矛盾的体现。面临考验,防范危险,防微杜渐、有错改之。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带领全国民众逐步实现既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
第二,完善多种收入形式的创新。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较之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内容和形式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它任何东西。同时,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财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社会成员所拥有的个人财产,只能是生活资料。社会成员获取生活资料的唯一途径,就是向社会提供自己的劳动。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结合马克思的思想,确立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同时,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形成,除了大多数社会成员依靠按劳分配取得消费资料外,社会成员还可凭借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取得各种不同收入,就其某一特定社会成员来说,个人收入的来源,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样化的[12]。中国共产党在收入形式上的发展和创新,改善了原有分配方式的单一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分配方式使大多数的社会成员的收入有了多种选择,基本上满足了社会人员对于收入的要求。
第三,建设和完善法治政府的创新。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建设什么样的政府、怎样建设政府的问题正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并给予科学回答的重大战略课题。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与专制政府、人治政府相比较而言,只有法治政府才能保障人的权利及自由,才能维护社会公正,实现社会稳定。法治政府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具体来说,法治政府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特征,即人民主权、权力有限、公开透明、服务至上、责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既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唯一选择。虽然建设法治政府现已成为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就目前的形势和发展来看,实现这一目标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当前,建设和完善法治政府应该着重理顺党政关系,坚持良法善治,公开透明用权,完善制约机制,严格公正执法和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13]。建设和完善法治政府的创新,有利于人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总之,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个世界东方大国和贫穷弱国里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不同时期实际问题的重要思考点和着力点,始终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7-02(1-2).
[2]杨龙,王达梅.中国独特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机制:现状、问题与改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0(4):9-13.
[3]李瑾,周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6):143-144.
[4]宋建钢,王学平,周武壮,郭正东.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问题研究 [J].宁夏党校学报,2009,11(6):28-31.
[5]李正军.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2):46-47.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内部发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76.
[7]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关于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09,(5):55-59.
[8]董立人.深入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J].中国民族教育,2009,(12):24-25.
[9]尹德慈.中国社会稳定与党的现代化探微[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1,2(4):46-50.
[10]李晓勇.论党的领导与社会稳定[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3(2):51-55.
[11]张远葆,杨玉玲.中国共产党创新实践的回顾与前瞻[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14(4):11-14.
[12]高明森.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四大创新[J].攀登,2007,26(5):19-23.
[13]杜飞进.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府[J].学习与探索,2011,(1):1-6.
Experience of 90 Years of the CPC in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Zhang Zu-qu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 China)
“Handling China’s affairs well lies in the Party.” The CPC is the center and engine of solving all problems in China.Since ninety years,the Party’s main livelihood experiences can be summed up as three:one,an effective channel for improv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rest to build urban and rural members helping care incentive mechanism;two,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of the requirements,the CPC properly guides and handles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ethnic conflicts,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s a whole;three,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is the ruling party’s basic functions,while the ruling party's own modernization and related variables have a major impact on social stability and finally sums up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e CPC’s 90 years:first,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innovation in Party building,secondly,improve a variety of innovation of income forms and thirdly,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by law.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the CPC;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D025
A
1005-1554(2011)04-0043-05
2011-09-15
张祖群(1980-),男,湖北孝感人,中国科学院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超星学术视频主讲教师,从事遗产旅游与文化产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教学科研工作。
2011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资助项目(PHR201108319);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CTF09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