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经济学研究方法比较
董 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目前,经济学理论方面的纷争不仅仅在于观点和问题的百花齐放,而且在研究同一问题的方法上也是各持己见。同时,针对经济学研究方法本身,不同观点、不同学派的人持有的观点截然不同。因为研究对象各有差异,因此,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迥然不同。了解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我们理解经济学体系有指导方向的作用,也有利于我们用类似的研究方法解读当前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更有利于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再创新。
政治经济学;主流经济学;马克思;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手工业时期产生的,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出现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 17世纪中叶,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为任务,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产生于 19世纪。它不仅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批判,完成了近代经济学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全面分析,而且以完全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和交换的规律,论证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是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的转变。而产生于 20世纪 80年代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以研究社会表象,即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的一门经济科学。因为研究对象各有差异,因此,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迥然不同。了解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我们理解经济学体系有指导方向的作用,也有利于我们用类似的研究方法解读当前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更有利于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再创新。
第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任务是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规律。虽然这一时期的各种理论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是却为后来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素材,也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是基于研究对象的界定而选择的,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并将社会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揭示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过程的运动规律为目标。它主要研究的是人及其组成的社会,而维系社会存在及决定人们在其中地位的是生产关系。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亚当·斯密是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载入思想史册的。他的基本思想是自由主义、国家对经济的最小干预、市场在依赖供求形成的自由价格基础上独立调节等。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指出了劳动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的意义,并创立了收入学说等。斯密创建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吸取了前人方法,同时受休谟实证描述法的影响,形成了他所特有的二重方法,一种是抽象法,一种是描述法,这两种方法在斯密的著作中都有存在。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他指出了工人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也是各阶级收入(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的基础,利润是工人无酬劳动的结果;他明确表达了工资和利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的规律,并指明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同时也揭示了级差地租的机制。李嘉图侧重于抽象法。斯密和李嘉图的研究方法都是唯物主义哲学观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和体现。
第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唯物辩证法。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考察了资本主义各种经济现象及其相互联系和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现象时,使用了科学的抽象法。这种抽象法是在复杂的现实社会整体中,抽象出后者所特有的各种基本范畴。这种抽象法具有高度的逻辑严密性。同时,马克思还特别强调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将其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历史从哪里开始,经济思想进程也应从哪里开始。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若干世纪以来彼此更替的生产方式史。最后,马克思成功地将平均数方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他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第三,当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当代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背景是在资本主义确立了统治地位之后,其理论研究从证明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转变为证明自己同质的合理性,为此,其研究对象也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转变为“技术选择”的分析为主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方法可以梳理为以下几种:一是经济模型法。他们对大量复杂的经济现象经过概括和抽象,把繁杂的实际情况加以简化,建立“经济模型”来进行描述、分析、解释。二是心理因素分析法。他们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而不是无生命的东西,因此,他们在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变动的深层原因时,都广泛地从人们的欲望或心理因素来进行解释。例如,用消费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来说明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解释商品的价值决定,用心理预期来分析投资和经济行为等。三是数量分析法。他们认为经济学考察的是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这些数量通常可以计量,因而它适用于数学表达。因此,他们运用了很多数学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譬如个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投入产出法、经济计量法等几何和高等代数的数学工具。
第一,研究方法是具有时代背景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受到当时所处历史条件下的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例如,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贯穿了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斯密构建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深受唯物主义的影响,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斯密从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范畴出发,系统论证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及其要求的经济制度,批判了以重商主义为代表的旧集权制度。他的经济学体系不仅仅证明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且运用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进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领域,马克思本人首先就是一名杰出的思想家,他不仅创立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对哲学的革新,并将革新了的哲学观念运用于社会经济矛盾的研究过程,且不断充实哲学的革新,进而再体现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建中。此外,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使用也与当时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等科学家的理论备受推崇,他们使用在自然科学上的方法也顺其自然地渗入社会经济的研究之中。
第二,研究对象不同导致研究方法的差异。古典经济学派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基本一致的,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及其组成的社会,而维系社会存在及决定人们在其中地位的是生产关系。而当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资源配置的技术性分析为主的研究,并将生产关系的分析转变为技术选择的分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唯物主义的,其中,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而当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讲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只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根本不能触及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
第三,即使使用同一抽象法,运用对象也各有不同。马克思在运用抽象法来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时,抽去的是一切呈现在资本主义经济表面上的非本质、次要的标志,而集中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即资本和雇佣工人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只不过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本质,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而当代主流经济学只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人与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且只是在研究这些数量关系时使用了抽象法,因此把反映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生产关系也抽去了,自然其所描述的经济现象也不具有历史和质的规定性,只是在量的方面做了某种说明,并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现象固有的本质特征。
第四,数量分析方法使用上的不同。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地租等问题的分析,都是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了数学分析法,因而更明确地揭示了经济范畴的规定性。当代主流经济学则是在撇开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质的规定性的前提下,大量使用数学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并以此进行逻辑预测。
纵观各经济学体系,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定性研究法,二是定量研究法。无论是定性研究法还是定量研究法,研究方法的使用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研究对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研究经济问题的首要,是经济体系建立的前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是经典的例子。而且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身应该是开放式的、历史的,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研究经济问题要注重系统方法和内在逻辑的统一。分析经济现象,应将科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人文精神与数量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经济问题表现和发生时,时常会伴有各种社会、政治、心理等其他问题的出现。因此,在进行经济研究时不能离开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是要在综合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经济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仅是理论中的经典,关键是马克思在论证经济理论时所使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真正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即作为一个系统来阐述,在这个大系统下,又有诸多小系统,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这些子系统统一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大框架下,子系统的分析各自独立,但是又内在逻辑地统一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前提之下。
第二,经济研究中的抽象法至关重要,要历史地继承。无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还是当代主流经济学都成功地运用了抽象法。例如,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及其科学概念,就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关系中抽象出最本质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另外,主流经济学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曾说:“由于人类和社会行为十分复杂……我们不能象化学家或生物学家那样,进行有人类控制的实验,和天文学一样,我们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同样,他认为这种观察也不能在实验室进行,只能是对大量复杂的经济现象经过概括和抽象,略去细节,把繁杂混乱的实际情况加以简化,建立“人工经济”,即“经济模型”来进行描述、分析、解释。经济问题往往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心理等等诸多问题,或者说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中都包含有经济问题的影子。但是我们在进行经济研究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抽象法,在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排除那些次要的、偶然的、表现事物外部特征的一切联系,一步一步地深入考察和分析经济运动过程中各种经济形式的内部联系,阐明经济范畴,进而揭示经济规律。科学的抽象法是政治经济学必须使用的研究方法,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第三,经济学数学化是当代经济研究发展的必然。纵观整个历史,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数学方法本身具有可靠性、严密性,所推理出的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肯定经济学数学化是好的,但是数学化不等于科学化,数学化也绝不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因为经济的运行总是在一定的制度之下进行的,离开了对具体生产关系的定性分析,数学化的定量分析的意义并不大。而且经济中的问题也绝不仅仅是数量关系,任何复杂的数学模型都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出错综复杂而又千变万化的经济现象。理论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在分析不同类型经济问题,或者就同一经济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时,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都应该或者必须被用到,甚至同一经济问题因为历史阶段不同所用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不同。因此,我们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也同样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和使用。哲学和数学作为基础的研究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我们运用这两个工具是为了诠释我们的思想,但是不要被工具所左右。
第四,使用假设法是经济理论形成的重要方法。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此在形成理论过程中假设很重要。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等,其中,假设是理论所适用的条件。经济领域是极其复杂的,其中有成百万人口和企业、千百种价格和行业,在这种环境下探索经济规律是很困难的。假设法可以相对简化这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便于经济问题的科学研究。但是假设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实际,是经验性的概括和总结。例如,经济学家坚持“理性人的假设”,从这个假设基本点出发可以更深入地探索我们所观察到的社会经济现象,当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发现了某些似乎是不合乎理性的现象时,不能简单地说是由于当事人不理性,而只能说是我们对当事人在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不了解,对所研究的经验事实还未掌握清楚,因此,要求进一步去了解产生此现象的各种条件。研究同类问题时坚持前后一致的基本假设,研究才可以形成一个体系。
以所要研究的系统问题为核心,依据问题的发生历史条件运用假设和抽象法创立出本质问题和概念,运用哲学的辩证观念和逻辑论证进行定性分析,辅之以数学模型的实证进行定量的研究。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思维能够创建出具有内在完整逻辑的经济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研究方法还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很可能在实际的研究中还会寻求到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也是未尝不可的。
F11
A
1007-4937(2011)03-0066-03
2011-02-21
董琰 (1975-),女,内蒙古包头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陈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