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霞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河北 围场 068450)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是否有高质量的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是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1]。我科从2007年至 2009年共收治 30例本病患者,其中女 9例,男 21例。年龄 21-70岁。平均年龄 47.1岁。术后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指导,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护理工作要点如下:
1.1 术后的基本康复护理
1.1.1 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卧床时间一般视手术范围而定,约 1-4周。病人应卧硬板床。术后卧床期间医护人员协助每两小时行轴位翻身一次,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以保证腰部的筋膜、韧带、肌肉的良好愈合,避免运动损伤软组织。
1.1.2 直腿抬高训练: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 24h开始可以做直腿抬高训练[2]。其锻炼方法为:患者平卧,足尖朝上,绷紧腿部肌肉,缓慢抬高,高度为足跟距床面 20cm,或保持悬空 10s左右,然后放下。
1.1.3 在充分卧床休息后,可在适宜的腰围保护下,下地作轻度活动。但下床时,应先仰卧位戴好腰围后,先向健侧或较轻的一侧侧卧,同时屈髋、膝关节,由他人扶起坐于床边,待适应后再下地行走。
1.1.4 在卧床时,应行仰卧抬脚、空中蹬车活动,以避免神经根粘连。
1.2 术后分阶段康复护理
1.2.1 第一阶段:(术后第一天开始的功能锻炼程序共 3-5d)。仰卧位肢体抬高运动及下肢屈伸运动:防止神经根粘连,初次由 30°开始,保持时间由 15s开始逐渐增加,10次 /组,2-3组 /d。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每个动作保持 10s,重复 20次 /组,3-4组 /d。
1.2.2 第二阶段:(主要做腰背肌锻炼)5点支撑法;3点支撑法;4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
1.2.3 第三阶段:(术后 30d开始)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腰围,避免活动时造成脊柱扭曲。选择腰围与患者的体型相应,一般上至上肋弓,下至髂嵴下,不宜过紧。在佩带腰围的情况下练习下床活动,进行站立练习法,即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于腰部,挺胸凸腹,使腰背肌收缩。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收腹,坐位时必须端正,不要弯腰。
1.3 出院卫生健康教育
1.3.1 出院后继续院内所学的锻炼内容,选择性实施,次数和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1.3.2 3-6个月以内避免剧烈活动及提重物,尽可能避免久坐、跑、跳,避免睡软床,从地上搬起重物时应采取屈膝,下蹲的姿势提取,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经常改变坐姿,及时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的复查。
1.3.3 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境。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1.3.4 家庭功能锻炼时的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患者和家属必须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切不可操之过急,从而影响功能康复导致手术失败。手术出院后的一切活动要遵照医师的指示。手术后第 5-7周可佩带腰围作短距离散步、行走。7-8周后可戴腰围从事一些轻松的工作,禁止做会造成背部压力的动作。术后 0.5-1年避免颈部和腰部的过度劳累,以防手术的肌肉未痊愈前再受到损伤而造成疾病复发或脊柱伤害。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以后,并不意味着整个治疗的结束,因为手术只不过是将突出的椎间盘摘除了,还需患者进一步用其它康复手段如功能锻炼等来巩固和增强疗效,避免复发。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康复手段是否适当,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此,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功能恢复,骨科手术往往只能为功能恢复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通过康复治疗,特别是功能锻炼才能实现功能的最大恢复,使临床收到最佳效果。因此正确的康复护理指导在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上尤为重要。
[1] 何丽英.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10.
[2] 王兆霞.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功能锻炼状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