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峰,张 伟,马存德,王月茹,何 娟,王 娟
(1.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 2.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临床为了减弱生大黄的泻下作用,常常经过炮制,以酒炙、炒制为常用方法,而酒炙饮片为临床常用品种[1-9]。酒炙大黄传统加工方法为:取生大黄片,用黄酒拌匀,焖润,待吸收后,置“手掌控制火候法”试温后的热锅内,文火炒至“黄”时出锅,放凉,除净末屑,备用。黄酒用量一般是药物的10%,要求炒至表面呈黄色、或变色、或带焦斑,嗅到药物的固有气味[10]。该方法中,从炒制温度到饮片加工终点均依靠人体感官判断,缺乏科学数据,这与工业生产标准化、科学管理规范化极不适应。为此,笔者以研究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饮片加工工艺量化指标为目标,以期为酒炙大黄工业化生产制订科学合理的工艺奠定基础。现报道如下。
XCYD-750型自控温旋盖电热炒药机(浙江台州春江制药机械有限公司);DW-1.6-10型带式烘干机(常州范群干燥设备厂);CYF-380B型废气处理装置(台州春江制药机械有限公司);UltiMate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101-1BS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大黄药材均购于青海西宁和甘肃礼县,经陕西中医学院生药教研室王西芳教授鉴定为掌叶大黄Rheumpai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 Balf.的混合干燥根及根茎;芦荟大黄素对照品(批号为110795-200806),大黄酸对照品(批号为110757-200206),大黄素对照品(批号为110756-200110),大黄酚对照品(批号为110796-200615),大黄素甲醚对照品(批号为110758-200610),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检测用;黄酒(浙江绍兴水乡黄酒酿造有限公司,批号为08061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QB 525-81;甲醇(色谱纯),纯化水,氯仿、磷酸、盐酸等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1 因素水平设计
影响饮片质量的炒制因素主要有炒制温度(因素A)、炒制时间(因素B)、投料量(因素C),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对不同因素水平加以考察。因素水平表见表1。由于投料量受设备影响很大,预试验中,根据试验所用XCYD-750型自控温旋盖电热炒药机的容积,按照设备载药后翻炒的情况,以均匀、高效的翻炒为指标,发现最大投料量为18 kg浸润片。为保证仪器的安全性,故本试验投料量均选择了15 kg。
表1 因素水平表
2.2 评价指标选择[1-11]
评价中药饮片质量时,外观性状是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将其列为考察大黄酒炙工艺过程的指标之一。由于大黄的有效成分为游离蒽醌类成分[4],因此本试验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混合物作为指标,测定酒炙大黄饮片的游离蒽醌含量。
2.3 样品制备
取干燥的大黄切片(片厚5~6 mm,直径5~10 cm)130 kg,加黄酒(绍兴黄酒)13 kg,拌匀,焖润3h。分别称取15 kg焖润的大黄饮片,共9份,按照正交设计炒制饮片,即得9个样品,观察并记录饮片的外观性状。结果见表2。
表2 大黄炒制工艺L9(34)正交试验结果
2.4 含量测定[5]
2.4.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进样体积:10μL。
2.4.2 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各80μg,大黄素甲醚40μg的溶液;分别精密称取上述溶液各2mL,混匀,得每1mL中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各16μg和大黄素甲醚8μ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取2.3项下9个样品各50 g,粉碎,取粉末(过四号筛)约0.1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甲醇25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1h,放冷,再称定质量,加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烧瓶中,挥去溶剂,加8%盐酸水溶液10mL,超声处理2min,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2.4.3 样品含量测定
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按拟订的色谱条件各进样3针,每次10μL。结果见表2。
2.5 结果分析
以饮片性状为工艺评价指标,按照中国药典收录的大黄酒炙饮片项下性状描述(片为方形、圆形、长条形,黄色,棕黄色片厚3~6mm。气香,多见“云锦花纹”,味微苦)评价,编号为1,2,3的样品符合该标准。由表2可知,140℃炒制的饮片符合药典标准。根据 R值可见,影响炒制饮片质量的因素中,因素B的影响大于因素A。对于因素A,水平3最好;对于因素B,水平2最好。但对于饮片的质量,因素A和因素B的影响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于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试验结果均不存在明显影响,故炒制温度选择140℃,炒制时间选择15min。
2.6 最佳生产工艺确定
结合饮片外观性状及总蒽醌含量评价,酒炙大黄工业化最佳生产工艺为:取生大黄片,加入10%黄酒拌匀,焖润,待吸收后,炒药机预热至140℃,翻炒15min,出锅,放凉,除净末屑,备用。
2.7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称取生大黄片15 kg,加入1.5 kg的黄酒拌匀,焖润3h,待吸收后,炒药机预热至140℃,翻炒15min,出锅,放凉,除净末屑,备用。同法制备3批饮片,观察其外观性状,依法测定饮片中蒽醌含量,结果见表3。可见,3批饮片的外观性状、蒽醌含量均达到药典标准,表明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表3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加入黄酒量,因时间原因而依据药典标准确定,而未作进一步的考察。对于焖润时间,受生大黄饮片的大小、厚度以及投料量的影响,试验用生大黄片的片厚5~6mm,直径5~10 cm。焖润过程中以厚片浸润完成为考察指标,焖润时间最终选择3h,较为合理。
传统炮制工艺评价质量大多属于经验标准,评判依靠五官。对于影响酒炙大黄饮片质量的炒制环节,完全依靠经验评价不适合于现代化工业生产,缺乏科学依据。在结合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的双重标准评价下,本试验最终选择了140℃炒制、翻炒15min的炒制工艺,虽然实现了清晰的数据操作,但也仅限于XCYD-750型自控温旋盖电热炒药机上开展的研究,对于其他型号的炒药机是否适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同时,从性状评价来看,140℃条件下炒制的饮片均符合标准,对温度再低一些的饮片质量未作研究。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3-24.
[2]王 琦,王龙虎.现代中药炮制与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3]夏从龙.不同大黄炮制品的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9):797-799.
[4]江文君.大黄炮制研究[J].中药通报,1986,11(12):707-711.
[5]张学兰.大黄炮制研究简述[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5):399-401.
[6]吴佳新,马丽娟,杨 雄.不同煎煮方法对大黄汤剂中蒽醌类的影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4):12-20.
[7]裴 刚,肖冰梅.大黄不同盐制方法对其蒽醌的影响[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2):24-25.
[8]赵海霞.炮制对大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J].光明中医,1997,12(72):48-50.
[9]陈西平,夏丽娜.影响大黄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J].中医药学刊,2006,24(8):1 562-1 563.
[10]李光浦,任玉珍.中药炮制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
[11]曾清花.中药大黄不同炮制方法的成份分析试验[J].海峡药学,2004,16(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