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玲
(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重庆 400047)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绿色消费内涵及特征
侯 玲
(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重庆 400047)
消费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其供给的实质是一种权利和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其目标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绿色消费应以合宜性为核心,在内涵上包含以政府服务民生为宗旨,发挥“守夜人”角色;促进消费服务城乡均等化,社会福利最大化;发展健康消费生活方式;形成科学有效的绿色消费行动体系。此内涵又必须融生态性、公平性、人本性、城乡一体性、社会建构性、制度化等特征于一体。
城乡统筹;绿色消费;内涵;特征
绿色消费是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为基础,以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全新消费方式和社会服务方式。这种消费方式以满足生态需要为基本准则,以保护人的健康权益为宗旨,以有利于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为标准,是人们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新革命。它已经成为当今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改革的核心和主导方向。但由于人们对消费本身理解的偏差,使得原本应是可持续性的绿色消费变成了掠夺性的消费,不仅异化了人们的生活和人自身,也妨碍了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和伦理。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二元社会的发展机制和现实,使得我们致力于发展的绿色消费无法实现社会服务的福利最大化原则,不利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不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不利于改革开放成果的全民共享。如何针对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任务,促进绿色消费系统科学发展,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特性考虑城乡统筹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绿色消费的科学内涵与特征。
消费供给的实质是一种权利和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满足的是社会共同需要。基于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绿色消费的内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绿色消费是民生工程,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守夜人”角色。消费服务的本质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但当前由于人们对消费、消费服务事业的属性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确,导致消费服务的公共属性得不到保障,商品化的倾向十分严重。消费服务对百姓需求满足效率极低,服务水平相当滞后。另外,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不作为或者监管不力使得消费社会服务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进一步削弱了社会民生,引致公共服务功效的最小化。要避免这种情形发生,政府因此必须在此领域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即通过严格的司法制度和举办公共福利事业来保护公民权利并推进消费服务的发展。[1](p53)即是说政府必须以发展民生为基准,推进消费服务的商品化特质,推进公众本身社会服务有效需求的提升。
第二,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是社会消费服务的城乡均等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准则的体现。福利经济学认为国家应当以人为目标,其最终目标之一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1](p111)然而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实行“重城抑乡、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在增加工业利润和城市居民收入和加强城市社会服务建设的同时,削弱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自有资金来源和服务配置,导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差距悬殊。农村在社会服务享受方面沦为体制剩余物,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民生在资源配置和获取上出现了极端的不公,导致福利配置出现最小化现象,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为了促成社会选择的最优化和社会福利资源效率的最大化,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这就要求绿色消费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推进城乡“二元”结构的改革,从根本上破除城乡差异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模式,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城乡统一、均衡、公平、公正的新型现代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制度,真正使绿色消费服务的城乡输送机制制度化和专业化。
第三,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是合宜性消费方式。人类消费的目的就是保护活人的生活环境,让死人得到安息,让活人得到安慰。这也是环境保护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方面的科学问题。说到底,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要求在其内涵建构过程中必须重视城乡居民合宜性生活及消费方式的塑造。所谓的合宜性与合理性不同。合理性更侧重价值的追问,它可以指称经济合理性、政治合理性、技术合理性或道德合理性。但经济合理性、政治合理性有着技术理性的本性,它很有可能更多的关注数量的扩张而遮蔽价值的追问。合宜性则侧重于行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维度。绿色消费内涵与特征的研究不仅是一种价值的追问或强调其对经济推动作用的工具性价值,更要为人现实生活提供行为正当的价值指南。合宜性实际上是绿色消费内涵和特征的本质与核心,在此基础上的绿色消费内涵与特征研究有利于廓清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纷繁的对于消费的认识,有利于构建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形成健康的公共消费意识。因此,必须倡导合宜性消费方式,以此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整体社会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的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绿色消费模式。
第四,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是健康多元消费制度文化的谐生体。绿色消费内涵的深化,不仅要求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深化合宜性消费观和生活方式,还要持续稳定地在消费领域内推进和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首先,要发展适度的社会消费观。我国奢侈消费的盛行,其渊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儒家文化的身份取向和礼仪取向;二是民众缺乏有效的休闲文化土壤。这使得奢侈文化在我国消费文化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现代消费的奢侈之风,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危机。而全球化使得流行于欧美的消费主义风潮席卷中国,进一步迎合和恶化了我国的尚仪之风,消费服务市场和消费者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集合效应,使得奢靡之风在消费领域以身份、时尚、地位、孝顺的名义不断巩固和深化。追溯我国的消费文化,要形成现代科学消费文化,必须发掘、深化发展合宜消费观念,促成消费生态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将合宜消费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有了绿色消费社会观的深厚民间基础,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民间朝向的社会消费立法。第三,要根据绿色消费要求拟定合宜的法规体系,并设置相应的执法机制来实现消费文化改革,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
第五,绿色消费是科学、生态、有效的行动系统构建。在科学生活方式及制度化消费文化指导规范下,要真正将科学的文化和消费形式落实为具体的社会服务,还要注意以下行动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转变政府职能。绿色消费是一项社会事业,其本质是“公共性”事业,但目前由于多种原因,集体消费(福利性消费)服务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之一,妨碍了社会服务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绿色消费服务体系建构要求政府要成为消费服务,尤其是集体消费服务过程中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在社会设置中充分调动专业社会工作的能量,使其服务于社会的价值理念充分得以展现,而这种职能转变所催生的“服务型政府”及其配套改革将成为社会工制度运行的制度保证。(2)改变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政府能的转变只是前提和基础。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要在和谐会的建构背景下得以发展,应当争取城乡消费社会服务的度化。从现实情况来看,西方国家那样主要依靠非营利组发展来带动消费社会服务发展的情况并不适合我国的实发展情况。我国政府应从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生产者向买者转变,建立以公办福利机构为基础,民间社会工作服机构为主体的社会服务运行模式。政府要将消费服务需要买的服务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由社会服务主管部门按项目以合约的方式,向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善和维持其正常运行,防止社会福利服务商品化。其次,积探索培育发展消费服务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有效途径。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力发挥社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作用。(3)完善城乡绿色消费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一是以社为主要的服务载体,注意城乡统筹服务。二是在城乡社区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力量,专业社工以用组织化的手段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让弱势群体与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改善弱势群体在社会现行会福利服务体制中的弱势地位。同时,结合我国城乡二元展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背景,专业社会作可以也应当加强对于城乡社区的研究,不断深入到各级乡社区中去,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使城乡统筹发展的绿色费理念和福利服务输送实现可近性、可及性、整合性等指标让民众了解服务,参与服务,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其多元需求实现专业社会工作对最广大民众精神服务的实质性介入,正作好民众同政府及社会之间的互动中介,促进社会资源社会服务的制度化,打破我国当前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服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服务系统。同时,运专业的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化服务,想方设法主动为大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绿色消费服务,协调民众在绿色消费务提供和执行过程中可能的需求和问题。三是促进消费服的社会化,大力发展消费服务社会组织。消费服务新条例旧条例的最根本区别是规定火化部分设施机构由政府兴和管理,殡仪服务则推向市场,向社会放开。但更重要的是展将社会公益性与企业家精神、经营能力结合起来的社会业型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主要追求的是社会目的。其盈主要是用来投资于企业本身或社会,而非为了替股东或企持有人谋取最大利益。”[2](p7)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同时追求业和社会目的。它所强调的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塑造,注重构经营者的经营专业能力的要求使得公益组织逐渐拥有营能力,因此能在社会、政府及商业发展的三角结构中形相对独立的社会权力,而这无疑得益于社会企业能够把商与慈善相结合,成为能够接受政府让渡出的权力的有力承者。[3](p229)防止消费成为行政垄断型暴利行业,也有利于发和维护政府的民生形象。(4)培养专业化队伍。在法国,具一定专业知识并经授权的专业人员才能从事消费服务。我消费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滞后严重影响到其正常能的发挥。当前适应和谐社会建构需求,加强相关专业队建设必须着眼于三点。一是作为社会服务活动的绿色消费服务本身的专业化。二是绿色消费教育应该实行专业化,走培养专业的绿色消费服务人员之路。三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消费服务系统的制度化。(5)促进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转型。任何社会政策制定的背后都有其基本的逻辑,其基本关系涉及如何看待别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就会影响专业工作者对自己专业角色的定位。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绿色消费在内涵上应当包含政府民生理念的深化,社会服务均等化体制实现,社会民众整体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绿色消费服务执行机制的落实。而这一内涵最终要秉持以下的特征,才能真正算得上是科学、健康、有效、公平合理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绿色消费服务。
一是生态性。绿色消费的生态性特征是一种消费合宜的本质诉求,是改变现有的掠夺性的消费形式,促进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性变革,有利于消费天人合一理念的实现,有利于真正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在消费中多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实现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公平性。是指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是根本。其一,绿色消费要彰显生命尊严,保障个体消费权利,体现“人”应当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树立积极的生命伦理意义。其二,区域、城乡、阶层之间的冲突、差距的均衡化的协调是关键。其三,是政府政策立法程序及取向的公平公正性。为增加消费决策、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应深化立法的民间取向。在消费决策过程中,区域性的参与者应当占越来越大的比重。从目前情况看,现有区域机构的结构常常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显得不足:包括授权和能力,恰当层次的决策当局位置,政府的代表性,以及对生产-消费-环境问题综合运作。同时,围绕信息的透明化和提供渠道,加强区域机构管治实践,公众涉入,责任机制的落实,对整个区域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都是最基本的要素。政府应加强和授权国家区域委员会更全面的参与,促进信息流动,便利普通老百姓参与,以确保当地担心的问题能反映在区域和国家的开发管理计划中。
三是人本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绿色消费的本质和核心。即是说:(1)绿色消费要面对人性难题,鼓励和倡导以人为本,可持续地、公平地、适度地实施消费。(2)绿色消费要以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最高目的。正如弗洛姆所指出的那样,消费本应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人情味的、创造性经验。[4](p105)因此绿色消费必须要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让大众在选择消费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消费方式选择中将自己健康的消费观和生活方式体现出来,而这也成了个体标识自己、区别他人,建构个人世界、完善自身的手段。(3)针对城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地区,绿色消费要根据区域和民众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绿色消费法制化的过程中,要重视民俗和民情,允许在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绿色消费的宗旨。(4)“以人为本”还意味着在消费社会立法时,必须深化立法的民间朝向,重视民意的民间意志的表达和实现,尊重民俗文化在立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使得绿色消费服务成为民生之服务。
四是城乡一体性。城乡资源配置均等化之间的矛盾和难题的解决是绿色消费的关键。城乡统筹背景的绿色消费内涵及特征的研究则有利于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城乡特征,实现和谐发展,树立文明消费新风,对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良好的民俗文化形成。其本质在于促进乡村民生服务的体制内发展,使得农村消费服务不再是“剩余性”社会问题。
五是社会建构性。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具有社会建构性,是发展人的个性和社会文明的机制和场域。首先,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对个人发展具有社会建构性。个体绿色消费过程与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心灵的永恒性”密切相关,它可以愉悦人的身心,使得个体可以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产生美好感,铸造人的坚韧、豁达、开朗、坦荡、虚怀若谷的品格。它还会促进人的理性的进步——许多睿智、哲学思想的产生,如天人合一、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人类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都与休闲紧密相连。其次,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对社会文明发展具有建构性。城乡统筹的绿色消费强调公平性、生态性,反对消费主义,提倡文明、健康、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致力于塑造和谐消费观,完善消费结构和社会结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总之,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生态问题已经突出地表现为消费问题,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对消费本质的曲解,对绿色消费内涵及特征的认识不清,使得在发展健康消费模式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统一的生态哲学基础,更有甚者,绿色消费模式的本质内涵被歪曲,其发展偏离了其应有之方向,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及社会危机。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在哲学观念体系、制度体系及行动体系上明确绿色消费的内涵及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的应然之意,是当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
[1]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英国贸易及工业部.社会企业—成功策略[R].2002.
[3]侯玲.社会企业介入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的优势和途径[J].特区经济,2008,(9).
[4][美]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F120.3
A
1003-8477(2011)08-0079-03
侯玲(1979—),女,重庆师范大学讲师,社会工作系副主任。
责任编辑 周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