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炜棋
将壮族传统体育“花炮”引入桂西高校体育的思考
秦炜棋
壮族“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壮族同胞的喜爱。结合桂西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资源以及桂西高校体育教学设施滞后、体育课程单一的特点,将壮族传统体育“花炮”引入桂西的高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不仅符合国家“让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之精神,也对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壮族;花炮;桂西;高校体育;传承
桂西地区主要有壮、瑶、苗、彝、仡佬、回等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80%以上,是广西壮族主要的聚居区之一。由于桂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造就了桂西地区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体育娱乐活动。其中,在农历三月初三或秋收后举行的“花炮”是壮族独特的融体育和娱乐为一体,集节庆与竞技于一身,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桂西高校主要集中在广西百色市,目前有2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大约2万多人。桂西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高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教学设施滞后、体育教学内容单一这是桂西高校体育教学的共性,又受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制约而忽视了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这赋予高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高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体育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将壮族传统体育“花炮”作为校本课程与壮族聚居区的高校体育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高校体育多样化,打造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而且对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1.“花炮”起源。“花炮”是流行于广西壮族、侗族和仫佬族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据资料记载,“花炮”源于广东,后传至桂、黔、湘三省交界地区,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壮族“花炮”的起源大致有三:源于醮会迎神、源于歌圩及源于求子。
2.“花炮”比赛器材及竞赛规则。“抢花炮”的器材主要有:花炮,直径为14cm,厚1.5—2 cm,重150—200g的胶质圆饼。送炮器,是能把花炮冲上15m高,又能发出鞭炮声的一种发射器。花篮架,高80cm,内沿直径为30cm,下底直径为15—20cm,约高20cm,放在离端线中点3m的炮台区内,可用任何材料制成。
“花炮”不仅是广西区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该项目的比赛在长60米,宽50米的场地上进行,参赛双方各有8名运动员。全场比赛共4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如比赛结束比分相等,则进行决胜期,决胜期比赛为6分钟,分上下两个半时,中间不休息。花炮由场地中央发射,比赛开始,双方争夺花炮,争取将其送入对方的花篮内而得1分。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得分高的参赛队获胜。
1.具有健身功能。“花炮”运动有较多的身体接触,要求队员有较好攻防转换能力。双方队员要运用跑、跳、投、抱、压、转等多个技术动作,采用传递、掩护、假动作等战术单人突破或多人配合组织进攻,机智、灵活地来达到自己的战术目的。“花炮”比赛激烈,对抗性强,实质上是比速度、比力量、比勇敢和机智,只有那些体力、智力强者才能获得胜利。因此,它对强身健体起着积极的作用。
2.具有社会功能。“花炮”来源于社会生活,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其精华得以传承下来。它不仅仅是一项民族体育活动,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壮族同胞通过“花炮”搭建的平台,跨越地域限制,与不同地域的本族或外族进行交流沟通,既满足族员的心理和身体的各种欲望,也丰富族群的社会文化生活,还有利于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3.具有娱乐功能。壮族每年春节或农历三月初三都会举行盛大的节日,其中“花炮”会作为重要的庆祝节目,此时“花炮”凸显的不是竞技功能,而是人们娱乐身心的一种外在表现,与其他节庆活动一起,作为不可剥离的民族传统文化被展现出来。
1.高校引入“花炮”的成功先例。“花炮”作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众多高校中已成为学生素质培养、实施快乐体育的一个重要课程,例如北京、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的20多所高校已经把“花炮”作为大学生选修课内容并出台相应的《体育教学大纲》及体育教学计划。因此,随着国家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桂西的高校引入“花炮”只是时间问题。
2.桂西高校引入“花炮”的优势。“花炮”易引入。桂西地区是壮族聚居区之一,有4所高校,其中大部分学子是桂西本土的民族儿女,他们从小受本土文化的熏陶,热爱也易于接受本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花炮”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花炮”群众基础广泛,易于推广普及,可以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方便易行、轻松有趣地开展,且参与性强,竞技性弱,既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这不仅能开创桂西高校体育发展史上的先河,也将使民族体育之花在桂西高校体育教学中得以绽放,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良性发展。
“花炮”易开展。“花炮”对场地要求不高,普通足球场地就可以满足教学。器材方面,“花炮”为彩色胶质圆饼,不易损坏;花篮架也是价格便宜且经久耐用。发炮器在无法配置的情况下,采用手抛发炮也是可行的,整套器材所需经费较少,对体育经费较紧张的高校来说,“花炮”是一项既简便又经济的运动。
“花炮”易学习。比赛采用投币方式选定场地,选定场地后,由裁判员带领比赛队员人场,站在发炮区外等候比赛。当司炮员在炮区中心点响炮时,比赛开始。抢得花炮的队,可用传递、掩护、假动作、奔跑等方法,力图将花炮攻进对方炮台区;另一方可用拦截、拉手、抱腰等方法力图抢到花炮或阻止持花炮运动员前进。持花炮运动员越过端线进入对方炮台区,把花炮投入花篮即为得分。其规则简单,技术动作易学。北京有高校的教师进行过“花炮”实验教学,通过2次实验课的教学,80%的学生对规则和技术动作较了解,75%的学生对“花炮”感兴趣。结果表明:教师讲解示范简单,大学生接受快。“花炮”作为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与个人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很受学生欢迎。
3.师资力量完备。高校体育教师均是体育院系毕业的体育专业人才,在校期间系统的学习过各项课程,有专业的教学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为高校引入“花炮”,提供了师资力量保证。虽然“花炮”是较陌生的运动,但规则相对简单,普及速度快,高校的体育教师只要深入研究并接受简单培训和学习,就完全有能力胜任“花炮”的教学工作。
4.高校引入“花炮”的途径。高校体育课是引入“花炮”的重点。根据情况将“花炮”纳入体育教学的内容范围以内,并与高校的体育课对接,开设“花炮”选修课及体育系的专业课,有层次、系统的普及推广。
高校每年的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节是普及“花炮”最便捷、有效的途径。校运会和文化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校园为平台,学校提供组织和资源便利。一可利用校运会增设“花炮”比赛,展示体育教学成果;二可借助校园文化节开展全校性的表演和“花炮”知识普及,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参与其中。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训练基地的设立及高校间社团的交流将促进“花炮”水平的提高。目前,桂西地区高校中的百色学院,已组建7支少数民族传统训练队,如组建“花炮”队并通过集训队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本系的同学推广“花炮”运动,经常组织同学进行课余群体活动,不但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也能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学生加入“花炮”队,为“花炮”队输送新鲜血液,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高校社团是各校学生进行交流的桥梁,通过此桥梁进行体育交流,利于提高“花炮”运动水平,避免“一枝独秀”“闭门造车”的情况发生。
1.丰富体育教学,推动社会参与。“花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是易于开发的民族体育资源,运动趣味性强,形式活泼,具有健身性和科学性。不仅给高校体育教学增添了活力,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运动选择,而且使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随着高校体育的开放与丰富,“花炮”将通过学生传播和交流,辐射到社会,影响社会体育的行为方式,成为推动社会参与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发展动力。
2.利于传承民族文化。桂西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民族体育,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在高校体育大力提倡“淡化竞技、娱乐身心”的改革趋势下,高校作为民族文化传承载体之一,将“花炮”引入桂西的高校,把它贯穿于高校体育之中,切实有效地开展教育,不仅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同时对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3.开创桂西高校体育的特色。桂西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开创“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体育特色,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充分发挥壮族聚居区的地理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让学生耳濡目染,将“花炮”作为一种体育文化深深地根植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之中,使“花炮”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更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这正是桂西地区高校体育的特色和独特的办学风格之所在。
[1]韦晓康.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2]孟峰年,钟全宏,陈青.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郭赤环,赵建林.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文化创新[J].体育学刊,2004(1).
Abstract:“Huapao”is a traditional Zhuang Nationality sport in Guangxi province and is warmly welcomed by Zhuang people.Considering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it is developed as a school based course,which enriched the contents of PE course.Since lack of inefficient sports facilities and the features of P.E.courses,this program is regarded as a policy of introducing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to school and a heritage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Zhuang Nationality;Huapao Sport;western Guangxi Province;P.E.in universities;heritage
Class No.:G852.9Document Mark:A
Consideration of Introducing the Traditional Sport of Zhuang Nationality“Huapao”into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Parts of Guangxi Province
Qin Weiqi
G852.9
A
秦炜棋,助教,百色学院体育系,广西·百色。邮政编码:533000
1672-6758(2011)04-0151-2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