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林琦 边燕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云南 昆明65010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为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昏迷患者,为保证昏迷患者能及时摄入足够的营养及热量,需要通过留置胃管注入流质饮食和药物,达到维持营养和治疗的目的。由于脑出血昏迷患者颈部多强直,部分患者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处理,加上患者不能配合胃管插入,因而增加了胃管插入的难度。怎样快速有效的插入胃管,成为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在我科开展的全脑血管造影、神经介入治疗及介入放射等手术中应用超滑导丝选择性插管行脑血管造影术的启发下,我科随机对2005~2009年258例格拉斯哥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疾病的昏迷患者,应用TERUMO公司生产的RADIFOCUS直径为0.89mm的“超滑导丝”于插胃管时支撑胃管,极大地提高了胃管一次性插入的成功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对象 2005年3月~2009年12月,随机对258例昏迷且格拉斯哥计分均≤8分的患者行导丝引导胃管插入及普通胃管插入失败后,改用导丝引导胃管插入的患者,其中重型颅脑外伤156例,脑出血102例;男176例,女82例,年龄18~76岁(平均42岁);行气管插管53例,气管切开103例。
1.2 方法
1.2.1 病人评估 昏迷,伴或不伴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均≤8分。
1.2.2 用物准备 长度约125cm的普通硅胶胃管,和经环氧乙烷消毒备用的“超滑导丝”各一根。将“超滑导丝”用生理盐水湿润后能顺滑的沿胃管内插入,直至胃管尖端,若胃管顶端有开口,则将导丝尖端退至胃管顶端内0.5cm处,胃管尾端用胶布将导丝固定,防止导丝向内或外脱出,其他用物同常规置胃管法。
1.2.3 插管操作 铺巾,清洁鼻腔,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段,带无菌手套,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沿一侧鼻腔轻轻插入胃管,当胃管通过到咽喉部约14~16cm处,借助超滑导丝的支撑作用,稍用力向下,向前推进胃管,进入约25cm后,感觉插管顺畅、无阻力,患者无呛咳、抵抗症状,即可缓慢再插入约45~55cm,抽出导丝[1]。然后用常规插胃管的方法检查证实胃管在胃内,用胶布固定胃管。对于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插管至气囊所在位置,感到稍有阻力,常因气囊使留置胃管受阻所致,可先行吸痰,再将气囊少量放气,以减少气囊对食道的压迫。待置入胃管后,再将气囊打气,以维持管道固定[2]。
258例昏迷患者中,一次性插管成功243例,成功率94.2%,无一例发生导丝脱出。其中15例插管失败,10例与患者躁动且不合作相关,5例行气管插管患者误插入了气道。
昏迷病人缺乏合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因咽部管道而增加了胃管插入的难度。临床所用普通硅胶胃管长度约为125cm,外径为2.5~3.5cm,对需长期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患者刺激小,容易耐受,但因其硬度小,在插入鼻腔后,胃管前端约10cm侧开口处正好处于鼻咽部,易于在口腔内反折、盘曲或进入气道,增加了置入难度[3]。脑血管造影用 “超滑导丝”为多种贵金属及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所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表面极其光滑、容易清洗等优点[3]。导丝的前端为小弯圆头,较为柔软,可避免脱出胃管而损伤鼻咽部及食道、胃黏膜等部位,其后端柔韧性能逐渐增强,能够支撑胃管,顺利通过鼻咽部及全程插入胃内。导丝长度为150cm,较胃管长约30cm,便于固定,从而控制胃管外的导丝尾端,防止脱出。胃管插入操作过程简单易学,使用安全 ,也易于清洁及消毒,可由护士独立完成,尤其适宜缺乏插管经验的年轻护士,避免了反复插管对病人鼻咽喉部黏膜的损伤和增加病人的痛苦,提高了胃管一次性插入的成功率。
[1]井玉生,范伟荣.鼻胃管导丝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中的应用 [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627.
[2]陈汉民,张银清.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 [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4):394-395.
[3]祝玉玲,高爱萍.昏迷病人插胃管方法体会 [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