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及其人文精神价值选择之探讨
——以中日两国大学名校校训之文化现象为例

2011-04-07 20:33
关键词:校训人文精神人文

韦 勇

(海南大学,海南海口 570228)

大学文化及其人文精神价值选择之探讨
——以中日两国大学名校校训之文化现象为例

韦 勇

(海南大学,海南海口 570228)

考察了中日两国大学校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比较分析出中日两国大学相近的文化价值理念和相通的人文精神内涵,初步探讨了中日两国大学在日益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大学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培育大学人文精神、实现人文关怀等方面存在着相近或相通的文化价值选择。

大学文化;人文精神;中日比较;价值选择

大学精神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价值的内在体现。大学人文精神不仅表现在大学的文化形态之上,而且更深刻揭示了一所大学的核心价值导向。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人文精神作为其文化价值的内在品质来凝练魂灵,守望精神领地,就不可能形成大学自身统领全局发展的共同精神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就不可能促进大学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内聚人心、外求发展、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目的。笔者曾有幸在2009年秋到日本京都进行访问研修学习,期间从文化学意义上对中日两国大学人文精神的比较中发现,两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形成,无不受到两国长久的文化交流融合的影响,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和背景。由于大学赋有文化与知识的创造、教育与传播的特殊作用,使两国间大学的文化交流显得更为深刻和富有特殊的研究价值。从现代大学的意义上看,大学在产生和传播知识、创新思想、传承文化、培育文明精神、引领社会文化发展走向的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大学如何培育人文精神,彰显文化价值,实现大学使命,这在中日两国大学人文精神的文化比较研究中是可以探讨出一些有益启示的。

一、大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深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追求

日本京都的立命馆大学是一所发展较早的私立大学,建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办学和发展过程中,其学科、专业的发展随着日本社会和环境的变迁已做了许多改革和调整,目前已是日本私立大学中一所较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无论日本社会的世事如何变化,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其一贯坚持的立校之本和办学宗旨却没有丝毫的变化。建校之初,其创立人西园寺·公望就以孟子《尽心章》“夭寿不贰,修身以矣之,是以立命也”(大意为:作为人,有的早年夭折,有的健康长寿,这都是由天命来决定的。所以要在活着的时候努力修身养性,勤奋学习以待天命,尽到做人的本分)中的“立命”所蕴涵的人文思想,作为大学的治学立校之本,这是难能可贵的。创立者提出要把大学作为人才修身立命的场所,倡导“自由与清新”的建学精神,“和平与民主主义”的办学理念,使立命馆大学自创立之初就显现出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在其后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成为了特色鲜明、个性彰显、民主自由、开放发展的学校。即使在二战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其办学理念也未曾改变。经过历史的演进,“修身以立命,和养以治学,自由发展个性,和平创造未来”,已成为立命馆大学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这使立命馆大学在尊重自然的法则、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发展需要的规律中,努力创造学校的国际化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看出立命馆大学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具有厚重的文化支撑力,其中不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重影响。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早已蕴藏着国际化的潜质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较强生命力。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样是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文精神。北大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她的大学人文精神的内质来传承,清华大学则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建造自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而且在长期的办学发展过程中,这样的精神和人文理想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充实和深化,不断为社会文化所认同,成为北大人和清华人共同追求的人文品格和精神价值。

从这样的比较中可以发现,中日两国大学人文精神都有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即两国大学的人文精神的文化根基都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文明,这或许是大学对于人类共同文明认知与认同的一种精神自觉。立命馆大学的“立命”不但出自孟子的《尽心章》,还出自北宋哲人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深刻感言。而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则出自梁启超的讲演《君子》篇,再往前可以推及到更早的《易经》中对“乾”卦与“坤”卦的认知与解释。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这种以天道喻人道、以自然之象明人间之理的认知方法,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自然之大道明做人做事之真道的人文价值。中日两国大学人文精神所表现出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不仅反应了两国大学的治学者与管理者都有着共通的文化理念,同样还有着共通的文化价值选择和追求。这种文化价值选择所体现的便是中日两国大学对于源远流长的文明文化的共同认知和人文关怀,而且体现了现代大学的文明发展及其文化的传承,这必然是对传统文化文明的共同价值回归。

二、大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有着浓重的尊崇自然法则和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

毋庸否认,一所大学的人文精神往往集中反映在这所大学的校训里。值得关注的是中日两国大学的校训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文精神,都表现出了相近或相似的尊崇自然法则和追求符合“天道”,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由、民主理想。京都大学的校训为“自重自敬,自主独立”;明治大学则以“权利自由,独立自治”为自己的文化精神追求;早稻田大学提出以“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为己任。而北京大学则提出“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陈独秀)作为自己的文化精神价值追求,后来这种人文精神为北大校长蔡元培概括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继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成为了北大人共同遵从的人文精神。事实上,自由、独立、民主所反映出的人文精神理念就是一个道字,即天道、自然之道、宇宙之道。以此道来还人之本来面目,以此道来教化民众,濡养人心,施之以教,明知以心,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这在两国大学的人文精神中是表现较为突出的一个共同点。

大学是人类文化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守望地。大学的知识分子更是它所在的那个时代社会人文精神文明的守望者。中日两国大学的人文精神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是源自大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人的自由精神解放,它不但从封建专制的体制中把人的体能解放出来,而且从中世纪神学的禁锢中把人的心灵世界解放出来,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另一方面由于中日两国文化有着相近的传统和影响,大学的人文精神在社会生活走向现代化的时候,又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思考着现代工业文明究竟要把人带向何方?人的精神家园现实的和终极的归宿又在哪里?带着同样的疑问,中日两国大学的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把命题放在了自由、独立、民主的天平上来思考。知识分子期望着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和现实问题的民主解决。事实上,中日两国大学的知识分子们内心深处的文化根源,还是来自天人合一的人文理想,即尊崇规律来谋求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和谐性。这种和谐性就在于人道合乎自然的法则发展,而自然的法则就要合乎宇宙的法则和规律,人的现代化发展与天道(自然规律之道)不相适应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发展是与人性相和谐的,而不是反人性的,更不是反自然之规律的。因此,北大尽管后来提出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但本质上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的现代演绎、延伸和发展。而京都大学的“自重自敬,自主独立”的校训,以及明治大学的“权利自由,独立自治”的校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却也有意或无意之间与北大的人文精神走进了共同的价值范畴。归根结底,这样的人文精神体现和相近的文化价值取向,事实上都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教育功能最初始的价值定位,即“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文情怀和理想判断。这其中的“道”,即是“天道”,也是“人道”,更是“天人合一”之大“道”。传“天人合一”之道以承正统,授道体之学以成安身立命之业,释性明道义之法以解现世之迷惑,这应该看做是现代大学治学为师者的神圣天职,也是大学精神价值守望的根本,更是大学人文精神本质追求的文化内涵所在。

三、大学文化所展现的人文精神是对于现代化改造中人的心灵关怀

中日两国大学的人文精神都表现出了浓重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与使命。大学的使命在教育,教什么,育什么,这是大学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在共通的文化传统和相近的文化背景影响下,两国大学的管理者们不约而同地在修身立命和濡养心灵方面给大学精神注入了高度的人文关怀和认知。通过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文化养成,培育独立的人格、自由的个性、民主的精神,这始终是两国教育家们自始至终所关心的教育本质问题。只有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才能使社会在文明、进步与和谐的轨道上健康发展。这也体现了中日两国大学文化和人文精神所深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现代大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的现代化,以及现代化背景下的国际化,它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日益现代化发展之后对于国际空间进一步拓展的表现。对于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日本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通用型人才,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日本高校进一步提出大学要培养“国际公民”、“国际市民”的概念。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中国教育界提出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无论两国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概念是否一致,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现代大学的发展和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适应日益国际化条件下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这样的大学教育才能于国有益,于家有益,于人有益,实现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在这人的和谐发展的背后起决定和支撑作用的,则是和谐的大学人文精神。这种大学人文精神所孕育的是人与社会现代化发展之间构建起来的人文精神的和谐,同时,更是人与自然精神的和谐。

现代大学人文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再造。所谓“再造”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创新之力,传承文化精神的源流。即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新力,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使其精神活在现代社会。一方面传统文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然秉承着传统的优良的人文精神。实现这样的“再造”是不易的。中日两国大学由于有着相近的文化影响,其在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是一致的。所幸的是,两国大学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始终有着相近的文化价值选择,即既保持着文化传统中人文精神的精髓,又学习了西方的新科技、新文化的长处,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实现大学人文精神的现代化,在这一点上两国大学的管理者有着不谋而合的相近理念。日本立命馆大学初创之始正是日本“脱亚入欧”的社会改制、发展现代工业的重要时期,此时大学的创立者们却引用中国孟子的思想学说作为大学自身的办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指南,实属不易,虽然之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改制,但其办学宗旨始终不变,延续了100多年,坚持把大学办成青年立命修身的场所,使立命馆大学一直以“自由与清新”的建学精神、“和平与民主主义”的办学理念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身有特色的“修身以立命,和养以治学,自由发展个性,和平创造未来”的大学人文精神内涵。由此可见,深扎于日本文化根基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其步入日本大学人文精神的殿堂之后,便已成为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石。这是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的。而今天已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大学,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学人文精神理念,也曾经造就了一大批铁肩担道义、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中国仁人志士。正是秉承着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价值理念,中国的大学同样在传承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血脉气息和人文精神。可见,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中日两国大学的知识分子在相同的文化价值背景下,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就是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人文精神逐步地传承下来,并加以弘扬光大。

现代大学文化的精神本质在于实现人文关怀。在国际化的背景下现代大学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如何把人教化成为文明和谐与智慧发展的人。这应该是大学的人文精神经久不衰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所在。所谓文明的人就在于自觉用传统的文化文明精神启迪心灵,开启心灵世界找回自己心性本真的源和流,而不为现世的横断面上浮躁的物欲洪流迷乱和走失了自己,这是人的文化力的内在显现。而和谐的人,同样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要求人在心灵文明精神的引导下基于现实的需要而构建指向和谐的环境关系和发展空间,人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越是现代的大学教育,越是要促进人的现代意义上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也就是传统意义上“天人合一”的和谐。这种和谐本质上是对人的精神的关照,对心灵的慰藉,更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理性和现实价值的关怀。事实上,在日益国际化的条件下中日两国大学都受到共通的文化价值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对现代意义上的青年学生在现实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人生生涯的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教育,而在人文精神的濡养方面,更多的是通过无形的大学文化以及这种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作用,对大学所培养的学生产生着深远的乃至终生的精神影响和人生价值引导,甚至是心灵内在品质的再造和升华。对青年学生如此,对大学的教师如此,对在大学的管理者和从业者来说同样如此。可见,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于大学构建什么样的文化,在于大学文化培育什么样的人文精神,更在于大学怎样对人的心灵世界的塑造和精神文明的引导。由此观之,大学文化及其人文精神价值选择在于对人的心灵教化,实现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吴晓珉]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articular cultural phenomenon,university mottos,in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universities,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ir similar cultural value notions and interlinked humanistic connotations,and,through which,it also discusses the similar and inter-related value preferences of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modern university culture in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ge,university humanism cultivation and humanistic solicitude realiz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

Key words:university culture;humanism;Chinese-Japanese comparison;value preference

The Value Preference of Universities’Culture and Humanism Highlighted by Their Mottos——Taking Mottos of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Famous Universities as Example

WEI Yong

(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G 04

A

1004-1710(2011)01-0112-04

2010-11-19

韦勇(1962-),男,广东信宜人,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校训人文精神人文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