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梅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长春130033)
慕容鲜卑的崛起与夫余的灭亡
——兼论夫余灭国的慕容鲜卑因素
赵红梅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长春130033)
关于夫余灭国的原因,慕容鲜卑政权的崛起及其对夫余的攻伐无疑是夫余灭国的催化剂。其中,前燕国力的不断增强,使相对弱小的夫余成为慕容鲜卑不断进军的对象,迫使夫余屡次西迁并使夫余势力日趋衰落。在这一过程中,西晋初期实力足以帮助夫余复国,尚可维系“华夷秩序”;东晋势力衰弱,慕容皝时期前燕走向强盛,夫余失去了保护伞。最终勿吉崛起,灭掉夫余。
慕容鲜卑;夫余;灭国原因
夫余国是以今吉林省吉林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古代地方民族政权,自西汉时开始归附中原王朝,至晋代隶属于平州护东夷校尉,与中央王朝保持着较为良好的朝贡册封关系。夫余国之所以由西汉时期的东夷强国沦落到灭国,就其原因而论,不仅仅是来自高句丽人的不断攻袭,也与鲜卑、勿吉人的崛起迫使夫余屡次西迁并促使夫余势力日趋衰落密切相关。本文从夫余灭国的原因入手,拟就慕容鲜卑政权对夫余灭国之影响予以探讨,认为慕容氏政权的崛起及其对夫余的攻伐无疑是夫余灭国的催化剂。
慕容鲜卑与夫余的关系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傅斯年认为:“夫余初灭于慕容氏,继并于靺鞨,渤海之夫余府其故地也。”[1]即指太康六年(285),慕容廆率众东伐夫余一事。慕容鲜卑进军夫余,致使夫余王依虑自杀,慕容廆夷夫余国都城,驱夫余一万多人而归[2]2804。慕容鲜卑此次攻略夫余,不仅重创了夫余国,更是对夫余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致使夫余第一次灭国。
夫余之所以能够成为慕容鲜卑进军的对象,与慕容廆统治时期前燕国力的增强有直接关系。有学者认为,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是在原始社会解体中,选择中原魏晋封建制,在本族占领的统治区域内,变本邑落为郡县;变部落军事组织为诸军营户制;改部落土地为“百亩授田”制,并继承魏晋的屯田制度;采取大族聚居的宗法式的军封制度等措施发展封建制度[3]111。经历慕容廆的汉化改革,慕容部迅速由前国家社会中建立起封建性质的地方割据政权[4]。
魏晋时代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而大量北迁,他们首先进入鲜卑段部的控制区,但是,唯独重视武力的段氏政权未能很好地安置这些中原移民,并使之成为自己政权所依靠的力量,很多移民因此进一步迁往东北地区,进入鲜卑慕容部的控制区。慕容廆的一系列政策很好地安置了这些中原汉族移民,由此使鲜卑慕容部控制区内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慕容部的实力也迅速增强。
随着慕容鲜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慕容廆也将其政治主张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慕容廆曾对群臣讲:“狱者,人命之所悬也,不可以不慎。贤人君子,国家之基也,不可以不敬。稼穑者,国之本也,不可以不急。酒色便佞,乱德之甚也,不可以不戒。”[2]2808于是著有《家令》数千字,用以申明这一主张。有学者将这段史料解读为:这实际是一个先阐述治国之要和法制原则,而后设规立范的过程。由此可知,慎刑罚、敬贤德、重农桑和戒乱德乃慕容廆的治世原则[5]。
西晋怀帝永嘉(307-313)初期,慕容廆已经不再满足于晋武帝所封之“鲜卑都督”,而开始自称“鲜卑大单于”。永嘉三年(309),辽东太守庞本为报私仇而杀害东夷校尉李臻,这一事件成为鲜卑首领素连与木津叛乱的导火索。素连与木津以为李臻报仇为借口,攻城略地,杀害掳掠士庶。晋怀帝下诏任命封释为东夷校尉,封释上任后,斩杀了庞本。直到永嘉五年(311),素连与木津的叛乱仍未平定。继庞本之后任辽东太守的袁谦与东夷校尉封释都无力镇压叛乱,屡屡战败。
面对周边的这种形势,慕容廆之子慕容翰认为,前燕尊晋勤王的时机已经成熟,出兵平定素连与木津之乱,对于慕容部来说,上则兴复辽邦,下则并吞二部,忠义彰于西晋王朝,私利归于前燕[2]2805。这种建议得到慕容廆的认可,慕容廆随即亲率军队征讨素连、木津,将其击败、斩杀,余众纳入慕容部。
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西晋灭亡,华北地区再次陷入大规模战乱之中,这为慕容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慕容廆对前燕的汉化改革收到的最大成效是,慕容部控制区成为中原移民的首选迁入区,这极大地增强了慕容部的实力。史书记载称慕容廆设立冀阳郡安置来自冀州的移民,设立成周郡安置来自豫州的移民,设置营丘郡安置来自青州的移民,设置唐国郡安置来自并州的移民。
除采取积极措施安置移民以发展农业生产之外,慕容廆还从来自各地的移民中选拔人才,将之纳入慕容部的领导集团。仅见于史书记载的在慕容氏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原汉族移民就有:河东裴嶷、代郡鲁昌、北平阳耽、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东裴开、渤海封奕、平原宋该、安定皇甫岌、兰陵缪恺、会稽朱左车、太山胡毋翼、鲁国孔纂、平原刘赞等。在这些汉族士人的帮助下,慕容部迅速摆脱传统部落制的影响,向封建的地方割据政权转化,慕容鲜卑的整体文化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这一切,都为慕容部最终建立割据东北的前燕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原汉族移民大量进入慕容部控制区,以及慕容部势力的迅速膨胀,引起晋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的注意,他认为是慕容廆以强制手段扣留了中原移民。利用与慕容部相邻的各种势力均感到慕容部已对自身构成威胁的心态,崔毖鼓动高句丽、鲜卑宇文部、鲜卑段部联合进攻慕容部,想要一举灭亡慕容部,瓜分其领地。慕容廆坚守不战,并施反间计使高句丽和鲜卑段部怀疑宇文部与慕容部暗中勾结,主动退兵。宇文部首领宇文悉独官在得知两部退兵的消息后大怒,声称:段部鲜卑与高句丽二国虽然已经撤兵,宇文鲜卑应当独自兼并慕容鲜卑之国[2]2807。但在接下来的两部的决战中,宇文部却被慕容廆打得大败,从此一蹶不振。在慕容廆的逼迫下,倡议三国征伐慕容部的崔毖仅率数十骑逃往高句丽,其部众全部为慕容廆改编。经此一战,慕容部成为东北实力最强的割据势力。
西晋对夫余的第一次灭国并没有置之不理,反之,西晋王朝也是乐于帮助夫余遗裔复国的。在《晋书》卷九七《夫余传》中便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下诏的内容:“夫余王世守忠孝,为恶虏所灭,甚愍念之,若其遗类足以复国者,当为之方计,使得存立,有司奏护东夷校尉鲜于婴不救夫余,失于机略,诏免婴,以何龛代之。”[2]2533夫余也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在晋武帝诏书颁布的第二年(287),依罗请求复国,即“明年,夫余后王依罗遣诣龛,求率见人还复旧国,仍请援。”[2]2533东夷校尉何龛派遣督护贾沈将迎立依虑之子为夫余王,“龛上列,遣督邮贾沈以兵送之。”[2]2533慕容廆遣其将孙丁率骑迎战[2]2804,“廆又要之于路,沈与战,大败之,廆众退,罗得复国。”[2]2533贾沈力战前燕将士斩杀孙丁,依虑之子依罗在西晋王朝的帮助下实现了第一次复国。
与此同时,慕容廆又开始掠夺夫余族人口,将夫余人作为奴隶贩卖至中原,阻止夫余复国。《晋书》卷九七《夫余传》记载:“尔后每为廆掠其种人,卖于中国,帝愍之,又发诏以官物赎还。下司、冀二州,禁市夫余之口。”[2]2533晋武帝再次下诏要求赎回已被卖到中原的夫余族人,亦下令禁止贩卖夫余人口。
西晋武帝派兵攻打慕容廆,帮夫余依罗复国,并助依罗赎回部分已被卖到中原的夫余人,并下令禁止贩卖夫余人口,主要是慕容廆的扩张活动,直接威胁到了西晋王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秩序。晋武帝以出兵抵制慕容廆的军事行动、帮助夫余复国、更换地方官吏、下诏禁止贩卖夫余人口的方式,加强了对东北之地的统辖力度,维系了以西晋王朝的“华夷秩序”[2]2533。
其结果便是出现在《晋书》卷三《武帝纪》太康十年(289)五月条中记载的鲜卑慕容廆来降之事[2]79。在经历了寇掠辽西与进军夫余受西晋所阻之后[2]2804,慕容廆才开始反思对抗西晋的严重后果,并在听取慕容翰与鲁昌的建议之后,才下定决心走上了尊晋勤王之路。此后,慕容廆不再以武力手段直接对抗西晋王朝的统治。
咸和八年(333),统治慕容部长达49年的慕容廆去世,慕容廆临终前指定嫡长子慕容皝即位,至咸康三年(337),慕容皝自立为燕王,定都龙城(今辽宁朝阳)。有学者认为,慕容部的逐渐强大以及其疆域的向西扩展,是慕容皝将统治中心西迁的重要原因[6]。
慕容皝在位期间,大量任用汉族士人,积极纳谏,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使慕容氏从游牧社会走向农耕社会,并建立健全行政组织[7]。慕容皝还罢苑囿,给贫困的流民以耕牛,减轻地租剥削,兴办灌溉工程,发展教育,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这一切措施,都为前燕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物质基础[3]112-113。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前燕也加紧了对外扩张。慕容皝首先打击的是慕容部的老对手,同处于辽西、同为鲜卑部落的宇文部和段部。咸康二年(336),慕容皝亲自率领5万精兵,在柳城附近打败段部与宇文部联军。此后,段部首领不得不南下投降后赵,段部在东北的势力完全瓦解。咸康四年(338),慕容皝又大破段部令支以北诸城,迫使段辽在这一年年底投降,段部的残余势力被纳入慕容部的统治之下。至穆帝永和元年(345),慕容皝大举进攻宇文部,宇文部的首领远逃漠北,慕容皝将宇文部的残余部众5 000余家迁往昌黎郡,置于慕容部的控制之下,宇文部也被彻底征服。至此,慕容部统一了东部鲜卑三部,东部鲜卑三部间的竞争,以慕容部的胜利而告终。
在与宇文部和段部于辽西争衡的同时,前燕也对其东方的地方势力高句丽政权展开进攻。咸康七年(341),慕容皝亲率大军征伐对慕容部威胁较大的高句丽政权,于木底城(今辽宁苏子河北木奇)重创高句丽军队,又乘胜东进,毁掉了高句丽丸都城,胜利还师。次年二月,高句丽故国原王修葺丸都城,筑国内城,并于八月移居丸都城。慕容皝又亲统4万大军向高句丽进攻,燕军攻入丸都城,掠其母及王妃。在前燕的打击下,高句丽不得不于康帝建元元年(343)遣王弟出使,向前燕称臣纳贡。
在压服高句丽政权之后,慕容皝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另一个秽貊族群建立的地方政权——夫余。早在慕容廆在位期间,慕容部就曾攻克位于今吉林农安附近的夫余王城,只是在晋王朝的直接干预下,夫余才得以复国,但从此实力大为削弱。慕容鲜卑也在不断地袭扰夫余,掳掠夫余人口,作为奴隶卖往中原,以至中原王朝一度不得不明令禁止买卖夫余人口。永和二年(346),慕容皝派遣世子慕容儁与慕容恪率骑兵17 000人袭击夫余,俘虏夫余王及其部众5万余人[8]。夫余从此一蹶不振。
慕容皝在位期间,朝贡东晋提高了前燕在东北诸地方政权中的政治地位,而前燕的东征西讨,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东北的优势地位,成为东北实力最强的割据政权。但是,他没有来得及进军中原就去世了。其子慕容儁称帝,迁都于邺。前燕政治中心一再南移,其统治重心也逐渐南移,离开了东北地区,成为北方最重要的割据政权之一。此时的前燕统治者越来越关注中原地区的事务,全力向中原扩展势力。
从慕容廆打败东部鲜卑三部、开国于辽西,到慕容皝东征西讨、称雄东北,再到慕容儁打败后赵、消灭冉闵、迁都中原,慕容部经历了三代人的发展才达到鼎盛时代,而其灭于前秦却显得非常突兀。这一切并不能全部归罪于慕容暐的荒淫。前燕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慕容儁进军中原之后,就与十六国其他的君主一样,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抛弃了父祖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以积累国力,重视儒家思想与汉文化以凝聚人心的正确做法,因而,前燕也就必然会重蹈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骤亡”的覆辙。
前燕虽然亡于前秦,但仅过十余年间,前秦就为慕容鲜卑所建立的另外一个政权——后燕所推翻。前燕的覆灭并不代表慕容鲜卑的灭亡,慕容鲜卑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枝蔓众多,部族繁盛。他们又建立了后燕、西燕、南燕和北燕等几个政权。北魏延和元年(432),北魏趁北燕政权内部分裂之机进攻北燕,冯弘战败,北魏将玄菟郡与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六郡民徙于幽州。随着北燕的灭亡,以慕容鲜卑为主体的诸燕政权退出了东北的历史舞台,勿吉人的英勇善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文咨王三年(北魏太和十七年,493)二月,夫余王及妻孥,以国来降。因此,北魏太和十七年(493)二月,勿吉与百济联合攻取高句丽,继而向夫余发动进攻,夫余无力与勿吉抗衡,逃往高句丽,从此夫余灭国。《北史》卷九四《高丽传》中也有夫余为勿吉所逐的记事。
综上,慕容氏政权的崛起及其对夫余的攻伐无疑是夫余灭国的催化剂。前燕国力的增强,使相对弱小的夫余成为慕容鲜卑进军的对象;西晋初期实力足以帮助夫余复国,尚可维系“华夷秩序”;东晋势力衰弱,慕容皝时期前燕走向强盛,夫余失去了保护伞;慕容鲜卑政权退出历史舞台,勿吉崛起灭亡夫余。
[1]傅斯年.东北史纲:上册[M].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
[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
[4]都兴智.试论慕容鲜卑崛起辽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2).
[5]何宁生.论前燕的法制[J].西北大学学报,2004,(5).
[6]张国庆.慕容皝迁都龙城的前因及目的[J].辽宁大学学报,1998,(1).
[7][韩]池培善.就封裕上书论前燕慕容皝时期的经济政策[J].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3).
[8]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3069.
K235;K281
A
1007-4937(2011)05-0115-03
2011-06-27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东北古代方国属国史研究”(10@ZH006)
赵红梅(1977-),女(满族),吉林珲春人,副所长、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责任编辑:王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