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信阳地区农田水利建设

2011-04-10 11:23孔繁家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9期
关键词:塘湖天桥信阳

□孔繁家

1951年8月,笔者从潢川行政干校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潢川专员公署建设科工作。当时是机关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让我参加材料组的工作。这年我17岁,虽然参加过家乡的土地改革、操匪反霸、斗争地主等运动,但对三反打老虎还没见过。学习结束后,建设科的王科长让我到水利推行社工作,推行社共5人,由副科长杨家冀负责。推行社的主要任务是推行全区的农田水利和塘、湖、堰、坝兴修与管理,对全区各县水利推行工作的指导和督查。重大问题还是建设科统一领导。一些工程项目、“以工代赈”等还是专员和科长安排。

那时全区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只有少数县的个别乡有些遗留问题,如边界矛盾、水利纠纷等。农民分得的土地还靠原来故有的坑塘、湖泊、水坝来灌溉,还是水走老路,继承旧的灌溉习惯。这些固有的水利设施,土改时没有改变。如固始县,明代时兴建的清河渠、堪河渠,形成一个“百里不求天”的自然灌溉区,尚能灌溉6万亩。其他各县农业全靠坑塘堰坝、沟河湖泊为农业的主要水利设施。这些水利设施除部分自流灌溉外,有相当部分靠人力提灌保收成。这些小型水利工程蓄水量少,抗旱能力低,遇干旱,只能维护十天半月,农业只有靠天收。

10月下旬的一天上午,王科长通知我们水利推行社的人开会。我们跟随王科长走进了会议室。民政科、救灾办等有关部门人员也参加了会议。刘名榜专员在会上说:河南省政府以救灾之名,拨给我们潢川专区代赈粮224万斤,专署请示省政府把这些粮食大部分用于沿淮灾民,要求及早拨下去,近临冬季,要灾民安全过冬,留少量作为“以工代赈”修水利。土改后,农民有土地了,可“水成”(新县土话)不好,农民对修塘打坝要求迫切,今冬明春要大搞修塘打坝,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给点补助。水利推行社要做好这一工作,要下去作些技术指导和调查工作。

根据刘专员的指示,水利推行社组织二个工作组分赴各县,我和崔巍同志到罗山、光山、商城三个县勘查水利推行情况。罗山建设科刘及炎科长反映,计划在南部山区修一小水库,让我们去看看。我对水利技术一窍不通,听了“水库”这个词很新鲜。崔巍同志是内行,他在旧社会学过水利技术,在黄河水利工程局干过,这就全靠他了。当时有学习苏联老大哥之说,老崔说:“美国、苏联有多年的修水库经验,我们国家还没有一座水库,你们说修水库,实际是闸山沟。”在刘科长带领下,我们走了距县城40公里的彭新区。当夜住在区里,次日又走了8公里路来到“天桥沟”,是一个深山老林的山沟。库址很好,口小肚子大,有天然溢洪道位置,下流山沟的出口有片上百亩大的平畈,都是割了水稻的田块。老崔说:“天桥沟很适合修水库”。

那时没有水准仪,崔巍身上带个“手水准”,只能作些短距离测量。测量坝址高度,确定放水管的位置,溢洪道高程。他边测边计算,并画一张草图,估算了土、沙、石方工程量和需用材料,如白灰(那时没有水泥)、木料等。同时还估算了淹没范围和蓄水量。半天的时间老崔就搞好“天桥沟”水库的设计。建设科和区的领导非常满意,老崔还向他们提出几项施工要求。

后来县里汇报说:用了2个半月时间,县里拨了5万斤“以工代赈”粮,把蓄水17万立方米的天桥沟水库修起来了。他们采用每工日补助3公斤代赈粮,由工地发工票,凭票在区公所领取大米。农民说:“我们上山砍柴,两天只卖一担(砍一天卖一天)换大米3斤,在水库做工1天能挣6斤米。由于距湖北近,那里的农民也跑来做工。天桥沟水库是1952年元月下旬完成的,它是信、潢两地专最早的一座小水库。距今60年了,还运用自如。

1951年冬和次年春,全区7个县(潢川、光山、罗山、固始、商城、新县和息县)都推行了“以工代赈”修水利,采取办法各有不同。如商城利用闸山沟蓄水,自流灌溉,他们是按工日记酬,每工日补助大米2公斤;光山在平原挖塘,按土方记酬,农民担土方每立方米补助代赈粮2.5公斤。土改时间不长,农民还没得到效益,生活很苦,很多农民缺吃少穿,有的还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对“以工代赈”修水利很受欢迎,积极报名出工,争先恐后参加农田水利建设。

1952年底,信、潢两专区合并后,水利推行社随之撤销,我们就并在信阳专署建设科了,仍分我管水利。1953年7月信阳专署成立了水利科,编制24人,我们原水利推行社的人全到水利科了。同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发表后,全区农民由单干农业转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塘湖堰坝成了集体财产。这时挖塘造田、修堰打坝都有农业社集体投工出资。从此,每年冬春兴修农田水利成了农民的主要农活。由初级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一阶段,是兴建和整修塘湖堰坝的高潮期。据《信阳志》记载:“从1951年春到1956年春,5年的时间整修和完善塘湖堰坝25.8万处,兴建发展塘湖堰坝6.5万处。蓄水量由原来5.23亿立方,提高到11.22亿立方。”灌溉面积也随之提高。

1956年冬,中央提出:“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广大农村掀起一个广泛群众性的以兴修水利和积肥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建设高潮。”信阳地委提出:“社乡有工程,区里有水库,县里有大、中型水库和水利工程。”这年冬天和次年春季,各县组织百万水利大军日夜奋战在各个水利工地上。社乡万方大塘开工了,区里水库开工了,县里中型水库和大型水利工程开工了。各个水利工地红旗招展,干劲冲天。开展举红旗,树标兵和比、学、赶、帮、超运动。并出现了田坎、山坡、路旁最显眼的地方,用石灰水写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脚蹬地、头顶天,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巨幅标语,吹响了“大跃进”的号角,这就是1958年“大跃进”的前奏曲。

猜你喜欢
塘湖天桥信阳
三塘湖油田马中致密油水平井大修技术研究与实践
大落差管道改性输送工艺研究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火红
五六十年代的老天桥故事
信阳茶魂
三塘湖盆地条湖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及致密油油源对比
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