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LDVT的预防作用

2011-04-09 05:28:37徐雅玲冷楠楠朱冬梅
河北医药 2011年24期
关键词:危组髋部患肢

徐雅玲 冷楠楠 朱冬梅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a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回流障碍,尤其多见于下肢[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栓塞后综合征,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轻者可引起下肢肿痛,静脉血流障碍,影响功能恢复,严重者可造成肺栓塞死亡[2]。故在围手术期对患者采取及时预防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本组研究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我科施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共92例,现就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2例中,男55例,女37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34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DHS)、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闭合复位有效切开内固定术(伽码钉、PFN等)。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30例,高血脂10例,心功能不全4例。

1.2 LDVT的诊断标准[3](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2)患肢广泛性肿胀;(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增高;(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5)Homans征、Neuhof征阳性等,并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确诊。

1.3 预防及护理方法

1.3.1 术前评估:由于老年人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机体免疫及应激能力均明显下降,且合并慢性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发生骨折可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且术后极易发生LDVT。因此如何预防LDVT的发生是该类患者的护理重点,护理人员对不同合并症的患者进行评估,依据患者不同特点、合并慢性病的多少及能否主动配合治疗等进行分类,将患者分成高危、极高危两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患者制定不同护理措施。

1.3.2 术前一般准备: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大、小便,若需留置导尿管则于术晨留置导尿管。告知患者术前锻炼的预防性和重要性,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跖运动、足趾关节屈伸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并指导锻炼过程中的要点。

1.3.3 术后病情观察及处理: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心悸、呼吸困难、高热、烦躁不安及进行性血压下降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心功能较差,手术耐受性低,应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手术伤口敷料渗血及患肢皮温、肤色、感觉运动、肿胀、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毛细血管反应情况[4]。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应予以重视,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对患肢肿胀明显的患者每2~4小时测量大腿中下1/3处及小腿肿胀处肢体周径,并与之前患肢的记录和健侧肢体的周径比较,做好记录,必要时可行彩超检查进一步排除或明确诊断[5]。

1.3.4 术后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以此消除红细胞凝聚,预防血栓形成,但用药期间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出现,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如有出血症状及时报告医生。护理人员同时应加强静脉通路管理,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反复采血,输注刺激性药物,以免加重血管内膜的损伤,并保证每天的液体输入量,防止患者因补液量不够而造成血液浓缩,避免诱发LDVT。

1.3.5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将患者患肢用软枕适度垫高20~30度,远端高于近端,并高于心脏,对于疼痛不能耐受者予以镇痛泵减轻疼痛,待疼痛缓解后,同术前一样,指导患者主动行踝关节跖运动、足趾各关节屈伸运动,并使小腿肌肉群及股四头肌进行有节律的等长收缩运动,上下午各做30~50次,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滞程度。高危组的患者由于配合较好,尽量以主动运动为主,而对于配合较差的极高危组可予CPM机辅助运动及指导陪护帮助活动患肢,并辅以肢体气压泵治疗,上下午各1次,促进静脉回流,促进肢体消肿。

1.3.6 营养及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需要,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清淡饮食。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可在术前、术后分次输注人体白蛋白加强营养,对贫血患者可在术前或术后当日输注悬浮红细胞,提高机体手术耐受力,促进恢复。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对便秘的患者可予“开塞露”,效果不明显可口服药物辅助通便,必要时可予以灌肠,以免因排便困难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3.7 心理护理:结合高危及极高危组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思维减缓等心理特点,在术前及术后运用语言及肢体语言等技巧进行耐心、安慰、鼓励的沟通,使患者对疾病有较准确的认识,并向患者强调围手术期配合的重要性,结合以往成功的病例介绍和宣教,消除其顾虑及恐惧,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患者从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

2 结果

本组92例患者中5例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疼痛,但疼痛可耐受,并经血管彩超检查证实未发生LDVT,经积极主动、被动功能锻炼及肢体气压治疗后,在术后2~3周肿胀消退,疼痛明显缓解;其中87例证实未发生LDVT。因此本组92例病例无1例发生LDVT。

3 讨论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造成静脉栓塞形成的三大因素[1]。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时都是L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本组对9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与手术特点,围绕预防LDVT目标,依据特点分成高危组及极高危组,采取了以下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术前有效的分类评估。术前、术后针对性的制定功能锻炼方案、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积极有效的预防性使用药物防止LDVT的发生。本组结果显示为无1例发生LDVT,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我科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对预防LDVT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

1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9-692.

2 孙丹琦.高龄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92-1293.

3 张伯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其思考.中华外科杂志,2001,39:823-824.

4 杨芬,董伟群.老年髋部骨折15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26:35-36.

5 张玉清,高洁,刘建锋,等.危重症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见险评估及护理对策.河北医药,2009,31:2027-2028.

猜你喜欢
危组髋部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3:40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10
超声心动图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分层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ING4在结肠和直肠的胃肠间质瘤表达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