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探讨

2011-04-11 11:27:00陈茵茵滕建华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教育

陈茵茵,滕建华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36)

·思想政治工作·

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探讨

陈茵茵,滕建华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36)

大学生的诚信危机越来越多的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的高等学府,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诚信危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创新诚信教育方式,强化诚信教育措施,规范诚信约束机制,从而培养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品德。

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人们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思想道德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同样更是我们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与原则。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机制还不完善、体制仍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的诚信度大幅缺失。追逐利益、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责任,但越来越多的“失信”现象却是形形色色、比比皆是。由此让我们不得不对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进行深思与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诚信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诚信危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们就从大学生对诚信的基本态度、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应聘造假、申贷造假等情况进行了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的基本态度。根据华南师大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于诚信所持的基本态度有这样几个特点:(1)对诚信认识大都停留在比较传统和比较显浅的层面。普遍学生认为,对于诚信的认识相当大一部分是小时候从父母或是从小学老师、书本那里得来的。而长大之后积极应对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这种应试教育,所以道德教育并没有得到巩固与加强。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诚信的认识都停留在比较浅显、传统的层面。(2)认知和行为的不一致。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诚信很重要。社会需要诚信的和谐氛围。很多人也强烈指责校园及目前很多学生的不诚信行为。然而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便得过且过,降低标准,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3)对己对人双重标准。大部分学生往往要求他人的诚信度很高,而对于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则忽视。相当多的学生都存在着对己对人双重标准的现象。

2.关于大学生作业、论文抄袭情况。现在的大学生中只有很少部分同学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引用资料,还有部分同学则是完全抄袭别人的文章。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论文等学术成果的剽窃也非常普遍。这几年来,报纸和媒体都屡见不鲜某某高校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是抄袭的,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氛围,且这种现象已经形成了社会现象。

3.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考试原本是测试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手段,可现在却变成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不劳而获、蒙混过关、骗取学分和荣誉的幌子。有些大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经常逃课,临到考试前几天开始想方设法作弊,虽然各高校针对考试作弊出台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大学生中作弊的风气并没有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同学有作弊愿望和动机;部分同学认为可以理解,只要不被抓住即可;只有少数的同学持反对意见。

4.关于大学生应聘简历的美化现象。简历应该是应聘者展现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张形象名片,在招聘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可现在往往很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简历,只是泛泛看一眼,内容并不能吸引用人单位。原因就是在于现在大学生对简历的过度包装超过了其自身的内容表达,几乎每位大学生的简历上都会标明自己是学生干部,得过某某荣誉证书等,然而到实际工作中,却连基本的办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没有。

5.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为数百万的大学生解决了学费的燃眉之急,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时隔多年后助学贷款的资金收回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申请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不仅不主动还款甚至有些学生明知自己欠款,却以诸多理由推脱还款还息,使得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还有部分同学虽没有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却始终拖欠学校学费。究其原因,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认为助学贷款毕业后需要偿还且有利息,因此不想办理,于是干脆不交学费;还有部分家庭较为宽裕的同学利用父母给的学费在学校大肆挥霍,享受各种奢侈品,对于学费则能拖就拖。

通过对大学生这几方面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很少有大学生能百分之百地做到诚实守信,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过不诚信的行为,还有少数大学生极其不守诚信,道德意识败坏。而社会人士对于大学生不恪守诚信的情况并不宽容,这就意味着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这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1.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目前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形成了很多负面的理念,如一切以经济为上,这种理念直接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产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推崇,造成了传统的价值观已经严重和当代社会的发展现实脱节。大学生仍然还是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时期,因此对外界的模仿性很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特殊时期,我国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大量的失信行为和现象比比皆是且得不到法律的制裁。从高校文化领域的腐败、经济领域的坑蒙拐骗经营到政治领域的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形式主义等,部分大学生很快接收了这些信息并随即产生兴趣乃至模仿。再加上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老实人吃亏的案例,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形成了冲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家庭教育因素。首先,家庭教育说教多、表率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倘若作为父母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做到诚实守信,只是对子女一味的的说教,那么威信与教育效果何谈而来。当今在社会中我们随处可见父母代自己的子女编造各种请假的理由、代子女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等等。父母的这些行为,致使大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没有形成一个严谨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造成了对传统诚信道德观的轻视与淡漠。

其次,在我国大部分80后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重成绩、轻道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父母忽略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于是要想竞争,就必须全面“包装”。假文凭、假学历、假资格证、走后门托关系,家长更是想尽办法“帮助”子女就业。而大家对于这些做法大多都见怪不怪。种种这些失信的行为给大学生的价值观都造成了严重偏离。

3.高校诚信教育体制不健全。诚信教育历年来都是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基础教育期间,学校将升学率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与重点。老师和父母都给孩子灌输“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的观念。于是长期以来形同虚设的诚信人格教育,使得学生从小就认为诚信并不是非常重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学校毕竟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并具有强大的教育能力。”高校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构建起诚信教育与管理、大学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探索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促进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诚信危机,构建诚信人格,为我国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基础教育中学校过分重视学生升学率,进入高校后学校教学仍然忽视了“做人”的教育,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课程,但课程的实效性并不大,很多理论滞后,没有创新的理论与经济发展需要有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理论与实际差距过大等等。目前很少有高校具备健全的诚信制度,学校对于学生的失信行为缺少规范、监督与制裁。而系统完善的学生诚信档案、诚信评价体系更是少之甚少。因此对于学生的失信行为便没有了任何约束力,学校的各种评优,入党等活动也很少与诚信评价体系挂钩,加上高校对大学生行为管理宽松,导致大学生对诚信的忽视,诚信问题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措施

1.创新诚信教育方式。创新是教育之灵魂,它是帮助我们不断寻找开启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国家的发展源于创新,那么教育也同样如此。高校诚信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发挥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积极探索创新诚信教育的新方法,力求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比如校园网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教育手段。凭借校园网络这一传播媒介,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

2.强化诚信教育措施。(1)提高诚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于是一定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目前“重知识、轻道德”的局面,加强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2)重视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的的向往,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就应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与整个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联系起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克服脱离社会价值,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需要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3)加强就业诚信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信用危机”,诚信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通过加强法治教育,使大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信守规则的法治理念。(4)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起来的同时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身体力行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措施,应该切实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有组织的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朗诵、辩论、报告、讲座等活动,并鼓励广大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3.规范诚信约束机制。从社会来看,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对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的探索。从高校来看,建立健全高校相关的制度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就必须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监督、约束、引导和制裁。对于高校而言,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目前有很多大学如上海大学已建立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天津师大推出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等。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情况,包括基本情况、品行说明、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个人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等措施。

学无信不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当代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G641

A

1008-8520(2011)03-0076-03

2011-03-16

陈茵茵(1985-),女,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那青阳]

猜你喜欢
诚信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