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艺
(内江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四川 内江641112)
重视和提高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地位
高 艺
(内江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四川 内江641112)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中,曾经一度出现西方钢琴音乐作品垄断教学的局面。虽然钢琴是一件外来的西洋乐器,但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生活地不断发展,我们必须承认,钢琴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音乐教育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乐器。同样,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全面提高道德修养的需要。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和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和熟悉中国本民族的音乐,为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钢琴作品;高师教学;音乐文化
钢琴起源于西方,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至今,我国各个时期的钢琴教育家、作曲家、演奏家们都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中国钢琴作品的宝贵文库,使中国钢琴作品在我国的钢琴音乐领域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①高等艺术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是传播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机构,在其钢琴音乐教学中,我们钢琴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发展和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热爱和熟悉中国本民族的钢琴音乐,大量接触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和演奏。
钢琴是西洋乐器,从根本上来讲,西方钢琴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思维方式上有很大不同。我们大多数学生不能从审美意识上很好地理解中国钢琴作品,深刻体会中国钢琴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艺术感染力的角度来说,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世界性语言,钢琴音乐也不例外。西方的钢琴艺术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作品、教学、演奏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也具有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但是我们在钢琴教学中偏重于对外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和研究,势必会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对本国音乐文化的陌生感和隔阂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工作者,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重视和加强学习中国钢琴作品,使中国钢琴文化全面影响到每一个音乐爱好者,也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中国钢琴作品深入地熟悉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课程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取向应体现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音乐资源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资源的完美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课程。高等师范院校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和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选用,同时注重其内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习者对文化的理解认知与钢琴技能技巧的学习融为一体。中国钢琴音乐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和丰富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它不仅展现出中国钢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兼容并蓄。②我认为钢琴教育,不应该只是单纯的钢琴技能、技巧的培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应当成为一种文化的导体,担负着培养学生对本国民族文化情感的重任。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无论是站在文化的高度,还是仅从音乐本体的角度理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应当成为钢琴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钢琴教育在中国的普遍流行,作为钢琴教育者和学习者,我们应当抓住这个良好契机,重视和提高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推动中国钢琴艺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③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作为音乐教师成长的摇篮,其教育水平不仅关系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素质的提高,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速度。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当首先重视和加强推广中国钢琴音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钢琴音乐在整个社会的普及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要学好中国钢琴音乐,完美诠释和演绎中国钢琴作品,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认识,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特点,认识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键盘音乐创作的启蒙是1913年著名作曲家赵元任先生根据民间音乐曲调创编的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1915年,赵元任又公开发表了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和平进行曲》,为中国早期的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手法简单,基本上是属于尝试性的创作,无论在曲式结构、和声构思等方面都明显在模仿欧洲古典乐派的创作技法,我们也不得不经历这样一个学习西方作曲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④在30、40年代,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反映时代精神就成为这一时期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共同主题,钢琴音乐的创作在和声运用及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方面也显得日趋成熟,成为中国钢琴创作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贺绿汀先生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牧童短笛》是第一首在创作技法和创作风格上都比较成熟的、被世界钢琴乐坛认可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中,贺绿汀先生开创了将欧洲音乐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旋律音调相结合、重复法与对偶句式为主的的钢琴创作技法,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做出了成功探索。同时期还有老志成的《摇篮曲》《牧童之乐》,丁善德的钢琴组曲《春之旅》《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瞿维的《花鼓》等都是中国当时比较具有影响力的钢琴作品,为后来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公开出版的钢琴曲有几百首,并且很多著名的钢琴家也参与了钢琴曲的创作,使中国钢琴作品具有了便于演奏和表演的特点。在这一时期,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作曲家在借鉴西方和声和调式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自身特点的音乐。代表作品主要有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组曲》《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蒋祖新的《庙会组曲》;汪立三的《兰花花》;黄虎威的《巴蜀之画》;刘福安的《采茶扑蝶》;瞿维的《序曲一号》《序曲二号》《主体及变奏曲》《洪湖赤卫队幻想曲》;陈培勋的《卖杂货》《思春》;吴祖强和杜鸣心的《鱼美人组曲》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经历了建国初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空前繁荣时期,我国钢琴作品创作进入了六十年代文革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来说同样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原因,很多优秀的音乐家、钢琴家遭到迫害,几乎停止了对西方新的创作技法和流派的借鉴,产生了一系列钢琴改编曲。钢琴改编曲的取材大多是采用民间歌曲、小调,或是传统乐器的器乐作品,许多曲调都是人民群众非常熟悉的,甚至是百听不厌、耳熟能详的。作曲家结合了许多新的思维加以创编,避免了传统的琐碎和零散,使乐曲的音乐性更加鲜明和紧凑。⑤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黄河》;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王建中改编的《浏阳河》《百鸟朝凤》《梅花三弄》;殷承宗改编的《十面埋伏》;陈培勋改编的《平湖秋月》;崔世光改编的《松花江上》等优秀作品。钢琴改编曲的成功确立,证明了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被中国的人民群众所接受,说明了钢琴这个外来乐器能够很好地在中国发展下去,同时也促使作曲家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上朝更深的领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创作手法非常丰富,有钢琴改编曲和独创曲,还有无调性钢琴曲等。这一时期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突出的代表作品有改编曲如王建中的《彩云追月》《大路歌》,黎英海的《阳关三叠》,陈钢的钢琴协奏曲《梁祝》等;带有民族风格或和声色彩的独创曲有汪立三的《东由魁夷画意》组曲、《他山集》,蒋祖馨的《山花浪漫》组曲,刘敦南的《山林》协奏曲,孙以强的《春舞》等;运用现代技法创作的作品有陈怡的《多耶》,汪立三的《梦天》,周龙的《五魁》等;独特创作技法的钢琴曲有赵晓生运用太极作曲系统写成的钢琴曲《太极》,彭志敏利用菲波拉契数列写成的《风景系列》等等。纵观我国钢琴创作的发展历程,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根植于民族音乐基础之上,符合中国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受到中国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且能够永久流传下去。⑥中国钢琴音乐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也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不仅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而且在钢琴的演奏和教学方面也取得了质的飞跃,为中国钢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时间不长,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方面也还年轻,和西方钢琴音乐的演奏教学曲目相比,中国钢琴作品的数量和现成的教学教材还远远不够。长期遗留下来的教学思维和教学习惯,使我国的钢琴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没有足够重视和提高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对中国钢琴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据调查统计,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师队伍中也存在对中国钢琴音乐了解太少的问题。许多教师都认为,根据自身多年的钢琴学习经历,外国钢琴作品占绝大多数,对中国钢琴音乐关注较少,相对于外国钢琴音乐而言,平时不常听也不常弹,自然在教学中就很少为学生选用,以至于学生也对中国钢琴音乐接触较少。因此要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需要同时加强相关理论课程的建设,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中国钢琴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丰富教师的传统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素养,有助于对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把握,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改变现有的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和传播的钢琴教育模式,已成为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我们知道钢琴学习也是一种音乐语言的学习过程,能够对学习者的审美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育专业要改变偏重于西方钢琴作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和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如果钢琴教师在教学曲目上过多选用外国钢琴作品,或是单一偏向于选择某一作曲家的作品,势必会造成学生审美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的单一性取向。音乐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认知的教育,钢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建立起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影响,充分认识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重视和提高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对提高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地位尤为重要。中国钢琴音乐历经百年发展,积累了大量具有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的中国钢琴作品,同时也有练习曲、复调、乐曲等多种音乐类型。例如练习曲有赵晓生的《音乐会练习曲六首》、倪洪进的《钢琴练习曲四首》、薛维恩的《中国五声音阶钢琴练习曲》等;复调乐曲有陈铭志的两首《序曲与赋格》、储望华的《前奏曲六首》、罗忠镕的两套《五首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汪立三的《赋格曲》等;优秀的中国钢琴乐曲更是举不胜举,包括不同音乐体裁的变奏曲、协奏曲、改编曲等等。以上这些不同风格的练习曲、复调音乐、乐曲等,完全可以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当然要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是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上。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钢琴曲目相对较少,钢琴教材也不够完善。要充实和完善中国钢琴教材体系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但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钢琴教师还是应该充分利用中国钢琴作品的现有教材和资源,根据钢琴学习的特点和技能技巧的教学要求,尽可能地归纳利用中国钢琴音乐教材,按照不同的音乐内容、表现形式,合理配套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钢琴音乐的教学功能,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⑧在钢琴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钢琴教师,所以要重视和提高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地位,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重视和加强对钢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重视其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我们应当督促钢琴教师努力解决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多元文化认识不足和中国钢琴曲目相对积累较少的问题,从而提高钢琴教师再学习和了解中国钢琴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积极性。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民族韵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象征和呈现。我们要通过中国的钢琴音乐教育,同时重视和提高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地位,培养和建立起中国钢琴教学者与学习者共有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教育途径和手段,使中国民族音乐意识、民族音乐精神在中国钢琴音乐中传承和弘扬。不难看出,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民族意识的巩固,钢琴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更需要一代代钢琴人才的巨大努力。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育者,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人才、演奏人才、钢琴艺术的欣赏人才,不断填补中国钢琴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使中国钢琴的教育事业沿着民族化的道路向前迈进。中国钢琴音乐事业的最终繁荣和发展,都要依赖于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未来——中国民族化钢琴人才,建立中国钢琴学派,为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注释
①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年,第2页。
②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③魏廷格:《中国钢琴艺术30年回顾——略谈成功与缺失》,《钢琴艺术》2008年第10期。
④魏廷格:《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音乐研究》1983年第5期 。
⑤魏廷格:《论王建中改编曲》,《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2期。
⑥陈旭:《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及其启示》,《音乐研究》2001年第4期。
⑦周广仁:《钢琴音乐民族化可贵的探索》,《中国音乐》1982年第1期。
⑧汪毓和:《对建国50年来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钢琴艺术》1999年第5期。
责任编辑 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