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寓于高师生历史教育探析

2011-04-07 15:37丁爱梅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师生

丁爱梅

民族精神寓于高师生历史教育探析

丁爱梅

民族精神教育实施原则具有渗透性、渐进性、时代性。在高师历史课中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可结合中国历史教材、乡土历史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进行。高师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任重道远,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握好时代的脉搏,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民族精神;高师生;历史课;教育探析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风貌的意志和品格。”[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反映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丰富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胡锦涛同志说过,“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因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当代高师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由于高校历史课在弘扬和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及对高师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特别作用,因此,强化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崇高使命。

一 民族精神教育实施原则

1.渗透性。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功能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它追求的是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要求历史教师在准确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这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但是,学生一旦领悟,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必定要深刻、牢固得多。

2.渐进性。历史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量不一定大,但一定有。这种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民族精神渗透的渐进性。

3.时代性。民族精神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范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古代,民族精神是同各民族的不断融合和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相联系的,反对分裂、抵御外侮、维护统一是其主要特征。在近代,中国人民为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万众一心、前赴后继,自强不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体现。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张思德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时代形成的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开放精神、竞争精神等等都是不同时代人们对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二 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

1.结合中国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旗帜,也是民族精神培养的核心。了解祖国辉煌和曲折的历史是爱国主义的前提,如果没有对伟大祖国历史的了解就谈不上爱国主义,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中国历史教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中国古代史教学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先哲们的聪明睿智,仁人志士们的舍生取义,从而产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重点强调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自豪、自信的感情;中国近代史教学应重点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过程,从而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热情歌颂中国各族军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勇于反抗、同仇敌忾、追求独立解放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这段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现代史教学则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学生高度认同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2.运用乡土历史资源,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文化悠久,尤其是两汉文化名扬海内外。课外活动时间,借助徐州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观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徐州博物馆、徐州民俗馆,使学生通过大量真实可感的历史文物了解家乡,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爱我家乡、爱我中华的强烈情怀。另外,还组织学生查阅奎河、故黄河的相关资料,了解徐州地理概貌的历史变迁;组织学生走访徐州名人、参观名人故居,了解名人的奋斗足迹,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效仿名人奋发图强,为家乡争光,为祖国争光。

徐州还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王杰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矗立于古彭大地,借此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的教育,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

3.举办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加强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历史教师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还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专题性活动,这样教育目标明确,更具有针对性,收效会更好。(1)手抄报比赛:如在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时,举办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搜集、编写相关资料时重新体验到当时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2)专题讲座:如端午节前举办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标题的专题讲座,介绍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及忧患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3)专题故事会比赛:如通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讲述比赛,使学生感知我们祖先那种开天辟地、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历史典故苏武牧羊、岳母刺字、闻鸡起舞等讲述比赛,让学生感受祖辈们追求真理、忧国忧民、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三 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1.加强高师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任重道远。

由于高师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年龄大多在十六岁至二十一岁之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将来又肩负着传承文化、教育祖国未来、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因而加强这一群体的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而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些高师生在思想观念上的表现是令人担忧的:一是更多关注个人的物质利益获取和享受,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民族自强心下降;二是忽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更注重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民族自尊心受损;三是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讲不出“三皇五帝”,说不清中国经历了多少朝代,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强盛,看不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和智慧,感受不到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价值,民族自信心低落。面对这种现象,作为历史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利用课堂教学、专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向学生传播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用民族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感和自信心。加强高师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任重道远,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教学,全校教师都应该行动起来,将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长期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这样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2.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握好时代的脉搏。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民族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要求我们在弘扬民族精神时更要培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强求富的民族精神,以去除传统的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旧习,从而加快国家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扑面而来,大国之间的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民族精神教育应拓展到培育学生的开放精神、竞争精神、兼容精神、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等,以使民族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为历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理论水平,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紧紧把握好时代的脉搏,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3.民族精神教育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优美高尚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高师生的健康成长,培育高师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因此,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把高师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纳入当前正在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高师生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利用校园的标语、板报,让学生时刻处在身临民族精神的语言文字育人氛围之中;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文史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和心得交流会,不断丰富学生的中华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学校网络文化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建设网上民族精神教育平台;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开展以民族精神教育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高师生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民族精神教育的基地建设、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学习、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都不只是在封闭的校园内,而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家庭、教育基地、企业、事业单位,特别是政府部门、文化部门等应该主动承担义务,为开展高师生民族精神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在人员、场地、资金等方面积极配合。同时,要深入持久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在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改变过去采用划书、背书和纯粹的理论说教等灌输式教学方法,要联系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民族意识和情感体验,牢固树立爱国、和平、团结、开放、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真正发挥历史学科以德育人、以史育人的独特教育作用。

[1]夏伟东.在未成年人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两个理论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4(5).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NationalSpiritsLyingWithintheHistoricalEducationAmongtheStudentsFromTeachersSchool

Ding Aimei

The implementing principle of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permeability , gradualness and epochal character.The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teachers school can be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Chinese history textbook ,historic resources and other kinds of monographic activities.The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teachers school shoulders bears great responsibilities. It is essential to grasp the pulse of the times and to create a good campu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o enforce the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national spirit; students from teachers school;history course;education exploration

丁爱梅,副教授,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徐州。研究方向:历史教学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邮政编码:221004

中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委托项目1号课题(08SZ1003)子课题

1672-6758(2011)04-0009-2

G641

A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