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颖 □景 晶(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处于南北气候和从山区向平原两个过渡地带,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共辖18个市,158个县(市、区),总面积16.7万km2。2009年底全省总人口9967万人,耕地面积7926.37khm2。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56亿m3,为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4%,居全国第19位;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值的1/5,居全国第22位,属水资源紧缺省份。
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要施政纲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水库、内河及灌区相配套的灌溉排水网络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9年底,全省灌溉面积已达到5120.78k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033.03khm2、节水灌溉面积达1467.18khm2、排水除涝面积达1935.98khm2。
2009年底,河南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350座,总库容274.15亿m3,主要分布在信阳市、驻马店市、南阳市、安阳市、平顶山市、郑州市、济源市等山区地市;塘堰坝28.01万处,总库容22.37亿m3,主要分布在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新乡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等地;固定机电排灌站8957处,装机50.40万kW,主要分布在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信阳市等地;灌溉机电井125.16万眼,装机889.91万kW,主要分布在商丘市、驻马店市、周口市、开封市、新乡市、安阳市、濮阳市等平原地区。
2009年底,河南省灌溉面积已达到5120.78k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033.03khm2。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467.18khm2,其中喷灌面积114.25khm2、微灌面积10.24khm2、低压管灌面积604.34khm2、渠道防渗面积494.64khm2、其他工程节水面积243.71khm2。
2009年底,河南省除涝面积达到1935.98khm2,其中3~5年标准的1371.42khm2、5~10年标准的557.73khm2、10年以上标准的6.83khm2。
河南省农田水利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水利设施还比较薄弱,综合保障能力略显不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资金、技术、材料等因素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加之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疏于管理,沟、渠、井、泵站及配套建筑物大多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且灌区渠系配套不完善,田间工程,尤其是末级渠系投入严重不足;水库、塘坝长期带病运行,积病成险,既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又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低洼易涝耕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排水不畅问题,灌排能力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河南省农田水利投入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特别是推行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原有的投入政策、组织方式等被打破,新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由于缺少连续投入,一些工程“今年有,明年无”,出现“半截子”工程,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些工程建成后,由于缺少管护资金,工程维修、更新、改造经费短缺,以致工程老化后得不到及时维修,造成工程效益衰减,减少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河南省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严重紧缺,然而水资源浪费却十分惊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管护不到位的问题。部分灌溉工程缺少必要的量水设施,难以按定额定量灌溉,更无从按水量征收水费,导致农民节水灌溉意识淡薄,用水随意,从而加剧了水资源浪费。根据水利部实测资料,河南省全省2008年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554,浪费接近一半。
基层水利建设队伍文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专业性不强,必须搞好人才规划,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搞好现有职工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以适应现代化水利建设的需要。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尤其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农田水利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农田水利建设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农田水利工作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与国家粮食安全相结合,以统筹、高效利用水资源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稳步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管理力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固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河南省修建了大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发展、群众生活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根据河南省实际,2010年至2020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有以下三大主攻方向:
一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和除涝面积,着力建设“沟相连、渠相接、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高效农业区,实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目标。
二是统筹规划地表水、地下水和跨流域调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通过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改善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在《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指导下,以保证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为前提,围绕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确保到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提高到86.67亿kg。
从河南省现有水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田水利发展现状综合考虑,河南省现有水利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发展定位目标的需要。本着改善用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河南省农田水利工作主要以新建和配套改造灌溉排水工程、新建改造小型水源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根据各地地形、地貌、植被、河流水系、灌溉方式、水利化程度及农作物布局等情况,各区域发展重点为:
1.江淮区
江淮区包括河南省南部信阳地区和南阳盆地,降水较多,灌溉以库塘自流灌溉为主,还有少量机井灌区。此次规划以灌区续建配套灌溉工程、排涝工程为主,并兼有塘堰坝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
2.豫西、豫北山区
豫西、豫北山区主要包括洛阳市、三门峡市、焦作市、鹤壁市、安阳市和济源市,水资源相对紧缺,仅有极小部分为水库灌区和机井灌区。此次规划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灌区,对渠系及建筑物进行完善配套,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新建改善灌排泵站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以达到节水节能,提高灌溉效益的目的。另外辅以小型塘坝拦水和水窖集雨工程进行补源。
3.豫中区和黄淮海平原区
豫中区和黄淮海平原区主要包括濮阳市、新乡市、郑州市、开封市、平顶山市、漯河市、许昌市、商丘市、周口市和驻马店等市,以机井灌溉为主,且在引黄区以引黄灌溉补充水资源的不足。此次规划以新建、维修机井和引黄灌区配套改造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蓄存和调节利用,并大力发展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工程,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