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芳
(浙江海洋学院 舟山市 316004)
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研究综述
蔡秀芳
(浙江海洋学院 舟山市 316004)
探讨了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研究的意义和范围,从涉海类数据库建设、互联网与海洋文献信息资源、海洋文献开发利用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体制改革 4 个方面论述了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研究现状,指出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研究范围研究现状
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是指与海洋有关的文献资源,是文本化的海洋知识财富,是人类收集积累贮存下来的文献资料总和。研究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有重要意义。首先,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来看,海洋科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海洋产业是朝阳产业。但如果没有涉海类文献所提供的信息保障和技术保障,海洋世纪只是一句口号。其次,涉海类文献信息可为各类海洋数据库建设积累经验,为网络时代的海洋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储备。第三,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的研究可以丰富文献学理论思想,完善文献学体系构建,促进古代文献学的现代转换。
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不仅包括各种形式的海洋类数据库、网络环境下的海洋信息资源和海洋文献,还应包括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与海洋科技体制的改革探索。前三者是海洋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设施,后者是这些基础设施能否产生社会效益的实践检验和衡量标准。
海洋类数据库建设是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海洋类数据库的建设与研究集中在数据库的共享研究、特色海洋数据库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利用 XML 技术构建海洋类数据库的方法和海洋类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4 个方面。
张峰提出应用目录技术建立海洋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并认为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是核心元数据、系统接口和用户权限管理[1]。目录服务系统主要作用于通过建立、关联各类数据库实现对海洋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栾振东论述了利用GIS 技术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利用空间数据仓库技术建立海洋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海洋基础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海洋基础数据管理系统通过空间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元数据挖掘技术、网络技术,将来源不同、格式各异的空间数据库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海量数据的系统分析[2]。所以,这一系统也是对海量的海洋信息的有效利用与深度开发。
王英梅等指出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对GPS依赖性强、与 RS 配合紧密、具有较强的动态模拟功能。网络化分布的海洋数据库群的共享,是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数据互操作的研究,制定数据标准,对地理信息进行语义研究,以实现数据最广泛的共享[3]。海洋数据库的建立与整合是建立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基础。何广顺等介绍了国内外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分析我国建设海洋空间信息数据库面临的问题,提出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开放式的GIS 空间数据共享方案以及建立图形、影像、DEM三库一体的空间数据库。“数字海洋”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海洋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刘爱原介绍了集美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实践过程,探讨了建设数据库的体会:特色化、标准化与规范化、重视知识产权、组建建库团队[5]。刘月秀等在介绍国内海洋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后,分析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建设海洋特色数据库的优势条件,强调了海洋特色数据库建设所遵循的独立性、协调性、实用性等基本原则[6]。谢轶茵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建设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的情况,分析了该馆在数据库检索系统设计方面的成就:数据库检索界面的统一、数据库全文快速检索、查询检索入口的多样化、全文阅读和打印简单化[7]。以上高校图书馆的实践经验为建立海洋特色数据库提供了宝贵经验。
岳艳明针对海洋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存在的馆藏资源不足、共享水平不高、文献服务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数字时代图书馆构建海洋信息数据库、加强海洋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特色化服务的措施[8]。董文静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所涉及的众多关键技术:信息生成与获取技术、信息存储与管理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发布技术,指出海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包括海洋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海洋特色数字化资源建设、海洋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9]。
田友强提出用J2EE 和 XML 技术构建由表示层、Web 层、应用层和数据层构成的海洋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XML 描述海洋数据和创建全局视图模型,利用 SVG 技术实现海洋数据的可视化[10]。郭忠文提出以 SOA 构架和 Web Service 技术为支撑,针对海洋学科中数据源异构性问题设计了海洋数据集成系统[11]。夏登文给出分布式数据搜索的冲突与异构、局部数据统计与全局集成、多态输出的模式转换等海洋基础数据模型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建立支持多源、多态、多样性的海洋基础数据模型和数据仓库模型,并提出建立海洋基础数据业务流程模型体系结构和流程建模方法。以上 3 篇文章有理论深度,对于海洋数据库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马劲松等介绍了水下数字地形以地理经纬度的形式储存信息。不同于传统 GIS 的平面地图投影坐标系,水下数字地形显示系统首先解决水下数据的二重变换数字化问题,通过仿射变换技术和墨卡托投影变换以及剖面算法原理解决水下数字地形的生成技术,通过OpenGL 实现基于球面的水下三维地形显示术[13]。
张彩云等介绍了利用因特网查询海洋信息资源的方法:搜索引擎、网上指南、虚拟图书馆,总结了海洋信息资源表现形式、站点分布,分析了海洋信息资源特点[14],这是第一篇研究利用互联网开发海洋信息资源的学术论文。黄南艳重点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海洋文献信息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网络环境下发展海洋文献信息的建议[15]。任似娅等对海洋类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调查,认为海洋类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在于处理好宏观与微观、传统文献和电子文献、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馆藏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16]。这些论文大都从操作方法和经验层面上探讨网络时代海洋信息资源建设,还缺少必要的技术研发和理论生成等深层次的学术探索。
陈继香指出XML 技术不仅可以直观描述海洋数据,还能提高海洋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如果说 Web 技术改变了用户和应用程序间的交流方式,那么 XML 则改变应用程序及其交流方式,改变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方式[17]。基于 XML 的数据交换系统,可以方便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其交换系统中,有 XML DOC,RDBMS,OODBMS,只需每个系统将其内部数据转换为基于海洋行业标准的 XML 数据格式便可用于系统间的交换。
WebGIS 技术将 GIS 与 Web 技术有机结合,把海洋部门分散孤立的 GIS 系统融入 Web 中。刘振民指出 WebGIS 技术的特点是在空间框架下实现图形、图像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动态连接,提供网上可视化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18]。通过系统开发实例,必须对 WebGIS 平台进行必要的空间化改造和信息显示的底图研制。薛存金等指出 Web Service 技术为信息系统应用层的集成提供了可能。基于 Web Service 的框架体系结构以服务为核心,通过 XML 标准及扩展协议进行功能的组合和分解,实现海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一体化[19]。孟志河等提出利用 WebGIS 技术进行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救灾和加快海洋工程建设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利用 Map Xtreme NT 控件,Visua C++. Net,ASP 等技术实现深水港建设系统[20]。这是WebGIS 技术在海洋工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郑杰文认为海洋文化典籍可分为海洋古典文献、海洋方志资料、海关物流文献、海洋科技文献 4 类[21],这是迄今第一篇海洋文献类型学研究的论文,对海洋文化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
谢轶茵概括了湛江海洋大学海洋文献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措施与方法[22]。周莉分析了我国海洋类高校海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图书馆海洋文献资源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时效性。提出海洋类高校图书馆应联合起来,分别建立特色数据库、专有数据库,以形成完整的海洋基础文献数据库,并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海洋信息资源共享[23]。张文瑛探讨了海洋期刊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调整期刊采购思路、题录思路、加强信息资源的宣传、管理和检索服务[24]。侯秀生提出重视海洋科技信息工作是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虽然我国已开通了海洋信息网站,但信息情报仍不能适应海洋事业大发展的需要[25]。
我国海洋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还处在经验总结和方法探索阶段,没有站在理论制高点和高新技术平台上深入推进海洋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化技术为海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方便,在生成海量信息的同时,加快资源更新速度。海洋文献信息资源挖掘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董民辉列举了国内外海洋研究机构、海洋类电子出版物和水产资源数据库等海洋信息资源,介绍了网络数据挖掘方法[26]。王静芳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保障重点学科建设为例,提出重点学科建设应得到图书馆全面而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持[27]。
韩真等分析了建设涉海类特色文献资源的途径在于设立海洋文献中心、扩大海洋文献虚拟馆藏、构建特色文献资源保障机制[28]。文信原指出我国海洋文献信息资源匮乏,应加强外文海洋书刊的订购协调、开展联机编目协调、合作进行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工作、重视海洋图书情报的舆论宣传等[29]。任似娅等指出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方面并不适应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战略目标。通过提出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目标、馆藏需要教师参与、走“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等实现新文献资源体系的建立[30]。侯秀生分析我国海洋文献信息资源滑坡的现实状况,提出开辟渠道,建立海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31]。高峻等指出海洋科技期刊对全面利用和开发海洋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科技期刊是海洋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或影响生产力的传媒[32]。巫小兰指出大规模的海洋开发离不开海洋科技档案,提出加强海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33]。
海洋特色图书馆的建设是指海洋类图书馆积极拓展海洋特色藏书体系,以海洋特色信息资源为主,能够集中提供海洋特色文献信息,以便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特定需要。郑小云介绍了北海市建设海洋特色图书馆的自然优势和社会责任,从馆舍、经费、文献采集原则、馆藏内容和载体、文献管理和服务方式几个方面论证了特色图书馆的实施方法,提出其特色要体现于观念新、馆员素养高、检索联机和有偿服务上[34]。宋金琴指出图书馆海洋信息服务滞后,主要因为海洋文献利用率低、可获率低、共享率低、文献单一、数据库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提出应建成数字海洋图书馆、实现知识共享、进行海洋信息精品服务[35]。陈毓生认为上海水产大学建立海洋科技文献馆舍的时机和条件已成熟,探讨了建设海洋科技文献馆舍的方法步骤,指出馆舍建设应注意到的问题[36]。
海洋科技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还要取决于海洋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徐质斌分析了我国海洋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基本状况,探讨了其推广应用中的各种障碍,提出提高海洋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效率的具体措施[37]。海洋科技成果还可通过海洋科研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得到印证。樊怡菁介绍了国际海洋科学和中国海洋科学论文产出概况,指出中国海洋科研论文总量占中国所有学科 SCIE 论文总量的 0.62%,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海洋科学国际1%顶尖论文只有2 篇;中国海洋科学热门论文数为 1 篇[38]。中国海洋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不容乐观。
刘曙光在对海洋科技创新和技术预见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技术预见引入海洋科技创新领域,论证了技术预见对海洋科技创新的预警、指导、引导和整合作用[39]。倪国江、文艳介绍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现状,分析了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主要推进因素,他认为美国海洋科技发展对我国海洋科技研究在海洋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完善、海洋科研体制改革、融资渠道的拓展、跨学科研究和海洋科技产业化等都有借鉴作用[40]。
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的海洋基础研究与科技开发状况不仅取决于海洋科技水平和文献资源建设程度,还取决于海洋科技体制先进与否。王淼剖析了我国海洋科技体制在科技机构和科技运行机制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我国海洋科技体制的建议,将海洋科技组织机构分为基础研究、国家战略高技术研究机构和海洋社会服务机构,形成国家重研究,地方和部门重开发与服务的海洋科技力量格局,还提出海洋科技运行机制在选题、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41]。王芳等分析了我国海洋科技机构现状,提出海洋科技体制改革措施[42]。
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研究的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所有的涉海类文献信息研究都有所论及。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海洋文献和海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践总结的研究论文也不少。但是从构建海洋文献学的宏观视角上看,研究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的论文可谓凤毛麟角。这说明涉海类文献信息资源的研究还有待于从学科视角和学理层面继续深入。
[1]张峰. 海洋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设计初步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4):31-84.
[2]栾振东.对建立海洋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的探讨[J].海洋科学,2008(10):6-9.
[3]王英梅,刘闯.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资源科学,1999(6):75-79.
[4]何广顺,李四海. 构建“数字海洋”空间信息数据库[J].海洋信息,2004(1):1-4.
[5]刘爱原.“水产科技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界,2008(1):68-71.
[6]刘月秀,李振玲. 我馆建设海洋水产特色数据库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5):35-37.
[7]谢轶茵. 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的建立[J].图书馆学研究,2004(3):23-24.
[8]岳艳明. 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海洋信息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6(5):125-127.
[9]董文静. 海洋数字图书馆建设概论[J]. 海洋信息,2005 (2):8-10.
[10]田友强. 基于J2EE和XML的海洋数据集成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11]郭忠文.面向服务构建的海洋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151-154.
[12]夏登文.数字海洋基础数据及业务流程建模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D]. 沈阳:东北大学,2006.
[13]马劲松,徐寿成.数字海洋虚拟水下数字地形实现的关键技术[J]. 海洋测绘,2007(3):48-50.
[14]张彩云,商少平. Internet与海洋信息资源[J].海洋科学,1999(5):69-71.
[15]黄南艳. 网络环境下海洋文献工作的对策[J].海洋信息,2002(2):13-15.
[16]任似娅,邹丽红.网络环境下海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8):34-36.
[17]陈继香. XML在海洋数据服务领域的应用研究[J].海洋通报,2005(4):46-50.
[18]刘振民. WebGIS技术在海洋信息共享中的应用[J].海洋技术,2003(4):27-31.
[19]薛存金.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分析[J].海洋学报,2008(4):56-61.
[20]孟志河. 海洋工程信息系统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2009(7)(上旬刊):257.
[21]郑杰文. 海洋文献的类别及研究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9-30.
[22]谢轶茵. 高校图书馆应注重海洋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5(3):98.
[23]周莉.海洋类高校图书馆海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7):99-100.
[24]张文瑛. 浅谈图书馆海洋期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2(10):6-7.
[25]侯秀生. 关于当前海洋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建议[J].海洋信息,1998(12):5-6.
[26]董民辉. 海洋类文献资源及其数据挖掘方案[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2):36-37.
[27]王静芳. 海洋类重点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9):57-58.
[28]韩真. 涉海类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海洋信息,2008(2):6-9.
[29]文信原. 我国海洋文献信息要走资源共享的道路[J].海洋信息,1999(8):1-3.
[30]任似娅,王俊杰.试论合并后海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S1):81-83.
[31]侯秀生. 我国海洋文献信息资源滑坡与其抢救对策[J].海洋信息,1996(10):1-2.
[32]高峻. 海洋科技期刊现状及亟待改进的几个问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2):59-62.
[33]巫小兰. 试述广西海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西科学院学报,1997(2):43-45.
[34]郑小云. 建设北海海洋特色图书馆的思考[J].图书馆界,1999(4):34-35.
[35]宋金琴. 论海洋经济与图书馆海洋信息服务[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4):82-85.
[36]陈毓生.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科技文献馆舍的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1):33-37.
[37]徐质斌.海洋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J]. 科技导报,1995(10):44-46.
[38]樊怡菁. 中国及国际海洋科学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12-15.
[39]刘曙光. 基于技术预见的海洋科技创新研究[J].海洋信息,2008(3):19-21.
[40]倪国江,文艳.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推进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6):29-34.
[41]王淼. 关于改革我国海洋科技体制的战略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41-45.
[42]王芳,雷波. 海洋科技机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0(3):16-19.
2010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