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思维方式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2011-04-07 14:42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

汪 薇

和谐思维方式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汪 薇

和谐社会的构建依赖于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和谐社会理论的精髓则是和谐思维方式。因此剖析和谐思维方式的内涵,探讨和谐思维方式培养途径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为基础,同时立足社会层面不断反思,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思维方式,即真正的和谐思维方式。

和谐思维方式;和谐思维培养;和谐社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迈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物质产品的不断丰富,在为思想文化等精神领域加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对精神领域提出了更多更迫切的现实要求。面对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种种新旧问题与矛盾,十六大报告适时提出了“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目标要求。其后,胡锦涛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主体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这段话在精辟地概括了和谐社会的基本方面的同时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正式形成。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思维是现实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思维方式对人类实践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谐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是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在具体主体的内化,对和谐社会构建这一实践活动发挥着重大影响。明确和谐思维方式的内涵,探寻和谐思维方式的有效培养途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和谐思维方式的内涵

思维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的结晶,与认识和实践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说的“认识”简要来说是指主体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产生的能动的反映。而实践则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对现实世界进行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的社会性的活动。列宁曾经精辟的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2]思维作为一种人类所特有的主观精神活动,一方面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性质和规律性,因此是认识的重要客体之一;另一方面它作为精神性的认识工具之一,更是人类认识得以深化的有力工具。列宁曾将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称为“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3]那么我们也可以把思维方式形象的理解成,攀登“自然现象之网”时对“网上扭结”的一种利用方式。

和谐思维方式作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特殊思维方式有着自己特定的含义。它特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是面对中国社会实践需要产生的既符合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又遵守思维逻辑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

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和谐思维方式是从属于辩证思维的一种具体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方式作为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以“对立统一”为原则的思维方式。和谐思维方式也是如此,它从根本上也是以“对立统一”原则进行思维构筑与运行的。它承认对立面的存在,以及对立面之间既存在着冲突与斗争也存在着联系与同一,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作为从属于辩证思维方式的和谐思维方式却又绝不同于中国以往的传统辩证思维方式,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先进方面。我国以往的传统辩证思维方式诞生于特定年代,革命斗争思维在很长时期内作为主导思维存在。其原则虽然是“对立统一”,但其思维线索却是以“斗争”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传统辩证思维方式认为事物发展过程是由对立到统一,再由统一到对立的辩证思维过程。而和谐思维方式却认为事物发展应由统一到对立,再由对立到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这一将追求“和谐”作为指导的思维方式的产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性的,它是中国社会由革命斗争转入统一发展新时期的发展客观现实决定的,适应当代我国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在理论上丰富了辩证思维的内涵。

其次,和谐思维方式是一种系统论的思维方式。

系统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系统的发展着的。这种系统发展遵循差异协同性、整体优化性以及动态平衡性等规律。和谐思维方式同样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间、客体间以及主客体间关系发展也遵循这些规律。如,和谐思维方式认为只有承认主体间的差异,并在差异中寻找协调统一,才能促进整体的良性发展。《国语·郑语》中写道:“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就是说要承认主体间的差异,在差异中寻找协调统一,促进整体的良性发展。又如,和谐思维方式认为只有构成的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达到和谐,才能达到局部和谐,进而达到整体更加优化的和谐。这便是整体优化性原则了。更重要的是,和谐思维还认为和谐应是一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平衡的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它承认在到达更加和谐状态以前存在着不和谐,而和谐作为一种以长时间衡量的趋近状态,是不断进行着扬弃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绝非绝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即和谐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第三,和谐思维方式是基于社会实践的稳定的社会思维方式。

思维的本质是规律在人头脑中的内化,和谐思维的本质是和谐社会实践规律在人们头脑里的内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作为物质性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活动。这一活动的进行不仅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还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即人类实践能力的制约。人类实践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对实践规律的认识在一定时期内也是较为稳定的。作为基于实践的思维方式虽然可以做到对实践规律有所超越,但也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而和谐思维方式认识分析的对象是社会性问题,指导的是社会性实践,因此它是一种社会思维方式。这种社会思维方式的特征体现在和谐思维的目的在于深入认识社会现象本质,在形成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具有稳定性社会思维或观念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把握、分析、解决社会问题。

二 和谐思维方式的培养途径

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社会稳定发展的新形势下,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改变陈旧观念,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中国社会全体人民关注的重要问题。正视实践面临的种种问题,更新旧有思维方式,学会用和谐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时代对中华民族提出的客观要求。培养和谐思维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培养和谐思维方式的前提。

和谐思维方式是社会进入稳定发展的新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变革必然引起人民观念的变革,而观念的变革也会反过来影响时代变革的进程。因此,在建设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下,要培养和谐思维方式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旧有的斗争思维方式,努力建立以“和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思维方式。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时刻保持解放思想,转变旧有观念,以开放的思维来进行思维运作,是培养和谐思维方式的必要前提。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是培养和谐思维方式的基础。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4]和谐思维方式是和谐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会随着和谐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要培养和谐思维方式必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以和谐思维方式,形成和谐理念,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社会主流思维方式,从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改变陈旧落后思维方式。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是形成和谐思维方式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和改造思维能力与方式,才能有效地培养和谐思维方式。

第三,立足社会层面,以反思的方式审视社会进程,是提升、优化和谐思维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

和谐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思维方式,只有立足于社会层面思考问题,拥有更广阔的思考背景,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顺应客观规律,推进社会发展。而反思是人类超越自身的重要能力,任何时代的根本性进步都离不开人类的反思,这不仅是事物发展客观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极为重要的思想品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不应更不能盲目冒进,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必要反思是不断推动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思过程也是极大提升思维能力,不断完善思维方式的必经过程。因此,立足社会层面,通过不断反思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来提升思维能力,是培养和谐思维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

注释

[1]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主体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0日(第一版).

[2]列宁全集 中文第2版.第55卷[M].1984-1990:142.

[3]列宁全集 中文第2版.第55卷[M].1984-1990:7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5.

[1]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主体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0日(第一版).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纪明.和谐思维的本质和特征探析[J].理论导刊,2010(1).

[4]韩美群.和谐范围多维解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3).

[5]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韩美群.和谐思维方式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年5月15日.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左亚文.和谐文化的内核:和谐思维方式[J].学习与实践,2007(1).

[9]熊进,李志洁.和谐哲学思维方式研究[J].唯实,2009(5).

[10]张瑞忠.思维方式研究概述[J].哲学动态,1996(2).

On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Thinking Way and the Way of Training

Wang Wei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depends on the correct theoretical guidance,and the essence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ory is harmonious way of thinking.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armonious thinking way and to discuss the way of training of the harmonious thought.Only on the precondition of emancipating the mind and changing ideology,an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can the correct thinking way be.cultivated,which fi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harmonious way of thinking;cultivation of harmonious way of thinking;harmonious society

B80-0

A

1672-6758(2011)10-0039-2

汪薇,硕士,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邮政编码:650000

Class No.:B80 -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