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林,赵光荣,龚 印
(1.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湖南 张家界 427300;2.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如不及时积极治疗,往往会因休克导致循环衰竭而致死,外科手术常常是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最后希望。为了重新评价胃切除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长期疗效,我们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为表现、经过胃切除术治疗出院的患者进行长达5年及以上的随访观察,并与同期非手术治疗者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均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病。手术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6~72岁,平均(46.5±5.6)岁,胃镜确诊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23例。对照组186例,男114例,女72例,年龄24~76岁,平均(48.4±4.5)岁,胃镜确诊胃溃疡74例、十二指肠溃疡112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非手术组主要是在补充血容量、护胃制酸和支持对症治疗的前提下,实施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并予以胃镜下止血(喷洒药物等)后病情稳定好转,避免手术的病例。手术组则是在非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病情难以稳定、恶化或反复,实施了外科剖腹行胃切除手术的病例,所有病例手术方式均为胃次全切除并胃空肠端侧吻合术(毕-Ⅱ式)。
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并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手术组术后再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2.63%,1/38),为术后第3年因空肠嵴溃疡再发出血,经胃镜下治疗后停止,无复发;所有病例均无糖尿病病例。非手术组第一次出血住院经保守治疗出院后,5年及以上再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66例(35.48%,66/186),肥胖并发糖尿病者28例(15.05%,28/186)。两组再发出血率和糖尿病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χ2=16.24、6.53,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占有较大比例,出血原因以溃疡病多见,其中只有少部分难以自止[1],并且伴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能够通过内镜下治疗止血,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可以通过非外科手术的办法达到满意疗效的,可选择的方法涵盖了胃镜下的治疗和放射下的血管介入治疗等[2-4]。而经过这些治疗措施的实施达到近期止血效果后,其长期疗效如何,相关报道鲜见。同时,很多诸如放射介入手术之类的治疗由于受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在交通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开展。
本组结果表明,外科手术仍然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终保底措施,而且因为溃疡病术后复发少而极少再发出血。非手术组再发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手术组,大多是因为溃疡病复发所致,究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以及我地区居民饮食不当(卫生习惯及条件差、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等)等因素所致。同时,提示人们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治疗出血停止后,仍应该从饮食等方面注意避免不良习惯以减少复发。非手术组发现糖尿病患者28例(15.05%,28/186),固然与不当饮食或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但手术组实施胃切除术者无糖尿病患者,是否是因为胃次全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后改变了食物与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混合顺序等因素的缘故,有待进一步研究。
胃次全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的手术难度已经伴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务人员技术的提高而大大降低了,普通基层医院可以开展,在交通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转运存在较大风险,该手术自然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提供了最后生存的机会。
胃次全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是治疗因溃疡病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最终保底手段,具有可靠稳定的近期和长期疗效,同时有可能对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防治作用。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46.
[2]杨 敏,佟小强,王 建,等.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1):10-12.
[3]熊兴武,赵光荣.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15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20):59-60.
[4]徐海燕.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J].中国辐射卫生,2009,18(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