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晶
(南华工商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07)
从理智与情感的角度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
赵 晶
(南华工商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07)
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论文从理智与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那就是: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简单地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理想的婚姻应当建立在既有理智的选择又有情感的诉求的基础上;而只用理智考虑的金钱婚姻和只求情感满足的肉欲婚姻是不可取的,更不可能拥有婚姻带来的快乐。
理智;情感;婚姻;幸福
简·奥斯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美国著名评论家艾德蒙·威尔逊对其小说在英国文学史行的地位是这样评价的:“英国文学最近一又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1]“避免一切过分与夸张,这准则也只是具有最完美写作技巧的艺术大师,并且通过毕生努力,才能获得的一种才能。事实上,迄今为止,在英国文学史上,只有一个作家,才是一直成功地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菲尔丁的这个准则,这就是那位无可比拟、极其令人钦佩的简·奥斯丁。”这是 T.A.Jackson对她的评价[2]。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也说,在“揭露人类行为的经济原因”方面,简·奥斯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前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3]P32从这些文人墨客对她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简·奥斯丁在世界文坛中的显著地位。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倾尽笔墨着力刻画了四种不同的爱情和婚姻关系,阐述了其独特的爱情和婚姻理念。她刻画的婚姻关系有:柯林斯和夏洛蒂“理智”之爱,莉迪亚和威克姆肉欲之爱,彬格莱夫妇和达西夫妇真情之爱。尽管这四种爱终于都走进了婚姻的围城,但最终导致的婚姻幸福度却大不同。从以上四种爱情婚姻关系,判断出简·奥斯汀的爱情婚姻理念,即理想中的婚姻关系应该是感情、物质、道德和理智的综合体。在这四种婚姻关系中,只有伊莉莎白和达西符合这几大标准,是作者理想中的婚姻模式。本文将就四桩不同的婚姻,从理智和情感的角度探究简·奥斯丁的理想婚姻观。
夫妻本讲究的就是心有灵犀,同心同德,为什么柯林斯夫妇却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呢?因为他们根本就是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理智的柯林斯先生和卢卡斯小姐只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婚。
柯林斯先生是一位牧师,愚蠢而可笑。而卢卡斯可以说是《傲慢与偏见》里有头脑并富有理性的一位女子,是她最先看出达西对伊丽莎白有意,并且向伊丽莎白表达她对简和宾利感情发展的担忧(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卢卡斯的聪明伶俐令人印象深刻,可更让人感叹的是她对自己婚姻选择的那份精明。她清楚得认识到了当时英国社会中上层阶级婚姻的普遍本质:物质因素是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社会的婚姻生活的重要因素。
柯林斯与卢卡斯的婚姻一定程度上是遵循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婚姻理念:“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而并不是因为爱上她,这点在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就已经详细阐述了他要结婚的理由:“第一,我认为每个生活宽裕的牧师(像我本人),理当给教区在婚姻方面树立一个榜样;第二,我相信结婚会大大增进我的幸福;第三—这一点或许应该早一点提出来,我有幸奉为恩主的那位贵妇人特别劝嘱我要结婚。”[5]P76因而当柯林斯像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后,他毫不犹豫的把结婚对象转向了卢卡斯小姐。柯林斯急着结婚,并不是出于个人需要,只是在完成他所崇拜的德布尔夫人(达西的姑妈)布置的一项任务,只要结婚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结婚对象是谁,对她是不是有感情这些并不重要。而且夏洛特小姐还算是贵族出身的小姐,也算是门当户对,这就已经足够了。
无论是伊丽莎白还是评论家、读者,都对本是聪明而理智的卢卡斯小姐选择了无爱婚姻充满鄙夷,但我们切不能不看到她之所以做出如此理智的选择的无奈。
在封建社会背景下,财产都由长子继承,连没有家产和爵位继承权的费茨廉上校都曾无奈地坦白道:“小儿子往往有了意中人而不能结婚……我们花钱习惯了,因此不得不依赖别人,像我这样身份的人,结起婚来能够不讲钱,那可数不出几个了。”[5]P87他在婚姻方面都不能不考虑钱财,要受到钱财的约束而不能自由选择。那我们又怎么忍心责难处于弱势的卢卡斯小姐呢。再者,按照马斯洛的说法,一个人若长期承受某种需要的匮乏,那么他对于这种需要反而不会那样迫切了。卢卡斯小姐直到27岁时都尚未经历过爱情,长期处于无爱的状态,自然就会把爱情看得很淡薄,变成一个没有丝毫罗曼蒂克遐想的纯理性女子[5]P127。从这一点而言,我们也能从心理学上窥探到卢卡斯小姐在婚姻选择之中只讲理性不求情感的缘由吧。
即便到了21世纪的当今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已得到极大的提高,妇女的各项权益也得到极大的维护,但女性也无法完全避免无爱婚姻啊。得不到爱情就一生不嫁,孤独终老终究是太残酷的现实。说到此,不得不提及《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奥斯丁,她因为得不到爱情的眷顾而终生未嫁,在27岁那年毅然放弃了夏绿蒂式的选择,可惜却再也没能找到伊丽莎白式的归宿。我们不得不对她的婚姻选择和人生态度肃然起敬,毕竟那不是凡夫俗子都能做到的。
有天便有地,有方还有圆。文中除了有一对理智型的柯林斯夫妇,作者还安排了一对完全只顾激情毫无理智的韦翰夫妇。他们草率荒唐的婚姻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因为荡漾的激情只是短暂的,而婚后的生活是漫长的。
韦翰先生是驻军的军官,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态度和善,有风度。他有着迷人的外表,眉目清秀,身材魁梧,谈吐动人。这样一个长得漂亮的男子怎么不叫人心动,就连作者最为喜爱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曾一度被他吸引。初到此地时广受欢迎。无怪乎她那浅薄无知的妹妹丽迪雅会迷倒在他那身红制服下。
只可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韦翰只是个虚有其表的奸诈小人。他自己主动放弃老达西先生曾许诺过的圣职(即使将来有资格担任圣职也不提出要求),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三千英镑。但过了三年浪荡挥霍的生活后,他又厚颜无耻地要求举荐以获得俸禄。遭到拒绝后,他还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跟他私奔,幸亏被及时阻止而没有酿成大祸。但韦翰居然还倒打一耙,反而在伊丽莎白面前诋毁达西。
与丽迪雅结婚,他并不心存真爱。试想在躲避赌债的异乡之旅中多一个漂亮的女人又何乐不为呢?之所以会跟她私奔,他也只是被情欲冲昏了头脑,而根本不存在理智的考虑。丽迪雅跟她妈妈性格相近,自然最讨妈妈的喜欢。除了玩乐,生活再无目标。在择偶婚姻问题上从没未有过理智的思考,全凭自己情感好恶任意妄为。虽然她才15岁,但发育得很好,细皮嫩肉,笑颜常开。她生性好动,很小的时候便进入了社交界,天生有些不知分寸,还颇有几分浪荡的风情,而且对红制服的喜好言溢于表。“在丽迪雅的想象中,只要到白利屯去一次,人间天上的幸福都会获得。她幻想着在那华丽的浴场附近,一条条街道上都挤满了军官。她幻想着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素昧平生的军官,都对她献殷勤。她幻想着堂皇富丽的营帐,帐幕整洁美观,里面挤满了血气方刚的青年小伙子,都穿着灿烂夺目的大红军服。她还幻想到一幅最美满的情景,幻想到自己坐在一个帐篷里面,同时跟好多个军官在柔情密意地卖弄风情。”[5]P159只有15岁的她成天沉浸在男女之间的浪漫之事,确实是有点不知廉耻。正如列奥·基尔什鲍姆对她的评价:“她是个头脑空虚的轻佻女子,如果奥斯丁女士稍稍有意于直陈其事,那么她那耽于情欲的恶癖就更应受到责难了。”[6]可见她与韦翰的结合完全是感情冲动和放纵情欲的结果。
丽迪雅只是在情感中寻求慰籍,毫无理智地迷失在韦翰的外表下,像睁眼瞎一般不曾考虑他的人品德行。这样的婚姻只是个漂亮的空匣子,外面再绚丽多彩,里面也空空如也。婚后的他们没有安定的生活,韦翰对她更是情淡爱弛。要知道无论在哪个年代,任凭情欲支配的婚姻都是得不到幸福的。
吉英与彬格莱和伊丽莎白与达西这两对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彼此情投意合,恩爱有加,享有美满婚姻。
吉英是家中的大女儿,美丽大方,温柔娴熟,善解人意,心胸开阔。善良是她的天性,从不把人从坏处想。因此也为此受到伤害。而彬格莱也仪表堂堂,和颜悦色,颇有绅士风度,他没有门第观念,不会介意吉英家里那些亲戚。两个人可以说是男才女貌了,在第一次舞会上便一见倾心。更为重要的是两个人的性情也再适合不过了。但先前吉英太过淑女了,把对彬格莱的情谊完全掩盖在她那优雅的仪态下。而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彬格莱自然更是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了。特别是加上彬格莱小姐的阻挠,达西先生的劝解,他就完全打了退堂鼓了。为此吉英还伤心不已,可是真爱的力量自然是伟大的,一对有情人最后还是喜结连理。
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相爱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颇有点好事多磨的意味,但也增添了不少情趣。
伊丽莎白两次拒绝求婚的举动让读者印象深刻。第一次拒绝柯林斯先生时,读者并没有太多惊讶。虽然她知道自己没有丰厚的财产做后盾,断然拒绝他可能就是阻断了她的一条退路。但她更明白他不能带给她幸福,她也绝不会牺牲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去换取一个储藏室。
第二次拒绝达西先生的时候就让读者有一点儿惋惜了。毕竟达西身材魁梧,眉清目秀,举止高贵,一表人材,而且每年有一万镑的收入。这正是无数女士心目中新郎的不二人选啊。可伊丽莎白并没有那么俗气,她是奥斯丁笔下最骄傲的公主。她被达西在求婚时表现的傲慢无礼所触犯,也瞧不起的就是他的居高临下,不可一世,更无法忍受他对她家人的不耻。所以她也不留给他一点情面,无情地表示在天下的男人中最不愿意嫁的就是他。其实除了达西的求婚态度外,最不能让她释怀的就是她刚得知达西破坏了她姐姐吉英和彬格莱的交往,加上之前韦翰对他的中伤使得她对他产生了偏见,才导致伊丽莎白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达西的求婚。但随着达西的那封长信,她才对他的态度发生改变。达西在信中坦然承认的确设法阻止了吉英和彬格莱的交往并设法隐瞒了吉英到伦敦的消息,还揭穿了韦翰的真实面目和恶劣本质。伊丽莎白先是吃惊,开始还想自欺欺人,断定他一定是在撒谎,发誓再也不读那信。但随后就按捺不住了,逼着自己去玩味每一句话的意思。天资聪颖的伊丽莎白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自己从头到尾的盲目偏见和不近人情。她为此感到无地自容,并深刻反省。更为重要的是,达西在他的心目中的形象愈来愈好了。“他的爱怜引起了她的感激,他的性格引起了她的尊敬。”[5]P147
陪同舅舅、舅妈参观彭伯里伊丽莎白大厦更是让伊丽莎白加深了对达西的好感。美丽的自然风景让她心旷神怡;高大美观的房间,既不俗气又不过分奢丽的家具陈设虽豪华不足但风雅有余,这也让伊丽莎白佩服主人的情趣。通过管家奶奶对达西的夸奖,她知道原来达西脾气很好肚量也大,像他父亲一样体贴穷人;他替妹妹买了新钢琴,布置漂亮的起坐间,是位无微不至的好哥哥。了解了达西优秀的品质,善良的为人,她也不禁对画里的那个人产生了亲切之感。彭伯里的堂皇气概与典雅风范吸引了伊丽莎白,并使他明白达西所处的世界的价值观不单是财富,更重要的是格调与修养。后来达西对她妹妹丽迪雅的倾力相助更是伊丽莎白消除偏见并钟情于他的转折点。
从伊丽莎白毅然拒绝柯林斯的求婚,曾一度钟情于韦翰,又因对达西产生偏见而拒绝他的求婚,到对他克服偏见,产生爱慕,再到结婚的情感历程中,她既有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格尊严的坚持,对情感需要在婚姻关系中的肯定,更有用女性智慧进行理智的观察、分析和选择。
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爱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第一次舞会上,他还不屑跟她跳舞,只是认为她还可以,但没有漂亮到能够打动他的心。但随后,他就发现她体态轻盈,惹人喜爱和落落大方的风格,并希望与她深交。在肯特他终于压制不住对她的爱慕之情而向她求婚。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遭到了她无情的拒绝。痛定思痛之后,他改变了他不可一世的态度。在回彭伯里的家时碰到伊丽莎白与她的亲戚从他家离开时,他表现出的绅士风度让她都感到震惊。他出言吐语以及问候她的家人都彬彬有礼,还要把妹妹介绍给她认识。最为关键的是在丽迪雅与韦翰私奔的时候,他为她做了能够做的所有事情。“他不得不向一个他所深恶痛绝、极其鄙视的女人去求情。他不得不委曲求全,同一个他极力要加以回避、而且连名字也不愿意提起的人去见面,跟他说理规劝他,最后还不得不贿赂他。”[5]P22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为伊丽莎白做出多大的牺牲,可能这就是爱的代价吧。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甘当无名英雄,试图隐瞒他背后为她所做的一切。这怎么不叫伊丽莎白感动呢,促使她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只要两个人你情我愿,当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在达西第二次跟她表白的时候,她欣然应允。他们婚后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而且伊丽莎白跟小姑子乔治安娜也相处得也特别融洽。
真爱让彼此做出了理智的改变。伊丽莎白消除了偏见,达西收敛了傲慢,并发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相爱相守,走上婚姻的红地毯。吉英与宾格莱和伊丽莎白与达西这两对都是拥有了以情感构建的坚实大船,又有理智之帆导航,才成功驶向了幸福生活的港口。总之,幸福的婚姻人人都想拥有,但不幸的婚姻却散布在人间的每个角落。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安排了四桩婚姻,但却不都是幸福的,除了甜蜜温馨的,还有苦涩冰冷的。她在文中所体现的婚姻观对我们现在的青年人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完全无爱的理性婚姻和只有情欲的激情婚姻都是不可取的,拥有理智的选择还有情感的诉求才能成就幸福的婚姻。
[1]杨琴.评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2).
[2]T.A.Jackson(倪培龄译).无与伦比的简·奥斯丁[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
[3]朱红.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裘因.从《劝导》看简·奥斯丁创作思想的发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5]简·奥斯丁(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6]季念.婚恋的追求与需要的层次——《傲慢与偏见》中婚恋观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I106
A
1673-2219(2011)11-0054-03
2011-06-30
赵晶(1980-),女,湖南永州人,南华工商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外国文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