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如
“理性选择”理论视阈下农民收入结构优化研究
——以黄山区谭家桥镇为例
刘玉如
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视阈出发,分析在旅游占主导的谭家桥镇农民收入结构的特征,并指出该镇调整农民收入所具有的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最后,希望通过此理论分析对今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收入调整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理性选择”理论;农民收入;结构优化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谭家桥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就从五年前的3328元增加到现在的6694元。农民收入增加的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水平,因而,借助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了解乡村中农民的收入结构,可以更好地为该地区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理性选择”理论是社会学借助经济学观点来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性是行动者所期望从多种可能的行动结果中获得的功利函数。”[1]该理论是建立在几个假设基础上的:1.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一个追求者;2.在一定的情境下有多种不同的策略可供选择;3.行动者认为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4.在行动者的内心对于这些选择有一定的偏好。由于理性选择理论是借用了经济学的一些原理,所以“不同的行动(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2]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谭家桥镇综合分析了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其农民收入结构从最初的仅靠农业收入的单一模式调整到现在的以旅游、农业、副业为主的多元收入结构模式。那么,从“理性选择”理论视域出发,该镇农民收入结构优化的特征如下。
1.从传统的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单一收入结构到多元综合的收入结构。因为传统农业种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所以谭家桥镇的大部分劳动力都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和油菜为主,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只能依靠农业性收入,收入结构单一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因此得到大大的解放,除了耕种,农民可以将多余的劳动力投入到其他经营当中,在理性的比较之后他们往往选择最利于自己的方式,便形成多种经营方式结合的模式。如今,谭家桥镇已经形成了传统农业、家禽饲养、经济性作物种植以及与旅游业相关的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收入格局。据调查,在该镇农民的收入中,来自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大概占45%,来自工资和劳务的收入大概占35%,其他(服务、运输、经商等)则占20%。
2.以旅游开发为先导、辅助产业为支撑的新产业格局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结构优化的“新引擎”。如今,生活在黄山景区的人们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周边小镇却因游客的忽略,旅游业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谭家桥镇长期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但这并不说明它们没有发展的资源和潜力。谭家桥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丰富,若将这些资源妥善利用,势必会给小镇带来发展。“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尔曼认为一个行动系统主要有两个要素即行动者和资源,一旦拥有了别人所需要的资源,自然会为自己带来利益,也就带来了话语权。近年来,该镇理性分析了自身的优势,逐步走上了发展旅游的道路,开发了如石门峡、普仁滩、黄帝源等景区。
同时,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与相关产业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其中包括餐饮、酒店以及各种服务业的兴起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将牲畜进行深加工以及将茶叶包装出售是旅游产品开发中两个不错的做法,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转化能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逐渐形成了旅游开发为先导、辅助产业为支撑的新产业格局。
3.从个体行动逐步走上组织化经营是农民收入结构调整的新途径。“理性选择”理论相较于“社会交换”理论来说更进一步,在于它所考察的是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科尔曼指出,最简单的交换关系是两个人交换资源,这种资源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通过对谭家桥镇的了解,单纯的个人交换和选择力量太小,在整个市场上获得不了所谓的最大利益,于是农民将个人的经济行为逐渐转变为多人联合的组织化经营方式,不管是从资金还是从人脉上都具有更大的优势。在这样的理性选择之下,市场的规范引导了个人的行为,决定了个人的利益,从而也就进一步规范整个社会行为。
科尔曼在分析社会交换系统的时候,引入了“社会最优状态”的概念。在“理性选择”理论当中,行为者最大效用原理只是针对行为者而言,而“社会最优”则针对的是系统层面,“如果双方自愿交换没有外在影响的资源,双方均能获得较多的利益,没有任何一方被伤害。如果这种交换发生在非竞争性的结构中,交换率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在这种结构中,所有使双方获利的交换完成后,便达到一种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就是社会最优”。[1]谭家桥镇正是在综合各种资源和人文环境条件之下,寻求一种社会最优。
1.区位优势。谭家桥镇坐落于黄山脚下,沿袭传统的徽文化,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这些丰厚的区位资源是黄山区周边小镇农民收入结构调整的最佳优势,选择以旅游业为依托进行发展是最有利于该镇农民发展的一大选择,它可以作为黄山旅游高峰期的后备基地,帮助缓解旅游压力。
2.资源优势。在整个小镇逐步进行农民收入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仅仅依靠黄山独具的区位优势还不足以让农民的生活得以改善,这还得依靠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是黄山的四绝,而对于黄山周边的这个小镇来说,石门峡、黄帝源等景区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富有深刻的人文情怀。黄山地区温和的气候资源,不但有利于旅客的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而且还有利于茶叶的生长,黄山毛峰、聂家山兰花茶、太平猴魁等都是畅销省内外的知名茶叶。利用丰富的水草资源,人们开始了家禽的饲养,还有人利用水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如普仁滩戏水漂流等。
3.政策优势。黄山景区的人们因黄山的旅游业而不断富裕,而其周边小镇却见效不大,面对这样的困境,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黄山周边小镇的建设,积极引导周边村镇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鼓励各地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并且对于投资企业给予优惠的财税政策,提倡有能力的人带头创业,增加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的创业提供低息贷款。有了政府的支持,农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黄山区谭家桥镇的农民收入结构因合理利用自身优势而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农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成效,这就为我们在增加农民收入,优化收入结构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范例。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要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多管齐下,长效发展。
1.坚持农业生产,稳定经济根基。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根本。要加快农村的发展,就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增加效益。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基础上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各地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发展适合的农业经济作物,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要“立足现实,植根产业,抓住机遇,使农业科技和农业的需要、农民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科技进步支撑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4]同时还应该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应该建立开放、自由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完备的信息化渠道,以便根据市场要求及时调整农业生产。
2.突出龙头产业,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谭家桥镇依托黄山风景区,在发展和完善旅游产业的配套设施,形成集宾馆、餐饮、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以及相关产业的完善化系统化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不仅提升了旅游的品牌,而且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土特产品加工制作,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和制作。所以各地在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应注重培养龙头产业,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以龙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以相关产业促进龙头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发展。
3.立足特色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谭家桥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产业和道路。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谭家桥镇致力于茶叶生产的集中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将原先单户生产的模式扩大为集中生产,提高茶叶成品的质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大了茶叶产品的品牌宣传力度,增加了茶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养殖业技术投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创造了产品的特色,找到了固定的市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样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成功产业体系也为各地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示例。各个地方在加快农村发展的步伐时要理性分析所存在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并利用已知的资源,努力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加大市场运作,提升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4.提高农民自身生存技能,积极鼓励创业和就业。当土地因建设不断被征用之后,谭家桥镇很多农民失去了长期生存的工具。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当地建立了很多培训和教育机构,帮助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多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也有很多人学习了新技术外出打工。“农民的非农经济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劳动力输出与发展非农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5]所以,要想在整个市场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增加自己的资源,而对于农民来说增加自身的素质也就是增加了自己的资源。各个地方都具有自身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在农村,发展的空间有很多尚未被挖掘,所以创业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趁着当下的建设风潮,要敢于挑战自己。此外,外出务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见识更多新鲜的事物,不断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学习了新技术还可以推广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建设做一份贡献。
谭家桥镇农民在面对长期落后的情况下,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不断发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市场体系,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优化格局。以社会学理论关照来看,这正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这对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不仅增加了建设的信心,而且为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实证经验。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在满足社会最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特色产业链,统筹城乡,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创业和就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探寻自身发展的最优化模式。
[1]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76-386.
[2][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15.
[3]何蒲明.湖北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9-73.
[4]高林英.欠发达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6):43-46.
[5]李忠全,王道泽,周祖法,范京辉.杭州市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调查及增收途径思考[J].杭州农业科技,2006(3):5-7.
O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Farmers,Inc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Rational Choice Theory
Liu Yuru
With the Sociology Rational Choice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rmers’,income structure in Tanjiaqiao town where tourist industry dominates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and points out that the geographic location、the resources and policy advantages of this town are all factors affected the farmers’income adjustment.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djust the farmers’income structur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ational Choice Theory;farmers’income;optimization of structure
C915
A
1672-6758( 2011) 10-0096-2
刘玉如,硕士,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云南·昆明。邮政编码:650091
Class No.:C91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