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筠 陈彦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中心生理室,北京 100700)
健康概念变迁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
王 筠 陈彦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中心生理室,北京 100700)
健康;概念;体质;美学;长寿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权力,虽然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在生老病死的复杂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健康的信息。健康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全面地理解健康的概念亦是每个国家合理安排涉及健康政策的基石。然而,关于健康本身,目前仍存在许多概念上的模糊与交叉。明确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发展,区别健康相关概念,搭建健康研究的新平台成为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远古时代,人类由于受生产力和认识水平限制而将生命理解为神灵所赐,这种把人类的健康归之于无所不在的神灵,就是早期的健康观。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人们能够生存已非易事,此时人们所追求和渴望的首先是保全个体生命,健康只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概念。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的生物医学模式认识到,诸多生物因素造成了人类疾病。虽然健康的概念有了丰富的发展,然而,它依然通过疾病定义健康,并形成了健康就是能正常工作或没有疾病的机械唯物论的健康观[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进入20世纪的人们面对着激烈的竞争,随之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的日益增加。人们逐渐试图以一种崭新、多元的视角全面看待健康。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2]。1989年,WHO 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将“道德健康”纳入健康概念之中,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种“四维”健康观念虽然较为全面和合理,但是忽视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在不断求得统一中而维持着人的生命和健康,从而循着生命规律而发展。人体必需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与四时气候求得统一而维持生命健康[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这一概念的理解在不断丰富完善发展之中。健康概念的内涵在不断扩大,依次为有生命就是健康→没有疾病即是健康→生理、心理的健全就是健康→生理、心理健全和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生理、心理健全、与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与四时气候相适应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从低层次的生理健全逐步上升到“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多层次、多侧面的要求上来。
2.1 体质与健康 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4]。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罹性和病态发展过程中的倾向性。体质和健康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范畴来解释人体状况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从两者的基本定义中可以看出,体质是个体的一种“特征”,是机体发展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而健康是一种状态,是表示一个人身心的完美状态,具有流动性、易变性等特点。体质的强弱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加上后天长期的运动、膳食和生活方式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结果,更趋向于人体的形态发育、生理功能、心理发展、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等。而健康除了包括大部分体质的范畴以外,还强调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卫生、对疾病的预防、卫生保健,以及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等。健康的范畴和要求要大于体质。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不良应激原的抵抗能力、对疾病的预防等不应该包括在体质的范畴内,因为这些因素不单是机体功能和身体素质等所能承受的,还有很多社会学因素及国家发展水平因素包括在里面。但总体来说,健康对人的意义更重要。健康的内在包含着体质好,体质好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失去了良好的体质,健康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增强体质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而健康则是良好体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
2.2 美与健康 追溯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可以看出审美观念与健康概念有着渊源关系。著名美学家普列汉诺夫在分析审美意识的起源时指出,原始民族之所以会对对称的事物感受到美感,是因为他们从人的身体结构和动物的身体上感受到的,对称则体现了生命正常的发育[5]。残疾和畸形的身体不对称常使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印象。疾病和创伤对人体造成的不仅是病痛,而且也是对人体结构美、形态美、功能美、韵律美以及整体生命质量美的损伤和破坏。由此认为,美的观念是借助于健康概念的,美的人体和健全的人体总是相统一的。健康的概念包含美的内容,由于健全的健康包括了心理因素、与社会相适应能力等方面,所以人的外在面貌是否有美感便与健康本身产生了联系。首先,美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境是健康的基础,感受并领略美好的事物亦可促进健康。再者,容貌缺陷可以或多或少地引起心理异常,所以人的容貌的意义并不在于美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心理健康及与社会相适应的程度。美与健康是浑然一体的,健康是人体美的物质基础,美是健康的一部分。对外在容貌修饰的美是掩盖人体的缺陷,是一种姑息的办法,只有以健康为基石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美学的根本目的与医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即维护人类的健康。通过审美实践,有利于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的美感,纠正心理偏差从而促进健康。将美学在健康概念的内容中提出,体现了当今社会对健康的更高水平的需求,在生物、心理、社会良好适应的健康概念的基础上,充实了健康的内容,提高了健康的层次。
2.3 长寿与健康 长寿与健康是经常被相提并论的两个词汇,然而其概念内涵确不尽一致。长寿,顾名思义是对寿命期限的一种描述,从人的个体上讲,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历史上甚至有人在不断寻求长生不老的办法。从群体上讲,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婴儿死亡率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来衡量一个国家、某一地区或某类人口的健康状况,并通过这些指标来比较不同国籍、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健康水平的差异。寿命的操作性定义比较简单,也就是人死亡时的年龄。而健康的定义确要复杂得多,需要综合考虑身体、心理、道德、与社会和自然适应性等问题,需要从多层次、多维度来定义健康。健康是如何定义的关乎到寿命计算的结果。实际情况往往是健康可以导致长寿,但长寿不一定就健康,健康和长寿经常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考量个体生命的时候,不仅要衡量生命长度,还要有衡量生命质量,用两个独立的指标来反映健康状况有失偏颇。正确区分两者的概念,同时整体分析生命的数量、质量,综合测量人体功能的完好状态和生命质量的状况,才能客观地反映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
小 结 医学是基于人类对于健康的渴望应运而生,健康人的形体、功能以及一切生命活动功能,是一个基本前提。同时,人口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国家、社会和民族的繁荣和昌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健康的概念也与时俱进,其内涵逐渐丰富完善。在健康研究日益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如何清晰地界定和理解健康这个概念,是各项健康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按照概念的历史变迁过程,详述了各个时期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及内涵。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将健康和与之相关且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如体质、长寿、美,从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三个方面做了详细对比,区分了其概念的异同,明确了概念的使用范围。
[1]曾承志.健康概念的历史演进及其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18-619,622.
[2]王阶,汤艳莉.试论中医学健康观[J].中医杂志,2011,52(12):995-997.
[3]于迎,杜渐,薛崇成,等.基于《内经》的中医健康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2):147-148.
[4]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5]何伦,彭庆星.审美与健康——医学美学的核心[J].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1996,5(4):174-175.
R151.41;R363.26
A
1002-2619(2011)10-1557-02
※项目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课题(2010年度)(编号:YZ-0904)
王筠(1979—),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中医健康研究。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