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力的优化

2011-04-07 15:37
关键词:政治大学生

杨 媚 乔 毅

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力的优化

杨 媚 乔 毅

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最重要的平台之一。网络扩大了大学生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精神,扩大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影响力,但不当使用网络也会造成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失范等问题,应该通过思想教育、社会实践、舆论宣传、法律规范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有序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力。

网络;政治参与;动力优化

进入网络时代,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参政议政,其政治参与的方式、途径和影响力,同传统方式有了很大区别。当前,认真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问题,引导大学生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力,对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网络成为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充分利用网络传媒是当前政府实现高层领导与基层民众对接的重要渠道。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做客网络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在网友中引起极大反响,胡锦涛同志更被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第一号网友”。胡锦涛同志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政务信息在网上公开,从中央到地方,许多官员已经尝试“在线办公”,网络成为民众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而当代大学生正是其中的主力军。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57亿,居世界第一。2010年9月10日,新浪发布《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目前,95%以上的在校大学生都是网民,平均上网时间18.3小时/周,是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上网时间最长的群体,对互联网的依赖度也最高。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的主渠道。大学生登陆各大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了解国情,学习国家大政方针,关注社会热点,获得最新的政治信息,利用论坛、公告牌、电子邮箱等网络空间就国家政策法规,社会经济、道德、文化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愿望,其政治参与的主体性在网络参与中彰显,独立的政治人格渐渐形成。

二 网络平台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利弊分析

1.网络扩大了大学生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精神。

在网络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自由查询政府的各种非机密信息,了解政府服务计划及实施情况,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主动、直接、便捷。例如,在汶川大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灾害事件中,网络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灾情、伤亡人数、募捐钱物、堰塞湖等等,大学生只要登录网络就能获取这些信息,在充分满足知情权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政治判断。此外,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电子邮件、QQ、EMS等网络工具,大学生也可以在线交流,寄托政治情感,表达政治意愿。据CNNIC最新调查,2010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大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新闻,参政议政成为一种潮流。

2.网络的互动性、即时性,为短时间、大范围形成网络民意,扩大大学生的政治影响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出反应。如汶川地震发生仅18分钟,新华网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玉树地震发生5分钟后,当地居民就利用手机微博发出了求救信号。通过这些亲历式、即时性的报道,大学生们第一时间应用网络平台对这些重大事件进行了参与。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中国军网“国防论坛”等一些知名论坛上,一周内的发帖量就达到数万,有的甚至数十万。网上救援、赈灾、悼念,几乎在所有论坛呼应展开,使正面观点在与其他各种观点的交锋碰撞中主导了网上舆论,形成了中国主流的网络民意。他们的意见汇聚与表达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这些事件的进程。借助网络平台,大学生发挥出了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3.不当使用网络会削弱大学生的有效政治参与。

首先,网络信息杂芜容易诱发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错位。“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大学生仍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在网络海量信息面前,往往作出错误判断。反映在政治参与中,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易被敌对势力散布的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言论所蒙蔽,导致背离社会主流政治文化。其次,过度依赖网络会削弱大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青年学生对网络在线参政的迷恋,会使他们忘却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世俗和利害关系,一味按照电脑逻辑程序进行操作,导致思维定势化,如果缺少现实政治实践行为的调整,很可能造成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适应和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所适从。再次,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可能导致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失范。在网络中,行为与责任分离,使某些大学生暴露出滥施、言语放纵等在政治参与中不负责任的倾向。

4.网络自身发展有许多亟待规范的地方,影响大学生的有序政治参与。

当前我国网络管制技术仍不成熟,管制盲区大量存在,相关法律的建立完善,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微博作为传播工具,只要一条信息发布出去,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它是现场直播,不可能事先审查,管理者也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微博都删掉,这是微博对网络管理制度的一个很大挑战”。各种在现实生活中引起道德缺失、违法犯罪的问题,基于网络的特点,在互联网上都更容易滋生。如借助搜索引擎搜索感兴趣的相关信息,就非常容易“越界”,侵犯别人隐私权。从网络虐猫事件,到“铜须门”网络丑闻,“功夫少女”照片事件等,人们在惊叹“人肉搜索”强大威力的同时,对它的存在也深感忧虑。借助网络一方面可以广泛发动人际网络的力量,把“互助、分享”的精神发扬光大,但如果应用过分,又会激化矛盾,造成侵权甚至触犯法律。

三 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力的路径选择

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力机制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其内部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同外部诸因素之间的有机关联性,和因此形成的因果联系、运转情况,在动力机制运行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建立符合国家高等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当代大学生鲜明特点的网络政治参与新机制。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是认清网络世界纷纭复杂政治现象的根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时刻心系祖国、心系人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追求融入民族共同理想,这样才能提高境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基本国情、政情的学习,了解世界大势,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各种政治现象,做出正确的政治判断。

2.加强社会实践,把网络政治参与同现实中的政治实践相结合。“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不能单纯看政治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实际能力,看处理社会政治事务的实际水平。”网络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的“知”,不代表现实社会中的“行”,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才能促进大学生把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精神和实践动力,培养出亲自动脑、动手处理社会政治事务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采取专业实习、军事训练、勤工助学、劳动教育、假期“三下乡”、大学生挂职锻炼、社会考察等方式,拓宽实践教育渠道,使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现实政治生活,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做到网络政治参与同现实政治参与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上的有序政治参与。

3.加强网上主流舆论引导,占领网络文化阵地。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充分发挥各主流网络媒体,各级党政事业单位、高校门户网站的主导作用,做活、做强重点媒体网站论坛,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通过主流的声音,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尤其对重大、敏感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和社会突发事件等应该给予必要的“软引导”,使热点和敏感问题通过论坛交流等方式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思考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4.加强高校的教育管理职能,规范、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高校作为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最重要机构,面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应该正确认识,积极应对。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规律特点,加强政治参与的基础教育,逐步建立、完善适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的网络政治参与制度,鼓励和发展形式多样的网络言论平台,引导大学生积极、自由、合法、有序地通过网络发表言论,参政议政。与学生网民形成高效的“诉求—反馈”机制,及时对学生的网络表达作出回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妥善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畅通沟通渠道,成立管理学生网络行为的专门机构。

5.加强网络立法与管理,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应该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把不健康、不和谐的内容第一时间清除出网。此外,应该高度重视以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规范网络行为,不断加大网络立法的力度,培养一批网络执法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规范双管齐下,构建严密的网络平台防线,从各个环节遏制不良信息传播,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1.

[2] 李长春.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 2009-12-17(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微博营销产业化“关注”度成企业双刃[EB].http://money.163.com/10/1231/09/6P7LN7OM00253B0H.html.

[5] “人肉搜索”:价值分享还是网络暴力[N].解放日报,2008-06-4.

[6]宋香云.论电子化政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J].行政与法,2004(4):14-17.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DynamicOptimumoftheNetworkPoliticalParticipationofCollegeStudents

Yang Mei Qiao Yi

Networ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Network expands the right to know and the right to express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it has disadvantages. We should optimize the dynamic of the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ideological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publicity and statute.

network ;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dynamic optimum

杨媚,硕士,讲师,德州学院社科部,山东·德州。邮政编码:253000

乔毅,硕士,讲师,德州学院历史系,山东·德州。邮政编码:253000

德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与德州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研究”(No.318063)

1672-6758(2011)04-0005-2

G641

A

猜你喜欢
政治大学生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