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森林公园的设置、特征及文化教育功能

2011-04-09 11:34屈中正张艳红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公园

屈中正, 张艳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5)

论国家森林公园的设置、特征及文化教育功能

屈中正, 张艳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5)

本文从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念、中国国家公园的基本沿革入手,论及包括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在内的国家公园的基本内容,并就发挥森林公园的教育功能问题,提出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传播、弘扬生态文化的最佳途径,是加强自然科普教育的重要渠道。

文化; 旅游;国家森林公园; 生态文明

国家森林公园在我国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概念。源于1872年美国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黄石国家公园。目前,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近万个国家公园。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十分迅速。森林公园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主力,同时,在文化传承与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国家森林公园概念由来

森林公园中的“公园”为一专有名词,来源于“国家公园”,译自英文的“National Park”。 国家公园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 (Geoge Catlin)首先提出。1832年,卡特林在旅行路上,对美国西部大开发给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造成的影响深表忧虑。他写道“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1]。1872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了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即黄石国家公园。之后,“国家公园”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自黄石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设立了10000处以上风情各异、规模不等的国家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在我国,国家森林公园指的是为保护自然森林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促进林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一些森林资源丰富以及独特地区设立的区域。《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对森林公园的定义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2]。我国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兼融了部分人文景观,并利用森林环境向人们提供旅游服务的特定生态区域,虽然它的管理目标之一是开发旅游,但这种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是以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客观和主观上都有自然保护的性质。

2 我国国家公园历史与发展溯源

早在黄帝时期,我国就有“玄圃”的存在。当时的“圃”是一块划定出来的区域,以便其中的动植物自由生长。尧舜时期,朝廷均安排了“虞官”,主要掌管山泽,苑囿、田猎。殷周时期,人们把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并开始了“囿”的营造活动。秦汉时期,人们把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从属性园的概念与功能看,我国古代“圃”、“囿”、“苑”、“宫苑”可以类比于今天的国家公园。如此说来,“国家公园”的发展在我国已有了3000年以上的历史。

尽管我国具有国家公园性质和区域已有悠久历史,但是,国家公园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时间却很短暂。应特别指出的是:国家公园是一类保护区的总称,拥有多种景观类型,森林公园仅为国家公园体系中的一种景观类型,除森林公园外,国家公园类型还应包括地质公园、海洋公园、草地公园、荒漠公园、湿地公园等。1956年,我国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此后,一批具有国家公园性质的区域相继被划定。1982年,我国第一处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批准建立;1984年,在中国台湾省建立了首个以“国家公园”为名的保护区,即“垦丁国家公园”;2001年以后,我国设立多个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2004年2月,建设部批准设立了城市湿地公园;2005年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湿地公园;2005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国家矿山公园;2007年6月21日,我国大陆首个被命名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区——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揭牌。2008年,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旅游总局起用“国家公园”这一称谓,同年10月8日,批准建设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自此,我国大陆由中央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的“国家公园”才正式起步。

3 我国国家公园的类型及国家森林公园的管理

在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建立之前,由政府部门主管的类似于国家公园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分属不同的管理系统。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国家公园试点,主要目的是引入国家公园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同时完善保护地体系,规范全国国家公园建设,促进对现有保护地体系的系统整合,提高保护效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为了便于理解,此处对国家公园发展的历程作一简要回顾。

3.1国家森林公园

由国家林业局授牌。自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获得批准后,至2009年底,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730处,保护面积达985.42万hm2,另建立国家级森林旅游区1处,总经营面积共计1151.93万hm2(剔除面积重叠部分)[3]。

3.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9月2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将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为: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国务院批准。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总面积15153.50万hm2。保护区总面积中,海域面积600万hm2,陆域面积14553.50万hm2,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15.16%。截至 2010年6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399处。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

3.3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也叫风景区,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授牌。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定义是: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Park of China。国务院分别于1982年到2009年先后公布了7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达208处,其中22处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省级风景名胜区达698处。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5]。

3.4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授牌。1995年到2000年,全国先后建立了154个省、地、县级规模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自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命名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来,到2010年我国共进行了6批次的命名活动,全国已有389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地、县和单位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6]。

3.5国家地质公园

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截止至2009年8月,国土资源部一共公布了5批共182家地质公园[7]。

4 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特征与设置意义

在我国,设立国家森林公园是一种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管理模式。国家森林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它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出发点,通过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这种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既达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

4.1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特征

在国际上,国家公园大都以天然形成的环境为基础,其景观资源具有珍稀性、独特性,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于196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第十届大会,对国家公园进行定义,规定国家公园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 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种、景观和生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② 政府权利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③ 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以上三个特征是区别普通的“公园”和“森林公园”的关键所在。这虽然是对国家公园特征的概括,但是同样适用国家森林公园[8]。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国家公园”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世界性和全人类性的自然文化保护运动。

4.2国家森林公园设立的意义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设立国家森林公园,一是为了景观资源的保存与保护;二是为了资源环境的考察与研究;三是为了旅游观光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森林旅游方面,它以适度开发、合理保护、持续利用为基本内容,在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维护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可以使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前,在长期保持森林旅游资源的景观质量和吸引力前提下,建设好国家森林公园,合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满足人们的旅游需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4.2.1 国家森林公园是建设与传承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 森林旅游文化以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它的核心,以现代森林文化为基本内涵,表现出来的是人对森林的认识与审美关系[9]。我国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景观以自然森林景观为主,但是根据现有资料,森林公园中往往存在着森林景观与传统文化景观共存的现象,众多体现大自然杰作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文明活动所遗存的人文景观,蕴涵着各种生态文化要素。在适度开发的大前提下,通过开展森林旅游、科研考察等活动,可以使森林公园在向全社会展示林业建设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2.2 国家森林公园是传播、弘扬生态文明的最佳场所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在绿色的自然环境中获得宁静、寻求心理和谐与身体健康。在国家森林公园中森林旅游可以发挥教育作用,不仅要对人们发出环境问题警示,普及环境知识,更要引导人们接受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尽己所能做出环境保护的行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的需求;二是环境限度。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其理论指导。

4.2.3 国家森林公园是加强自然科普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我国,森林旅游业既是一种经济产业,也是一种文化产业,更是一种新型的生存方式,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森林在人类审美中的重要地位,它已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审美对象,并因而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能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既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提升森林公园建设内涵的本质需求。弘扬生态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是建立森林公园的重要目的之一。建设好国家森林公园,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践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思想,对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具有重要意义。

[1] 杨锐.土地资源保护—国家公园运动的缘起与发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

[2]俞晖,王兴国.中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新发展,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

[3] 南京栖霞山等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准设立[EB/OL].http://slgy.forestry.gov.cn/portal/slgy/s/944/content-457516.html

[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13177.htm

[5]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2/13/content_1313462.htm

[6]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名单(第1批到第6批,共计389个)[EB/OL].http://sts.mep.gov.cn/stsfcj/mdl/200412/t20041230_61343.htm

[7] 国家地质公园[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41215.htm#6

[8]李素英.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J]甘肃林业,2007(4):29-30.

[9]屈中正.森林旅游文化的内涵及具特点[J]林业与生态,2010(12):12-13.

2011 — 02 — 22

2011 — 04 — 02

屈中正(1972 — ),男,湖南省衡阳市人,文艺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湖南省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

S 759.91

B

1003 — 5710(2011)02 — 0062 — 03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1. 02. 018

(责任编辑:谭著明)

猜你喜欢
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在公园里玩
森林公园游记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定位及其市场开发策略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