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明
(郑州大学 工程力学系,河南郑州 450002)
教育教学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翟 明
(郑州大学 工程力学系,河南郑州 450002)
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高等学校应激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其特定的方法和策略,笔者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我国的特点,指出我国高等学校应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模式
目前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记住知识要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推理过程。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高等学校教育模式应激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指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创见和做出创造发明的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大学生朝气蓬勃,大学学习阶段是其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从内因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崇尚“中庸”之道,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成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于是,服从听话就成了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缺乏一种内在的创造冲动,缺乏一种大胆质疑的批判思维。从外因来看,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缺陷。教师整堂课讲解学生可以自学就可以看懂的内容,而不是把大量时间集中在难点的反复剖析上[2];学生的学习方式局限于课堂上被动地听课、课后机械地练习,学习内容以教材和教师讲授内容为准,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消化方式是记忆,复制有余,创新不够。另外,学生的晋级、毕业几乎都以考试分数论,这样他们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学习课本知识上以准备考试。为了应考,在考试前的短期内机械地背笔记,做习题,完全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美国大学教师授课时,通常没有固定教材,只是指定几本参考书,课程的教学安排、讲稿、作业及解答都放在网站上,可供学生下载打印。教师对教学非常认真,上课时,根据自己精心准备的讲义,讲重点,难点,并注意利用课堂讲授的知识来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而不是把大量时间用在“复述”教科书。教师也常常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3]。另外,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理解所学知识,通常会布置不少综合性的课外作业,作业题多是针对一些实际中遇到的小问题,要求学生用相关知识求解、分析。最有特点的就是安排了课程大作业 (小设计、小论文),几个人一组,学生们通过这个小设计、小论文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美国课堂教学偏重于教育学生如何利用自学就能够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比较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自由表达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坐在课堂里做知识的接受者。借鉴美国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教师应改变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机械练习的特点,注重多采用小的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应该抛弃以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课、辅导课、试验课、个案研究、角色扮演等组织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以某门专业课学习为例,可以前半学期讲专业知识,后半学期以论文报告会为主。每位学生每周必须选择一篇论文,向师生们进行讲解,其后老师给予提问和点评。事前,学生必须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推敲、理解、吃透全文的意思。尤其要会解析文章中的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看论文的数据统计处理是否严谨,由此判断论文是否有科学价值。一开始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但经过一次次报告会的反复练习,专业知识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完全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剖析和讲解这些高水平论文,同时还听取报告会上其他同学的报告,如此直接、大量、长时间地学习领会当今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不仅对学生完成理解掌握专业知识极有帮助,而且对今后能够借鉴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国际水准的科学技术,成为胜任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现代创新教育,应注重创新训练和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常用仪器的功能与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使他们具有初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全面协调发展。创新训练与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堂,应当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过程之中[4]。但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过于倚重知识理论体系的传承,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只是作为验证理论的一种手段,致使学生缺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知识要转化为科学技术,高校就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之路。这需要以很大的勇气放弃那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的传统模式,并清醒地认识到高校除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更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挖掘利用空间,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在实践环节中独立或团队实践作业的设计、规划、操作和完成,从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环境意识等非智力因素。
目前虽有不少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但这些模式中的大多数只是关注两者的顺序性,即学生首先在课堂上学习某学科的理论知识之后,再根据该学科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进行某些技能的“实习”,如加工实习、驾驶实习等。这种实习没有体现出实践需要的主导性,它对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产实践 (如根据生产的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造发明)没有引导性。真正要让实习体现出这种引导性,前提是学生必须了解生产实践在哪些方面存在科技服务的需要。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就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常性地深入实践。
另外,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增加高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比重,提高其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亲手触摸那些课堂上离学生很远的东西。从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角度看,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给学生提供了在实际科研环境中系统检验和使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机会,也为学生学业的完成和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从高校培养目标角度看,本科生参与科研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促进学生自觉弥补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方面的不足。第三,从教学相长的角度看,通过吸引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美国高等教育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即给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做中学”。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给学生,充满了好奇心的学生对教师不断提问和质疑,使教师们重新思考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进而改善,最终达到师生双赢。但是在我国,高校的教师很少把引导学生从事科研当做自己的重要职责。尽管有些学校实施了所谓的“导师制”,由于学校没有从制度上给“导师”们以利益的保证,他们在思想上很难对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毕业学分里没有一分是学生科研成果的必备学分,学生对科研也没有起码的重视。因此,高等学校应加强激励学生参与科研的制度建设,大力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投入与领导,建立本科生科研管理新机制,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严格管理,积极引导,从科研政策、教学、设备和经费等方面均给予充分的支持,同时制定对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鼓励性政策,建立对本科生学术成果进行表彰的激励机制、对本科生初步的科研经历如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考核政策、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以及本科生科研中报立项制度等,从而营造出本科生广泛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5]。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常常采用传统量化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传统量化的评价方法往往使用唯一的、固定的评价标准,多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素质的高低,只允许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方式解答问题,学生的答案须与标准答案相符,学生的另类探索和答案常常得不到鼓励,这种评价方法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对学科知识发展的认识、把握和探究的程度为评判依据的新型评价体系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创新性评价,注重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方面的评价,不拘泥于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注重描述性评价、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评价。
在考试方式上,可以采用累加式考试制度。作业、期中考试、实验、小设计或小论文、测验和期末考试各占一定比例。期中考试、测验和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资料,不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理论条文去应付闭卷考试,不要把学生变为“课堂复印机”。大家普遍认为,靠“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一来花时间太多,二来时间久了同样记不住。如果把“死记硬背”所花去的大量时间,灵活地应用于课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扩大知识面,或者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另外,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要给予鼓励,力争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有些课程也可以用综合性大作业和专题小论文的方式取代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放宽考试时间限制,以便于他们搜集资料,对有关问题做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总之,新的考试模式不应把重点放在考查学生贮存知识的能力,而应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注重于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探讨性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充分而深入地思考才能够做出解答;或是安排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经过反复、仔细地分析思考才能做出回答。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并对他们起到一种重要的导向作用。
总之,面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高等院校应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同时,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培养模式,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拔尖的创新型人才。
[1] 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20(4):73-77.
[2] 李树元.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7):854-855.
[3] 朱 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2(3):6-11.
[4] 秦 华.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高校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与职业,2008,(20):145-146.
[5] 赵希文,吴菊花,燕 杰.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与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67-70.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I nnovation Capability
ZHAO Ming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Mechanics,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02,China)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with innovative capability is the key task of high education.Universitie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by themselves,foster students’abilit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and infor mation independently,and improve students’ability of identifying problems,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There ar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in cultivating inuovation ability.Combining advanced foreig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of China,the author drawson that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trengthen practice session,and establish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university;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ve capability;education model
G 642.46
A
1008-9276(2011)02-0213-04
2010-11-20
翟 明 (1974-),男,河南省南阳市人,博士,副教师,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
*国家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经费资助,编号 TS12238.
[责任编校:蔡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