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巍
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心理归因研究
蒋 巍
基于运动心理学理论,对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心理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了调节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心理因素的路径,为以后篮球教学、训练提供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运动员积极有效地克服比赛中的各种心理障碍。
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归因
归因是人们按因果属性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的原因的推论[1]。近年来,不论是在体育运动训练,还是在国内国际体育赛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归因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比赛成败的归因,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先是运动员期望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变化,接着是运动员比赛的动机的变化,并最终导致对其行为的影响。Weiner等人归因理论的研究表明,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等自身的、内部的因素,而倾向于把失败把归因于任务的难度、时机等外部客观因素,也就是说,人对成功和失败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继Weiner的归因理论之后,大量的国内、外心理学者通过对运动训练、比赛背景中的成败归因进行探索并发现,尽管不同的比赛情境也是归因分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在同一场比赛中,对于不同的运动员,其归因倾向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本文从基于这一视角,分析了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科学的调节路径。
1.1 赛前过分激动
在篮球运动比赛前,运动员的激动行为是正常的,但是过分的激动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发挥。研究表明。比赛经验欠缺、训练的程度不足、个性特点怯场、自信心不足等都会造成赛前过分激动。对于赛前过于激动的行为的应对,可以通过加强训练程度、多参与比赛来获得信心的增强,从而达到运动员自我放松的目的。
2.1 建立比赛的正确心理方向
比赛心理定向是指赛前和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的主要对象是自己与对手。比赛前期的状况往往影响战术的发挥,当前的比赛表现也会影响后期比赛的心理状态和动机[3]。作为运动员,要培养对于对手的技术和战术情况、比赛风格的观察能力,并能根据观察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技、战术与体能和心态,不为过去困扰,并对下一秒的行为充满激情和期待。胜或输只是运动竞赛的重要特征之一,运动员若把对比赛结局的期待变成包袱,就会破坏自己积极的心理状态,难以控制自我的行为,影响能力的发挥。这里,正确的心理定向应该是“把握现在,不问过去和未来”。
2.2 比赛前的心理调控训练
赛前心理准备是为了使运动员能够比赛前使各种心理因素进入并适应比赛的状态,增自信心,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赛前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助于保证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积极的备战状态,并更好地控制与调节自身运动技术和战术。
2.3 比赛中的心理调控训练
第一,赛中的心理自励。自励就是要求运动员在面对争夺激烈的比赛时,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以积极的自我暗示来鼓励自己。消除头脑中自卑心理,以积极肯定的暗示语来鼓励自己树立信心,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二,赛中对对方的心理干扰。篮球比赛,不仅是运动员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较量,更是运动员心理上的斗争。比赛中心理上的较量比技战术更重要,比赛双方时刻都在斗智斗勇,干扰和反干扰。因此,心理上干扰对方应该是教练员、运动员在比赛中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比赛后的心理调控训练
认真对待比赛带来的消极的心理反映,迅速消除比赛成绩的干扰,培养正确的胜负观,防止优胜者的自傲和失败者的自卑对后继训练的消极影响[4]。当比赛获得好名次时,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以防止虚假自信心的发展;失败时,要着重指出比赛中的良好表现一面,明确努力的方向,防止自信心不足,走向自暴自弃。
心理变化常常导致篮球运动员比赛临场发挥失常,而引起心理变化的原因是由某一事件或者多种情况的突发所致。支撑一支好的篮球队的物质力量是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等,精神力量则是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建议教练员注重心理理论知识学习,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调节的训练和引导。深厚的实力是心理的稳定基础,而心理又是实力发挥的保证,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良好的心理状况使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竞技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创造优异成绩。
[1]盛绍增.关于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归因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5).
[2]宋 健.建中国篮球运动理论新体系[J].体育与科学,2001(5).
[3]胡建成.对篮球运动员心理压力调节训练的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06(3).
[4]胡 志,黎晓勇.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特点的初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2).
The Psychological Attribution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Basketball Play-ers
JIANG We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Changsha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03)
Based on sports psychology theory,it summarized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t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basket ballplayers,and proposed the regulation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for basket ballplayers to success for the future basketball teaching,training as reference,and to some extent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to help athletes overcom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in a variety of games.
basketball players;competition;psychology;attribution
G841
A
1003-983X(2011)01-0088-02
2010-10-15
蒋 巍 (1981-),男,湖北襄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长沙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长沙 410003
1.2 盲目自信
在比赛中,取得连续性的胜利或处于强势的一方,容易产生盲目自信的心理状态。一方面,盲目自信会造成运动员对自己和团队产生过高的信任与期待,蔑视即将进行的比赛;另一方面,低估对手和比赛难度。而处于强势一方的运动员会有轻敌自大、傲慢的参赛心理,将最终导致在比赛中注意力下降,行为意识混乱,在比赛落后的情况下还盲目乐观。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比赛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1.3 自卑畏怯
第一,运动员自身因素。有的运动员由于遗传、生理发展、教育和成长环境的不同造成性格、能力、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训练期间交际圈子仅仅局限与自己本身的亲戚、队员和教练员以及对方的队员和教练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在运动和生活学习对知识的认识与吸收,运动员容易产生的自我价值怀疑、自我认识不足以及自我评价低估等消极心理。
第二,训练及教育方式不当。个别教练员过度的严厉、苛刻、甚至粗暴,使运动员过于紧张和怯弱。还有一些教练员缺乏一定的教育学常识,盲目地拿其他运动员的优点与自己的队员的缺点相比,常常批评、否定、训斥运动员,致使其形成自卑感,最终丧失了对比赛的激情和斗志。
第三,期望与要求过高。合理的期望则能激发运动员的内在成就动机,但是在比赛前,有的教练员和领导会对运动员提出高度的要求和指标,无形中给运动员施加了压力,使运动员望而生畏,一旦期望没有完成,就灰心丧气,由自我怀疑走向自卑[2]。
1.4 动机因素
不同的动机或目标可以造成截然不同的行为结果,运动员参赛的动机直接影响比赛竞技的心理因素。对于运动员来说,正确的动机是提高运动成绩。那些“为奖金和获取利益”的动机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动机,将会阻碍团队协作和整体能力的发挥。
1.5 团队协作因素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而团体战术的实现需要每个个体的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对队员的表情、语言、行为所传达的特别信号的敏感度,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都会影响团队水平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