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雕,彭延古*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级研究生班,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07)
血栓是指在血液流动的过程中,血液中成分在血管或心脏内膜表面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所形成的一种半凝块状物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血栓形成是由“血脉不通,血行失度,血气不至,血凝而不流”所致的“血瘀证”。现代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血管损伤、血液性质改变以及局部血流变化有关。近年来,随着对血栓形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抗血栓新药的开发,对血栓病的防治起到了更好的疗效。目前应用的抗血栓药主要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溶栓药三大类。现将近年来各类常用抗血栓中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血栓形成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最终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的过程,所以抗凝治疗是抗血栓的主要途径之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活性,而凝血酶时间(TT)反映的是凝血酶活性[1]。
水蛭是传统的中药,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其体内抗凝活性成分为水蛭素(hirudin),它是一种含有65个氨基酸的多肽。研究证明,水蛭素是凝血酶最强的特异性抑制剂。它结合在凝血酶的非催化位点上从而使凝血酶失活,在抗凝过程中不需要与抗凝血酶Ⅲ(AT-Ⅲ)形成复合物,且其分子小,能够进入血栓内,对动、静脉血栓均有效,故是较好的抗凝剂和抗血栓药物。但水蛭素必须注射给药,且药效短。水蛭素也能抑制凝血酶与血小板结合,抑制凝血酶刺激血小板释放,并能促使血小板解离。水蛭素在无内源因子存在时即能有效抑制游离和凝血块上的凝血酶,可用于防止各类血栓形成和延伸,但其可引起过敏反应[2]。由于水蛭素具有很大开发价值,而水蛭的来源有限,故现今人们着重研究通过基因工程获得重组水蛭素。临床研究显示,重组水蛭素在深层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HIT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3-4],另外其在预防外科手术后的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血栓溶解后的再栓塞,以及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抗凝等也有较好的效果[5]。
全蝎其提取液有抑制动物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全蝎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其各个部位都具有抗凝活性,但各部位抗凝活性的强弱有明显区别,研究显示通过多种提取方法其提取物的抗凝活性均为蝎尾>蝎全体>蝎身[6]。全蝎提取液提取方法的选择对其抗凝活性也有明显影响,研究证实,全蝎冷浸液的抗凝活性最强[7]。彭延古[1]等以全蝎纯化液对凝血酶所致家兔血浆PT、TT、APTT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蝎纯化液能使缩短的APTT、PT和TT明显延长,说明全蝎纯化液对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全蝎纯化液对血小板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纤溶活性。
地龙又名蚯蚓,其提取液在体外有很好的抗凝作用,能使血液的PT、TT、APTT均显著延长,并呈明显量效关系,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其抗凝机制为其能直接抑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作用。张金龙[8]等报道地龙体内的纤溶酶和蚓激酶是抗血栓的活性成分,但也有研究证明地龙提取物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是地龙抗凝血作用的主要成分[9]。地龙尚有促纤溶作用,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地龙提取物中可以溶血栓的活性成分主要有蚓纤维溶解酶、蚓激酶和蚓胶质酶,可广泛影响体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10]。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之功效,红花黄色素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11]。张宏宇[12]等通过观察红花黄色素静脉注射给药后对实验动物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凝块溶解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大鼠凝血酶原时间,降低大鼠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凝块溶解率,从而产生抗血栓的作用。
桃仁、僵蚕、桑叶等中药都具有抗凝血作用,据报道桃仁中活性成分能提高血小板中cAMP水平,抑制血液凝固,可使小鼠的出血及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僵蚕抗凝成分通过降低内、外源凝血系统因子的活性,增加纤溶系统活性,防止血栓的形成[13]。
血小板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并且有较强的促凝活性,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特别是促进动脉和微血管血栓形成。许多血栓性疾病都具有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亢进的特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脑血管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血小板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阻止血栓形成,并使血栓性疾病患者缩短了的血小板生存期延长而发挥作用。
赤芍具有多种药理功能,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1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血栓素A2(TXA2)的生物合成、提高血小板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及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等有关。TXA2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与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其与血小板抑制剂PGI2活性保持平衡则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15],如果TXA2生成过多,则会出现血栓疾病。邱灿华[16]等通过静脉注射赤芍总苷(TPG)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以及对大鼠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研究表明,TPG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延长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所需的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黏度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说明TPG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密切相关。
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中活血化瘀的代表药,它能抑制TXA2合成、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刘海燕[17]通过观察丹参对实验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发现其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及增加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而表现出抗血栓的作用。郭盛[18]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对82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发现其可能通过减少血小板的活化而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土鳖虫能活血化瘀,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瘀症[19]。现代研究发现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率,减少聚集数。李兴暖[20]等研究表明土鳖虫纤溶活性蛋白能部分抑制凝血途径,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栓形成。王征[21]等通过土鳖虫溶栓酶给药后检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凝块溶解率。结果显示土鳖虫溶栓酶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大鼠凝血酶原时间,降低大鼠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凝块溶解率。另外,冯光军[22]等通过测定土鳖虫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对APTT、PT、TT以及纤维蛋白原凝固时间的影响,发现土鳖虫乙酸乙酯提取部分抗凝作用最强,能直接抑制凝血酶催化的纤维蛋白原凝固。
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三七粉抗血栓的机制是通过多组分多环节实现的,它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产生抗血栓作用,三七三醇苷类成分还有明显抑制胶原、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释放等作用[23]。杨菊芳[24]研究显示,复方血三七胶囊能够抑制血栓形成,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有研究证明,银杏总内酯可明显对抗血栓形成,并具有显著的抗PAF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25]。金银花中有机酸类化合物有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在血栓性血管病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26]。葛根、荆芥、陈皮、金钱草等中药均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效用。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抗凝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7]。溶栓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纤溶酶可以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从而溶解血栓[28]。
蛇毒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蛋白和多肽的混合物,含有多种抗栓成分。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是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的一种蛇毒组份,主要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之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从而发挥其间接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29]。蕲蛇酶是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凝血酶样酶,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溶解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主要用于急性脑梗死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治疗[30]。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蛇毒溶栓效果显著,耐受性良好,主要用于治疗下肢血栓、中央静脉导管闭塞、外周动脉堵塞等血栓性疾病[31-32]。
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总苷和黄芪多糖,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朱虹[33]等通过黄芪总提物对大鼠体外形成血凝块的溶解实验,发现黄芪总提物有体外直接溶解血凝块和抑制体内血栓形成的作用。
另外,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可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水蛭、大蒜、香椿子等中药亦具有一定的溶栓作用。
抗血栓中药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所研究的抑制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中药抗栓新药不断出现,为临床治疗血栓相关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中药抗血栓的作用机制还难以完全掌握,中药的开发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血栓疾病发生的机制,以便努力开发出更多安全有效的抗血栓新药,为临床用药服务。同时,开发新型天然抗血栓药物将是今后抗血栓药物研究的主流方向。
[1]彭延古,黄 莺,易小民,等.全蝎纯化液对凝血酶所致血液凝固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3):138-140.
[2]Ahmed I,Majeeda,Powell R.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update[J].Postgrad Med J,2007,(83):575-582.
[3]GreinacherA,Lubenow N.RecombinantHirudin in Clinical Practice[J].Circulation,2001,(103):1 479.
[4]Prisco D,Falciani M,Antonueei E,et a1.Hirudins for prophy1axis and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Semin Thromb Hemost,2001,27(5):543.
[5]Deitcher SR.Clinical utility of subcutaneous hirudins[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3,(5):27-31.
[6]罗 跃,徐爱良,黄 莺,等.全蝎不同部位抗凝活性的比较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6):44-45.
[7]彭延古,许光明,徐爱良,等.全蝎抗凝活性成分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1):16-17.
[8]张金龙.蚓激酶与复方地龙胶囊[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3):203–205.
[9]何 红,车庆明,孙启时.地龙提取物的抗凝血作用[J].中草药,2007,38(5):733-735.
[10]武金霞,韩丽梅,吴娅平,等.壳聚糖固定化蚯蚓纤溶酶及其性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2):193-197.
[11]祝 明,郭增喜.红花药材中红花黄色素含量的测定[J].中药材,2000,23(8):458-459.
[12]张宏宇,陈 沫,熊文激.红花黄色素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7(14):1 028-1 031.
[13]彭延古,雷田香,付灿云,等.僵蚕抗凝成分ACIBB对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1):27-29.
[14]Chen Q,Huang J D,Yin H J,et al.The applications of affinity biosensors:IAsys biosensor and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to the 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Paeoniae radix 801 and endothelin-1[J].Sens Actuators B,2006:116-122.
[15]Jayaprakesh V,Monezes RJ,Javle MM,et al.Regular aspirin use and esophageal cancer risk[J].Int J Cancer,2006,119(1):202-207.
[16]邱灿华,陈健文,蓝秀健,等.赤芍总苷抗血栓作用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7,7(11):1 076-1 078.
[17]刘海燕.丹参对实验性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 [J].黑龙江医药,2007,20(6):624.
[18]郭 盛.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0,8(12):1 375-1 376.
[19]杨 益,黄 莺,徐爱良,等.不同提取方法对水蛭、土鳖虫、蜈蚣抗凝活性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3):24-26.
[20]李兴暖,韩雅莉.土鳖虫纤溶活性蛋白抗小鼠血栓形成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5):44-45.
[21]王 征,陈晓光,吴 岩.土鳖虫溶栓酶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9):1 143-1 145.
[22]冯光军,张正龙,舒 杰,等.土鳖虫提取物体外抗凝血活性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2)50-51.
[23]万晓青.三七粉与阿司匹林抗血栓机制及效用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5):604-605.
[24]杨菊芳.复方三七胶囊抗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4(23),150.
[25]龚晓健,李运曼,卞惠敏,等.银杏总内酯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7),822-825.
[26]樊宏伟,李英斌,孙 敏,等.金银花中有机酸类成分抗血栓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3):33-36.
[27]SHAO BM,XU W,DAI H,et al.A study on the immune receptors for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root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a Chinese medicinal herb [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20(4):103-111.
[28]李家增.浅谈溶栓药的特点及应用 [J].中国处方药,2003,10(10):25.
[29]李玉娜,许云禄.蛇毒中的抗血栓物质[J].海峡药学,2006,3(18):14-16.
[30]王晴川,刘广芬.蛇毒类抗血栓药蕲蛇酶[J].海峡药学,2009,12(21):1-8.
[31]Toambs CF.Alfimeprase:pharmacology of a novel fibrinolytic meta lloproteinase for thrombolysis[J].Haemostasis,2001,31(3):141-147.
[32]Ouriel K,Cyrmmon J,Weaver FA,et a1.A phase I trial of alfimeprase for peripheral arterial thrombolysis[J].J Vasc lnte Radiol,2005,16(8):1 075-1 083.
[33]朱 虹,吴 强,徐 明,等.黄芪总提物体内外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8):91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