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宇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南京 210029)
刘沈林治疗晚期食管癌经验
潘 宇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南京 210029)
食管肿瘤;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刘沈林
刘沈林,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卫生厅“135”工程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5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尤在消化道肿瘤的研究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曾师从于国医大师徐景藩先生,2次公派赴日本医学研修。其对应用经典古方并结合现代医学诊治消化道肿瘤颇具经验。曾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级临床研究课题3项。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应用中医药治疗晚期食管癌经验介绍如下。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第4位,有70%~80%的患者发现后已经不能手术,接受放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12个月,接受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5~8个月[1],并且很多老年患者因为体质因素不能接受放化疗。刘教授认为食管癌属中医学噎膈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吐”及《诸病源候论》中“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的描述与现代医学食管癌的临床表现基本相符,故参照中医学噎膈治疗。刘教授认为食管癌的病因病机为气结津亏,痰瘀互阻。并引用古代文献给予有力证实。《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指出“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皆知之”,朱丹溪认为“食味过厚,偏助阳气,积成膈热”,皆指出阳热气结导致了噎膈。《脉因证治·噎膈》中指出“血液俱耗,胃脘亦槁”,张景岳认为“噎膈一证……伤阴而成,伤阴则阴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证实精血津亏与噎膈形成密切相关。《明医指掌》曰:“膈病多起于忧郁,忧郁则气结于胸膈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狭窄,不能宽畅,饮则可入,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明朝李中梓提出“忧思悲恚则脾胃受伤,津液渐耗,郁气生痰,痰塞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所由成也”。指出痰是噎膈的重要病理因素。《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徐灵胎评注“噎膈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他指出除顽痰以外,瘀血与噎膈也密切相关。刘教授亦指出晚期食管癌临床上常见形体消瘦,皮肤干燥,舌体瘦小,色红,紫黯,苔厚腻,舌下脉络曲张,脉细涩,临床症候表现进一步证实气结津亏、痰瘀互阻证是晚期食管癌的主要证型。
依据食管癌的病因病机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刘教授提出行气降气、甘凉濡润、化痰祛瘀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中医综合治法。其认为食管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进食梗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是要解决进食梗阻。进食梗阻的原因不外乎气结、津亏及痰瘀。食管津液干涸失濡,导致食管狭窄,饮食不下,则需用甘凉濡润药,补养阴血,使食管得以濡养,黏膜恢复功能。有形之块必痰瘀为患,且痰瘀又会生热,伤阴耗液,更加重津亏气结,故化痰祛瘀,缩小肿块后梗阻症状必会缓解。而食管癌之痰瘀为气结而来,气结痰凝,气滞血瘀,食管为胃气所主,以降为和,行气降气可恢复食管向下运送食物的正常功能,在治疗中不可缺少。治疗噎膈的代表方五汁安中饮、启膈散、通幽汤可佐证以上治法。刘教授认为晚期食管癌气结、津亏、痰凝、血瘀相互夹杂,在同一患者上同时体现,只是其中1种或2种病机占主导地位,因单一治法难以奏效,复法治疗在所难免。
刘教授治疗食管癌有如下主要方药:行气降气非旋覆代赭汤莫属,此方为足阳明胃药,食管亦为胃气所主,胃气上逆则饮食不下,旋覆花软痞硬,赭石养阴血,止反胃,共奏下气除满之效。法半夏、胆南星两药性温燥,除湿化痰,胆南星性更烈于法半夏,均为化痰要药。濡润药为沙参、生地黄、麦门冬、天花粉、石斛,均有养阴润燥、滋养阴血之功,又可防化痰药之燥烈,伤津耗液,可随证选用。威灵仙通络软坚。急性子、山豆根、石见穿、半枝莲消炎退肿,化瘀散结,均为刘教授治疗食管癌常用要药,其中山豆根因有头晕、心慌等副反应,刘教授认为因人而异,宜从小剂量开始使用,5~10 g较为安全。守宫粉、三七粉可见于《痛证名家药方》之癌肿痛篇,又名虎七粉,刘教授认为守宫、三七合用化瘀破血散结力量增强,加工成粉剂吞服有利于增加药与肿瘤的接触时间,直接抗肿瘤作用增强,为治食管癌一特色。守宫粉用60Co短时照射后给患者使用,解决部分患者服药后异种蛋白变态反应。刘教授用药可谓综各家所长,结合长期临床体会,中西贯通。
4.1 注重辨证论治 刘教授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在治疗肿瘤疾病时应强调辨证论治。肿瘤是人体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癌至晚期,正气大衰以至渐脱而癌毒踞留,故治疗时当以扶助正气为主,鼓舞和提高免疫功能以抗癌、消癌。病至晚期,有的表现气滞气逆为多,用行气降气为主,有的表现为阴血亏虚为甚,用滋阴养血为主,而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证型亦会发生变化,用药时根据辨证要有所侧重,不可拘泥。
4.2 强调顾护胃气 肿瘤的治疗,一定要顾护后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医方考》指出:“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若治重症者,宜以脾胃为主。”临床上不仅机体的营养及病变过程中所损耗的物质有赖于脾胃的生化补充,而且治疗的药物也需要“中焦受气取汁”以发挥疗效。如果不重视顾护脾胃,不仅所治之病难以获效,而且容易引起脾胃之疾,出现呕吐、脘腹胀满、嗳气及纳呆等症,使有些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
4.3 兼顾病因病机 不同的食管癌患者其发病的病因病机不尽相同,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需要考虑到食管癌的个体患者的病因,虽然经过放化疗、其它医生治疗,证型暂时发生变化,但此患者主要是由于长期情志不遂导致的食管癌,还是由于嗜好饮酒、吸烟等辛辣刺激引起的,治疗的同时需要适当侧重行气疏肝为主还是养阴润燥为主。
史某,男,68岁。因进食梗阻,2010-06-05在外院查胸部CT:食管胸上段癌改变。2010-06-23我院胃镜病理:食管中、上段中低分化鳞癌,因年龄体质因素及未有医保,而未行手术及放化疗,慕名求治于刘教授。刻诊:吞咽困难,舌黯红,苔腻,脉细涩。刘教授认为证属痰瘀交阻,胃失通降。治宜行气化痰,养阴润燥,祛瘀解毒。处方:旋覆花(包煎)10 g,赭石(先煎)30 g,法半夏 10 g,制天南星 10 g,陈皮6 g,紫苏梗10 g,枳壳10 g,南沙参15 g,天花粉15 g,威灵仙15 g,急性子10 g,山豆根10 g,石打穿30 g,半枝莲30 g,炙甘草3 g,丁香(后下)3 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150 mL,分3次服用。并用守宫粉、三七粉各1 g温水调服,每日2次。之后随证加减,主方药不变。随诊到2011-04-01患者进食通畅,一般状况良好,期间亦未使用放化疗。
晚期食管癌无法治愈,只能以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为主要目的,西医的治疗手段无非就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不但副反应巨大,治疗费用也相当昂贵。刘教授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长期辨证施治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实践,积累出行气降气、甘凉濡润、化痰祛瘀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经验,临床证实众多晚期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时间与西医疗效相当,部分患者甚至超过西医文献报道的疗效。用便宜的中草药达到了昂贵西药的疗效,充分体现肿瘤综合治疗成本—效益原则,值得广大肿瘤科中医医师学习并推广使用。
[1]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8.
R735.1;R735.105
A
1002-2619(2011)10-1447-02
潘宇(1978—),男,主治中医师,硕士。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
201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