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军
(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 521041)
喜剧背后的思考
——以莎士比亚的几部喜剧为例
冯丽军
(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 521041)
经济是影响婚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莎士比亚喜剧中人物的婚恋状况进行剖析,可以反观当时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婚姻社会的影响。而当下我国的婚姻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也与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关。尽管国别不同,时代也不同,但经济因素对婚姻社会存在的影响却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对莎士比亚的喜剧,对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婚姻社会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当今社会婚姻状况的了解,为我们理性认识新的婚变现象、正确处理婚恋问题提供帮助。
莎士比亚;喜剧;重商主义;经济;婚恋
莎士比亚的创作形式丰富多样,他往往会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以达到内容与形式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比如他的早期创作,他的历史剧是反映英国自 13世纪至 16世纪300年的历史,展示的是英国封建社会从动乱纷争到中央集权的整个历史进程,表达的是作者谴责叛乱,要求统一的政治理想,而他的喜剧则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现实生活,表达的是作者关于爱情、友谊和婚姻的观点。
莎士比亚创作喜剧之时,正值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也是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最关键的历史时期。由于英政府实行的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英国的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而随着这些领域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英国此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正如爱德华·傅克斯所说的,现存生产机制的彻底根本的转变必然引起精神生活的更新,有时甚至是精神生活的再生[1]85。重商主义政策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繁荣,为英国日后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使全社会形成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人们愈来愈重视和崇拜金钱。马克思认为:“对于这一时代来说,货币是一切权力的权力。”[2]的确,金钱的作用和影响渗透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这种社会风气也极大地影响着英国当时的婚姻社会状况。
爱情本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一种美好情感。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美好的词句,都用来比喻爱情,赞美爱情,就因为这份美好感情的真切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她的永恒与纯洁使人痴迷,令人陶醉。可是,在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中,在重商主义的经济环境下,这份美好的情感却被金钱侵蚀成了一种交易。《威尼斯商人》中的巴萨尼奥向鲍西娅小姐求婚的真正动机就如他对好友安东尼奥所言:“您知道得很清楚,我怎样为了维持我外强中干的体面,把一份微薄的资产都挥霍光了;现在我对于家道中落、生活紧缩,倒也不怎么在乎了,我最大的烦恼是怎样可以解脱我背上这一重重由于挥霍而积欠下来的债务。”可见,巴萨尼奥向鲍西娅小姐求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借机还债 (按当时英国的法律规定,女孩子婚前的财产在结婚以后悉数要归丈夫所有)。对于空有“高贵的家世”而实则“负着一身债务”的公子哥巴萨尼奥而言,得到拥有万贯家私的富家嗣女鲍西娅的爱,就像得到了“传说中的金羊毛”。而完全出于真情的鲍西娅对于巴萨尼奥的想法浑然不知,所以当她不顾女孩的矜持极力劝阻巴萨尼奥,“请您不要太急,停一两天再赌运气吧;因为要是您选得不对,咱们就不能再在一块儿,所以请您暂时缓一下吧”的时候,巴萨尼奥自觉愧对小姐的真情,才有了“我现在这样提心吊胆,像给人拷问一样受罪”的感觉。一方面是女方的倾心相与,另一方面则是男方的暗藏心机。换言之,是利益的驱动而非真正出于对鲍西娅小姐的爱,才使得巴萨尼奥铤而走险的。如果说巴萨尼奥在自己的真正求婚动机面前还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话,那《驯悍记》中彼特鲁乔的表现则是赤裸裸的了。本来贤淑、温柔是男性心目中标准妻子应具备的品德,而强悍、泼辣的女性则是令男人望而却步的,但在利益面前,彼特鲁乔直言:“既然我的求婚动机主要是为了钱,无论她怎样淫贱老丑,泼辣凶悍,我都一样欢迎;尽管她的性子暴躁得像起着风浪的怒海,也不能影响我对她的好感,只要她的嫁奁丰盛,我就心满意足了。”面对女方的父亲,他甚至坦言:“要是我得到了令嫒的垂青,您愿意拨给她怎样一份嫁奁?”多么直白!多么坦率!而女方的父亲则也是出于一种利益的考虑,就像急于向外抛售一件滞销货物的商人一样,把女儿随随便便就嫁出去了。一个聪明伶俐,敢想敢干,颇具个性的少女就在两个男人的讨价还价过程中被决定了命运。
对于巴萨尼奥、彼特鲁乔这些新兴阶级的代表人物而言,婚姻就是他们积累资本的最简单的方式,是他们攫取利润的最快捷的方法。
由于重商主义政策的实施,英国资产阶级获得了巨大的活动空间。人们纷纷通过经商、旅游、出国留学等方式打通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人们一旦有了新的前景和新的希望,精神便长出了翅膀。新兴资产阶级打破了传统的婚恋观,一方面敢于大胆地进行破坏,即破“禁”立“纵”;另一方面则敢于创造性地建立,他们懂得了在婚恋中的讲究风情。本来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世界观宣扬超越尘世的灵魂是生活的最高概念和唯一的目的,而妨碍实现这个目的的肉体只是不灭的灵魂短暂的、转瞬即逝的躯壳。但是随着新经济原则的崛起,这种旧的观念赖以存在的基础轰然倒塌,人们的观点和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用各种语言、各种形式为婚姻大唱赞歌:“婚床睡着最舒服。”面对爱情,男女双方敢于大胆表白自己的感受。鲍西娅直抱怨无聊的世俗礼法使自己不能享受合法的权利,并在巴萨尼奥还没选好匣子之前就向他表明心迹——“整个儿的我都是您的”(《威尼斯商人》)。只见了一次面,罗瑟琳就对奥兰多说:“先生,您摔角摔得很好;给您征服了的,不单是您的敌人。”而奥兰多也深有同感地自语道:“可怜的奥兰多啊,你给征服了!取胜了你的,不是查尔斯,却是比他更柔弱的人儿。”(《皆大欢喜》)出身寒贱的海丽娜则是当着众人的面恳求国王把勃特拉姆赐给自己做丈夫(《终成眷属》)。当时的人们不仅敢说,而且敢做。比如,关于女性的贞操问题历来都是被人们所重视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也不例外。当时的社会以各种方式来防止女性在婚前失去贞操,但其实,这个时代的男女在婚前失贞的情形却特别严重。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 16世纪和 17世纪交替前后的英国,平均每五个新娘中就有一个是未婚先孕者[3]。《威尼斯商人》中的罗兰佐与杰西卡早已是生米煮成熟饭;《终成眷属》中的勃特拉姆也大搞婚外情。而从《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终成眷属》等作品的仆从口中更可以得知当时的两性关系大胆放纵到何种程度。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经济实力做基础,能够专门为享乐而活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爱情方面的享乐,人们越来越讲究优雅的形式。爱情的艺术在当时已成为一门最重要最流行的学问,求爱的形式在与贸易同步发展的资产阶级身上表现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如在《威尼斯商人》中,罗兰佐与杰西卡之间的打情骂俏,以及他们关于“夜的典故”的抒情,显示出他们作为上升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无事生非》中的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则是在唇枪舌剑中走到了一起。而最讲浪漫情调的要数《皆大欢喜》中的奥兰多与罗瑟琳了。为了表白自己对罗瑟琳的爱,奥兰多把写满滚烫话语的情诗挂满了亚登森林的树枝,并在一片片树皮上镂刻下了自己的相思。可见,在当时谈情说爱已成为年轻人的时尚,男女婚姻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由于贸易利润的增加,使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妇女有了可能做其他事情——搞文学、科学、艺术。于是出现了 Virago(女强人)类型——致力于学术和艺术的妇女、女学者类型。作为在经济上得到解放的她们首先要努力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对社会的态度,所以也就首先要批判、检查和修正两性关系。《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令男人都束手无策的难题,显示出不逊于,甚至超过男性的才能;《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终成眷属》中的海丽娜也都是一直在牵着男人鼻子走的。当然,她们的这种所谓的解放和主动权都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鲍西娅还是得女扮男装才能进入显示其聪明才智的法庭,海丽娜也是假充了另外一个女人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毕竟事实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英国妇女渴望改变她们在婚姻关系中的从属地位。也许有时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像《驯悍记》中的凯瑟丽娜试图摆脱男性控制的努力就以失败而告终,这只能说明男权统治力量之强大,但作为女性,她已有所行动了。
通过对莎士比亚喜剧中英国婚姻社会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人们的婚恋观正日益世俗化、近代化。而任何理念都不是形而上的,不是从外部进入生活的。“这种导致形成全新的观点和观念的彻底转变,发生于全新的经济原则进入历史的时刻”[1]85。换言之,是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使得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婚恋观。
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与处于转型期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一样,两个时代都处于现代与传统、变革与循规、开放与束缚共存的状态。此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的人们婚恋观的变化,不能不引发我们对类似社会问题的思考。
首先,关于婚恋的基础问题。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应以爱情为基础。只有建立在美好纯洁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稳固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婚姻变化反映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贪婪和自私,而我国当代青年婚恋观的日益功利化、物质化,也是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一种异常反映。本来婚姻恋爱是人的自然本能,虽说它要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但像这种建立在经济条件上,而非建立在个人性爱条件上的婚恋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使男女双方形成一种契约关系,也就是说,使一方压迫或奴役另一方。而真正的爱情应是什么样呢?黑格尔在论及现代爱情特征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个同一里。”[4]可见,真正的爱情应是双方以互爱为前提,双方处于平等、和谐的地位。可是,从文艺复兴到如今,历史已走过了三百多个年头,人类社会还存在着这种建立在经济条件上的婚恋关系,足见要实现男女间真正出于情爱的婚恋关系还需经过人们共同的努力。我们期待着马克思所说的那种理想婚姻的实现,到那时,“男子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5]。
其次,关于婚恋的态度问题。人们的婚恋观总是受社会存在制约的,社会存在又是社会文化的曲折反映。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婚恋变化反映了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的是人性解放时的欢欣。如今,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也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经济生活的多样化造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等的多层次化,人们的婚姻状况也随之繁杂化。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未实现马克思所说的理想婚姻之前,任何婚姻恋爱都是建立在多种因素基础上的,任何自由也都是相对的。婚恋方式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应该置于一定的社会秩序中。“未婚先孕”等现象除了会给女性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之外,还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国家和社会应随着婚姻社会不断出现的新变化,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最后,关于女性的地位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言:“母权制的被推翻,是妇女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的确,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女性就沦为男性的奴隶。在男权社会,女性始终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像鲍西娅、罗瑟琳、海丽娜等女性在男女关系上虽貌似很主动,但在主动时她们都是被置换了身份的,而凯瑟丽娜则以反抗的失败而告终。在我国,虽然法律、政策等也提倡“男女平等”,但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法律和政策的保证给女性提供的仅仅是机会的平等,但要将机会的平等转变为事实上的平等,还有待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男性思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靠女性的自觉。
尽管国别不同,时代也不同,但经济因素对婚姻社会存在的影响却是相同的。因此,通过莎士比亚的喜剧,对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婚姻社会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当今社会婚姻状况的了解,为我们理性认识新的婚恋现象,正确处理婚恋问题提供帮助。
[1] 爱德华·傅克斯 .欧洲风化史 (文艺复兴时代)[M].侯焕闳,译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6.
[3] 马丁·英格拉姆 .1570~1640年英格兰的教会法庭、性和婚姻[M].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219.
[4] 黑格尔 .美学:第 2卷 [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2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183.
J4
A
1007-4937(2011)03-0097-03
2011-02-18
冯丽军 (1967-),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王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