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生平事迹辨补

2011-04-08 01:02亢巧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襄州吴中苏州

亢巧霞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 中文系,福建 厦门 361005)

皮日休生平事迹辨补

亢巧霞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 中文系,福建 厦门 361005)

论文对晚唐文人皮日休的生年、两次前往江左的时间、与陆龟蒙、崔璞交游的时间以及其离开崔璞幕府至入朝为官之间的行踪进行具体的分析、考辨或补充。论文以为在没有发现新的可靠证据可进一步考证皮日休生年情况下,闻一多《唐诗大系》定其生年为公元833年的说法更为妥当;皮日休两次前往江左的时间,论文认为分别为咸通五年春和咸通六年;文章又从皮日休的诗歌入手,认为咸通十二年春皮日休离开崔璞离任苏州后,皮日休亦离开吴中,并返故乡——襄阳,且皮日休和崔璞交游也并非始于咸通十年,而是在咸通十一年春。

皮日休;生平;辨补

晚唐作家皮日休,字逸少,后字袭美,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新、旧《唐书》中均没有他的传记。其生平事迹及相关史料主要见于下列诸书:《北梦琐言》、《南部新书》、《直斋书录解题》、《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近人对其生平加以考订的文章主要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郭义淦、郭义涛《皮日休籍贯考》、李福标《皮日休交游中的几个问题》、马丕环《皮日休年谱会笺》、王辉斌《皮日休行事探说》等。这些研究对笔者颇有启迪,不过,笔者认为皮日休的生平事迹中仍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兹以个人浅见所及,分别对皮日休的生年、两次前往江左的时间、与陆龟蒙、崔璞交游的时间以及其离开崔璞幕府至入朝为官之间的行踪进行具体的分析、考辨或补充,希冀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一 皮日休之生年

皮日休的生年,马丕环《皮日休年谱会笺》定为 840年(开成五年),此看法与《唐才子传校笺》的看法一致,然《唐才子传校笺》所考有误。

《唐才子传校笺》根据皮日休诗《庚寅岁十一月新罗弘惠上人与本国同书请日休为灵鹫山周禅师碑将还以诗送之》[1]P7086-7087“三十麻衣弄渚禽,岂知名字彻鸡林。勒铭虽即多遗草,越海还能抵万金。鲸鬣晓掀峰正烧,鳌睛夜没岛还阴。二千馀字终天别,东望辰韩泪洒襟”中“三十麻衣弄渚禽,岂知名字彻鸡林”一语,推断皮日休生年为公元840年。因为庚寅岁为咸通十一年(870年),其时日休入崔璞苏州军事院,未释褐挂朝籍,故云“麻衣”,其年日休为三十岁,日休既自得於“名字彻鸡林”,且由870年逆推三十年,恰好是开成五年,即840年。[2]P504-505笔者以为上述说法颇有推敲的必要。难道《庚寅岁十一月新罗弘惠上人与本国同书请日休为灵鹫山周禅师碑将还以诗送之》一诗中“三十麻衣弄渚禽,岂知名字彻鸡林”句是皮日休的自述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第一,从诗歌的诗题来看,“将还以诗送之”,表明该诗是送别诗,具体而言是皮日休送别新罗弘惠上人的特意之作。古往今来,送别诗大多表达诗人对他人的或敬仰或期望或依依惜别之情等等,岂有首句就先把自己的声名渲染夸耀一番,自矜自己名声远播新罗的?这不合情理。所以从诗题入手,我们可以断定此诗首句“三十麻衣弄渚禽,岂知名字彻鸡林”并非皮日休的自述。

第二,从诗歌内容上讲,“三十麻衣弄渚禽,岂知名字彻鸡林。勒铭虽即多遗草,越海还能抵万金。鲸鬣晓掀峰正烧,鳌睛夜没岛还阴。二千馀字终天别,东望辰韩泪洒襟。”整首诗歌所表达的是诗人对灵鹫山周禅师的敬仰之情,“三十麻衣弄渚禽,岂知名字彻鸡林”麻衣,乃布衣之谓,咸通十一年十一月,皮日休已为苏州崔璞幕军事判官,不可以“麻衣”自称,况其时他也并非“弄渚禽”者。故该诗句实指灵鹫山周禅师美名远播新罗,而并非《唐才子传校笺》“皮日休未释褐褂朝籍,故云‘麻衣’,其年日休为三十岁,日休既自得於‘名字彻鸡林’”之说。

即使我们退一步讲,倘若诗歌的首句是皮日休的自述,也不免产生疑问,难道这里的“三十”,一定为皮日休年龄的准确记年吗?似乎也并不确定。而且如若我们按咸通十一年(870年)皮日休三十岁推算,一般也应推其生年为841年,而非840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唐才子传校笺》中依据诗歌《庚寅岁十一月新罗弘惠上人与本国同书请日休为灵鹫山周禅师碑将还以诗送之》推定皮日休生年为开成五年(840年)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那么,皮日休究竟生于何年?据《皮子文薮》卷四《文中子碑》,其中有“后先生二百五十余岁,生曰皮日休,嗜先生道,业先生文……”,[3]P35文中的“文中子”指王通。王通生于公元584年,即隋文帝开皇四年。以此推之,则后二百五十余岁,恰为公元八三四年左右。故在没有发现新的可靠证据可进一步考证皮日休生年的情况下,笔者更趋向于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四卷《唐诗大系》[4]P429将皮日休生年定于大和七年,即公元八三三年的说法。

二 皮日休两次前往江左之时间

皮日休于咸通八年进士及第前,曾两次到江左,都从淝陵出发。关于皮日休两次前往江左的时间,马丕环《皮日休年谱会笺》中据皮日休《咎繇碑》“五年春,日休自淝陵之江左”。[3]P36定皮日休第一次前往江左是在咸通五年春,可从。

马氏又据《皮子文薮》中《通玄子栖宾亭》一文“五年冬,别中白。岁且翅,再自淝陵之江左……中白馆余于是。……五年五月朔日记”。[3]P71-72疑该文中“五年冬”误。理由是:从“再”字看,这是皮日休第二次前往江左,时间在四月末,而第一次前往江左是五年春。所以“五年冬”当作“五年夏”为妥。

此说恐误。考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云“距彭泽东十里,有山。邃源奥处,号曰富阳,文士李中白隐焉。五年冬,别中白。岁且翅,再自淝陵之江左,因访于是。至其门,……五年五月朔日记”。文中“岁且翅”,谓五年冬末,即入六年春首时,则下署“五年五月朔日”可疑。再读原文,疑“五年五月朔日”中“五年”为“六年”。理由如下,“岁且翅”之句,表明其时节当为岁末年初。而倘若如马丕环《皮日休年谱会笺》中所说“五年冬”作“五年夏”,和下文“岁且翅”,且后文即署时间为“五年五月朔日”明显相悖。故《通玄子栖宾亭》中“五年冬”之记实无误。又皮日休是咸通五年末“岁且翅,再自淝陵之江左”,故《通玄子栖宾亭》一文当不会早于咸通六年作。显然文末“五年五月朔日记”中的“五年”作“六年”更妥。

三 皮日休与崔璞、陆龟蒙交游时间考

皮日休为苏州崔璞从事及初识陆龟蒙之时间,《唐诗纪事》记云:“(咸通)十年,大司谏清河公出牧于吴,日休为郡从事。居一月,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以其业见造,凡数编。”[5]P966另《唐才子传校笺》、《松陵集序》中也均有与此一致的记载。据此,后人多定皮日休为崔璞苏州幕从事、结识陆龟蒙均始于咸通十年。如马氏《皮日休年谱会笺》推定:咸通十年,七月,皮日休应辟入苏州刺史崔璞幕,为苏州军事院从事;李福标《皮日休交游中的几个问题》认为:十年三月崔璞刺苏州,日休为其从事。

马丕环、李福标二人推断崔璞就任苏州刺史的时间,均依据两首诗歌。一首是崔璞的诗《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因成六韵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其二是皮日休之《太湖诗序》。马氏认为崔璞诗歌中的自注“到任十二个月”中“十二月”当系“二十月”之误。李福标认为皮日休《太湖诗序》中“十一年夏六月,会大司谏清河公忧霖雨之为患……”中“十一年”当是“十年”之讹。上述对于皮日休、崔璞行踪事迹时间的说法是否可靠?我们认为均需辨正。笔者认为皮日休和崔璞、陆龟蒙之交游当始于咸通十一年。①

考王鏊《姑苏志》卷二《古今守令表》上记:“崔璞,清河人。咸通六年冬以谏议大夫除,十一月得替,在郡十二日。”[6]P29按此处所记有误。《唐刺史考》谓“‘六年’当为‘十年’之误;‘十一月’当为‘十一年’之讹;‘十二日’当为‘十二月’之讹”。按其中“十一月”颇疑为“十二年”之讹,且崔璞虽于咸通十年(869)冬授苏州刺史,然其实际到任恐已在咸通十一年春。

《姑苏志》前既记崔璞咸通六年(应作十年)冬除苏州刺史,则后记其罢任焉能不记年而径书月份?此实不合记事之体例。故“十一月”之“月”应是“年”之讹。然崔璞亦非咸通十年冬到任,十一年即被替者。考崔璞《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因成六韵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共理乖天奖,分忧值岁饥。遽蒙交郡印,安敢整朝衣。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傥容还故里,高卧掩柴扉。”[1]P7239据诗句“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知崔璞离任当在暮春季节。又考皮日休《谏议以罢郡将归以六韵赐示因伫酬献》[1]P7064诗歌亦云:“隔花攀去棹,穿柳挽行衣。”诗既有“隔花”、“穿柳”之句,因此可以明确崔璞之罢苏州乃在暮春,而非秋冬时。又前引崔璞诗于“遽蒙交郡印”句下注云:“到任十二个月,除替未及三年。”璞既在春日罢苏州任,而到任十二个月,则其始到任应在上一年春日。其除苏州既在咸通十年冬,而到任十二个月后之春日离任,则其离任必在咸通十二年春。故《姑苏志》之“十一月得替”,实为“十二年得替”之误。再者,崔璞虽于咸通十年冬除苏州刺史,而其抵任实在咸通十一年春,其证除前说外,尚且有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诗可证,此诗乃酬和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诗之作,皮诗中云:“我公大司谏,一切从民欲……念涝为之灾,拜神再三告。太阴霍然收,天地一澄肃。”[1]P7026-7027皮日休此诗作于何年?考皮日休《太湖诗并序》中云“(咸通)十一年夏六月,会大司谏清河公忧霖雨之为患,乃择日休,将公命,祷于震泽。祀事既毕,神应如响。”[1]P7034据此可知皮日休此诗当在咸通十一年夏六月后所作,陆龟蒙和诗亦约在是时。龟蒙诗叙及此时前不久其应举被阻回及结识皮日休云:“射策亦何为,春卿遂聊辍。伊予将贡技,未有耻可刷。却问渔樵津,重耕烟雨墢。诸侯急兵食,冗剩方翦截。不可把词章,巡门事干谒。归来阖蓬楗,壁立空裋褐。暖手抱孤烟,披书向残雪……一卧增百疾,筋骸将束缚……其时心力愤,益使气息惙。永夜更呻吟,空床但皮骨。君来赞贤牧,野鹤聊簪笏。谓我同光尘,心中有溟渤。轮蹄相压至,问遗无虚月。直到春鸿濛,犹残病根茇。看花虽眼晕,见酒忘肺渴。隐几还自怡,逢卢亦争喝。抽毫更唱和,剑戟相磨戛。”[1]P7111-7112据此诗所叙,皮陆之结识乃在陆龟蒙赴举,但是时停贡举之诏发,龟蒙不得不返回,潦倒卧病已有时日之后,且日休来为郡佐亦在龟蒙卧病时。又据《旧唐书·懿宗纪》咸通十年十二月载:“诏以兵戈才罢,且务抚宁,其礼部贡举,宜权停一年”。[7]P673知朝廷于咸通十年十二月发停贡举诏书,则龟蒙赴举闻诏而回最早亦在是年底或十一年初。其卧病后,日休来郡为从事,与其相识必在咸通十一年春中。故龟蒙诗有“春鸿濛”、“看花”等句。据前引《唐诗纪事》,日休为崔璞从事逾月即识龟蒙,则日休之为郡从事盖亦在咸通十一年春崔璞始抵苏州任时。此亦与上所考崔璞抵苏州任在咸通十一年春之结论相符。崔璞既于咸通十年冬授苏州刺史,抵任在咸通十一年初,离任在咸通十二年暮春,则其除、罢任虽跨三年,而在任实仅十二个月,故此与其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之句,其注“到任十二个月,除替未及三年”相契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皮日休为崔璞苏州幕从事,当在咸通十一年春,识陆龟蒙也始于此时。

四 皮日休离崔璞幕府至入朝为官间之行迹考

如上所考,崔璞咸通十二年暮春离任苏州。之后皮日休的行踪如何?据今存史料载皮日休此后入朝为著作郎,后迁太常博士。但是,皮日休离开崔璞幕府至入朝为官,其间的其它经历,论者不多。在《唐才子校笺·皮日休补笺》中,陈尚君据《宝刻丛编》卷三所载皮日休撰写的《唐社稷坛记》石刻,证明其咸通十二年曾入容管幕府,任经略推官

[2]P432-433;后尹楚彬又在其文《皮日休、陆龟蒙二三事迹新考》中考订:皮日休任容管经略推官后,又入岭南东道幕府。另咸通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皮日休当在常熟,有皮日休《破山老堂记》一文可证。笔者认为:皮日休离开苏州崔璞幕府后,当先归襄阳故里,之后方有任容管经略推官、入岭南东道幕府、常熟之游等经历。

皮日休有诗《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万家无事锁兰桡,乡味腥多厌紫虈。水似棋文交度郭,柳如行障俨遮桥。青梅蒂重初迎雨,白鸟群高欲避潮。唯望旧知怜此意,得为伧鬼也逍遥。”[1]P7080该诗是日休在吴中的作品,“汉南”即“山南”,诗题中“汉南裴尚书”当指裴坦。考《唐方镇年表》卷四载:“裴坦于咸通九年九月戊戌以后代替卢耽,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咸通十二年七月,卢耽再次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坦离任山南”[8]P643-644由此可知,咸通九年九月—咸通十二年七月之间,裴坦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又考该书,知:山南东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兼襄州刺史,领襄、邓、随、唐、郢、复、均、房、金九州。皮日休作《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诗,诗中言裴坦为“旧知”(裴坦咸通二年至咸通五年间,任江西观察使,皮日休曾与之有交)[9],饱含殷殷之意,盖有求于裴坦。崔璞离任,促使皮日休考虑以后的生活去向,据“乡味腥多厌紫虈”可知皮日休想起了他的家乡,自然也想起了他的“旧知”裴坦。而此时裴坦不仅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还兼襄州刺史。又考陆龟蒙诗《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风清地古带前朝,遗事纷纷未寂寥。三泖凉波鱼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云藏野寺分金刹,月在江楼倚玉箫。不用怀归忘此景,吴王看即奉弓招”。[1]P7185从陆龟蒙诗歌中“春草”二字可知,此诗作于春日,且末句“吴王看即奉弓招”,当指崔璞即将离任吴中之事,与前证崔璞咸通十二年春离任苏州亦相符合。又据诗中“不用怀归忘此景”知皮日休盖怀念故乡,有欲归襄州之意。

故笔者推断,皮日休于咸通十二年春崔璞离任苏州不久也离开吴中,回到襄州。一方面襄州是皮日休的故乡,另一方面其旧知裴坦兼任襄州刺史,皮日休也盼望裴坦能够给他提供一官半职,或者可以给予其物质上的帮助。离开吴中之前,他先寄诗给裴坦,上面所提到的《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诗当作于此时。而皮日休亦有诗《襄州闲居,与友生夜会》:“习隐悠悠世不知,林园幽事递相期。旧丝再上琴调晚,坏叶重烧酒暖迟。三径引时寒步月,四邻偷得夜吟诗。草玄寂淡无人爱,不遇刘歆更语谁。”[1]P7066该诗非《松陵集》中所收,且诗题一目了然表明诗人是在襄阳的。另外,《全唐诗》中皮日休诗歌,除去《皮子文薮》和《松陵集》所收的诗歌外,尚有三十三首。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亦可以发现诗人在襄阳之生活踪迹。下面我们还是于具体的诗歌中寻找答案。皮日休有诗《习池晨起》“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1]P7066考《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云:“习池,在今湖北襄樊市南,又作高阳池。”(襄阳,即襄州,为今湖北襄樊市)知该诗歌所描绘的盖为襄阳的生活。另外,诗歌《秋晚访李处士所居》、《陈先辈故居》、《李处士郊居》中也时有提及“襄水”、“襄阳”之处,如诗句“门前襄水碧潺潺”(《秋晚访李处士所居》)、“襄阳无限烟霞地”(《陈先辈故居》)等,诗歌《襄州汉阳王故宅》也当写于其时。故以上诗歌均可证皮日休是回过襄州的。而且,据其诗句“凉风相引绕亭台”、“三径引时寒步月”来看,诗人所描绘的皆为秋日之景色,那么崔璞咸通十二年春日离任,皮日休于其后返回襄阳,时令为秋日,也是情理之中。又据相关史书的记载,皮日休于咸通末入朝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之后,均没有再次回过襄阳故乡。且乾符年间社会形势愈加紧张,此时皮日休即使返回故里,当也不会创作出如此充满情趣、生活宁静的诗篇。

综上笔者认为,咸通十二年春崔璞离任苏州后,皮日休离开吴中,返回故乡当是可能的。

[1]彭定求,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2]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皮日休.皮子文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闻一多.闻一多全集[C].北京:三联书店,1982.

[5]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6]林世远,冯汝弼.姑苏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7]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吴廷燮.唐方镇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9]李福标.皮日休交游中的几个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1996,(3).

[10]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J].四川大学学报,1955,(2).

[11]郭义淦,郭义涛.皮日休籍贯考[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5).

[12]马丕环.皮日休年谱会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6,(1),(2).

[13]王辉斌.皮日休行事探说[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1).

I206

A

1673-2219(2011)09-0020-03

2011-01-27

亢巧霞(1977-),女,河南焦作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襄州吴中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襄州,来了你就不想走
Were Dinosaurs Able to Swim?
“生扭吴中之拍”与“真诗只在民间”的深层次自洽——李开先《宝剑记》“不娴度曲”说新读解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襄州为老干部开辟抗疫空中课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桑榆浩然空中讲堂》正式开播
吴中太湖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