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鹰 李 翔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91)
论当前大学生思想特点及途径创新
——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董海鹰 李 翔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9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稳定局势、团结力量、凝聚人心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本文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的时代特征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若干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伊始,就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全面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2005年全国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指出和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关系到民族振兴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性工作。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在思考、选择和探索。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差异,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为较准确的掌握大学的生思想特点,我院开展了一次覆盖全院各专业、各年级的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我院学生总体具有下列心理和思想特点:
(一)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但他们不太了解现阶段的国情和民情,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容易出现心理困惑,产生不满情绪。
(二)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
(三)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升入大学以后,他们的许多苦恼和相互间的争论,都常常围绕自己到底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过高或过低估计自我,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距离较大,从而影响自我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
(四)情感丰富而强烈,但带有较大的波动性。进入大学后,由于生理上的日渐成熟,青年人旺盛的精力及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同时,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在需要的满足和价值判断时常常摇摆不定,涉世不深和青年人的心理矛盾又使他们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常因一点小事动辄振奋不已,豪情万丈,或意志消沉,悲观丧气。
(五)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会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
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重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这一代大学生的经历与环境,导致他们思想上的片面和情绪上的偏激。这一代大学生较之50、60、70年代的大学生更缺乏社会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都较差。80%左右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生活与他们原来的想象相差甚远,理想与现实冲突。因此,心理上自然会产生矛盾和困惑,又不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求答案,看问题很容易片面、偏激,从而导致愿望与行动的背离。
(二)改革中的大量问题未能得到论证和解释,使大学生产生不解和非议。大学生并不是改革的直接参预者,往往看不到改革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对改革的期望值过高。刚刚起步的商品经济难免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产生消极影响;新旧体制交替中出现了种种矛盾和摩擦;改革的措施又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而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却缺乏有力的论证和解释,这就使学生对现实产生非议和不理解。
(三)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累积和沉淀。
近几年,许多学校程度不同地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政治辅导员人数少,忙于事务性工作,即使能抽出时间做学生思想工作,也因他们自身政治理论水平低,社会科学知识少,很难深入。许多教师则更多地关心职务晋升和科研成果,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加之在政策上并无有效考察教书育人效果的规定,导致许多教师不关心也不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当然很难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这样,几年里学生的大量思想矛盾始终得不到清理,造成累积和沉淀,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增加了思想教育的难度。
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心理呈现的新特点,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同时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加大科技含量、信息含量、文化含量、管理含量,并力求在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和国家对教育费用实行成本分担,学生由单纯地享受国家福利变成自己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学校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经济学意识上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生缴费上学,学校应该主动地提供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以学生为本,真正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外,还必须为其提供适当的生活条件,同时对其无形要求也要给与真诚的关注,当学校的利益和学生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学校必须以最大多数学生根本利益为其最高决策依据,而不应该以任何理由损害学生的权益。建立新型的校生关系,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之一,又是贯彻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
要基础。针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新形势,我院打破了原有“教师管、学生听”的行政化学生管理理念的禁锢,树立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理念。管理育人即学生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工作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服务育人即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学生管理应当寓服务于工作之中,没有良好的服务就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生成才环境;以人为本即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作为一种现代理念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更重视人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工作理念,更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的理念。
管理体制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和管理的组织形式,主要解决学生管理层面的问题,包括制度的建设,人员的分工等。
首先,在升格改建后,我们将在校学生进行分系归类,切块管理,化整为零,把现有的21个专业进行了划分,分别成立了艺术设计、社会工作、应用技术三大系,改变了过去那种庞大的,集中的管理模式。化整为零,分块管理,从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双管齐下,形成了在校级主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学生处的宏观督导下,各系开展具体工作来配合的管理体制。其中学生处是全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机构,各系围绕学生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具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了以点带面,网状结构的学生管理体系。
其次,近两年我院学生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在校生人数已达5500余人,过去学生工作的那种两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的需要了。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党委从学校未来发展着眼,确定了深化学生管理机制改革,建构了高校管理模式的工作目标,先后实施了由专职辅导员管理代替班主任管理的改革,成立了各系学生管理工作办公室。在此基础上,又在各系分别组建了系团总支和系学生会,各系还分别召开了团代会和学代会,从机制上健全完善了学生工作的三级管理模式。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对理顺管理关系,调动各系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建设全员型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许多高校都设置了学生工作部门,由学校分管学生管理工作的校领导直接主抓,专门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模式,它在社会交往相对封闭、学生人数不多的条件下非常有效。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大招生规模,高校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学生比例很难达到。在这种情况下,我校要求广大任课教师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任务,在平时的课堂当中不光教授大家专业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管理,教会学生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再次,是规范制度,责任到人,从以往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经验上看,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常常出现可管可不管的情况。其工作会因缺乏监督和管理,从而造成放任自流,最终酿成大患。对此,我们通过健全机制,规范制度,使思想教育工作分工到人,明确各自责任,既强调分工又强调合作,做到合理分工,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管理队伍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坚持文化育人,搭建校园文化平台,提高文化育人能力,本着“校园红色文化是灵魂,学术文化是核心,道德文化是基础,文体心理文化是关键,网络文化是新平台”的基本思路,深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节、体育节等活动,繁荣精品社团、丰富学生各类艺术团,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培育校园“博学、笃行、勤思、致知”的精神、打造先进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特殊功能,塑造肩负历史重任的建设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坚持服务育人,搭建服务平台,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建设,从学生就业创业、勤工助学、心理咨询、专业学习、精神文化需求等实际工作入手,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建立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思想特点的服务体系。
坚持实践育人,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丰富学生实践内容、拓宽实践领域、规范实践机制,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学分。实行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进行项目招投标和实行课题制。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实践成才。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从大学生入学的那一天起,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人的隐私权,从人格上平等地对待学生,珍惜青年的活力和朝气,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创造,鼓励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地展开工作。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的表现欲望、自尊心和求知欲非常强,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并不充分,有时自控能力又较弱,因此在工作中,要科学分析学生的问题,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在对待问题和处理事情的过程中,都要去问“为什么”,而现阶段的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各种思潮和社会问题都展现在学生面前,单靠学生的鉴别力,是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因此,必须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对于学生的“为什么”,必须予以正面的和正确的答复,而不是采取逃避或是视而不见的态度,在困难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迎难而上,主动去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综上所诉,当前迫切要求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趋势对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进行适时调整并尽可能以制度或章程的形式确定下来,努力使管理工作制度化,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注释
①许浩:《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第9期。
②王晓艳:《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价值取向》,《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第18期。
③王秀英,孙颖杰:《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④王牛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⑤王鹏:《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探析与思考》,《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⑥匡洪志:《现阶段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措施之我见》,《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第5期。
⑦王芹:《80、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第1期。
⑧田辉,戚家勇:《“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调查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5期。
责任编辑 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