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生态的描摹与反刍①
——肖仁福小说论略

2011-04-07 13:57梁振华
关键词:官场作家小说

梁振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官场文化生态的描摹与反刍①
——肖仁福小说论略

梁振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作为一名执著于书写官场生态的作家,肖仁福从剖析官场深层文化结构着笔,聚焦人性深处奴役与反奴役、人性与反人性的纠缠,对官场中人的希望与绝望、高洁与卑劣进行了逼真的描摹和深刻的揭示。与此同时,肖仁福小说通过对官场的权力崇拜意识、圈子意识以及权力异化现象的审视和反思,敏锐地体察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脉象,呈现出官场文化生态的某种制度性缺失及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艰难与可能。

肖仁福小说;官场文化;官本位;现代化转型

Abstract:As a writer sticking to officialdom ecology,Xiao Renfu has focused on entanglements between slavery and anti-slavery in deep humanity,humanity and anti-humanity,and then vividly portrayed and profoundly revealed hope and desperation,nobleness and beggary of those in officialdom from the point of analyzing the fundamental officialdom cultural structure.Meanwhile,he has acutely observed the spiritual trend of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ovels,presented institutional deficiency of officialdom cultural ecology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and possibility of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by examining and reflecting sense of power worship,group consciousness and phenomenon of power dissimilation.

Key words:novels of Xiao Renfu;officialdom culture;official-centered;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在当今诸多官场小说作家中,肖仁福是十分独特的一位。肖仁福的小说“很多是对当前地域文化、官场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态的一种冷峻逼视,是现实合理性作用下产生的荒诞事件的真实反映。它们的书写对象尽管各异,却在深层中直接追问民间文化、官场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时代处境与精神命运,是对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之于民族精神影响的本质探询。”[1]与此同时,长期官场生活的历练和对人性的敏感及长期思考使然,肖仁福在小说中对官场的权力崇拜意识、圈子意识和非主体性思维,以及权力的异化与不合理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审视,对党政官员的权力赋予和运作、监督机制的缺陷表现出了深入的思考,为人们还原官场生态、审视官员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 “官场原生态”的复原

凭借《官运》《位置》《意图》《心腹》《待遇》《仕途》等官场题材长篇巨制,肖仁福成为了新世纪中国官场文学的重镇。与张平、陆天明、周梅森等所谓反腐小说作家不同的是,肖仁福的作品并未“立意”反腐,也不主题先行,更不塑造高大全式的反腐英雄;而是立足于当代官员们的生存现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揭示权力和金钱导致的人性异化,并以娴熟的笔调将官场规则对人们价值观念的毒害进行细腻入微的描摹,深入思考官场腐败屡禁不绝这一奇怪现象的深层原因,借以引起社会对造成这一问题的现实因素、文化传统和体制缺陷加以重视。

在肖仁福的小说中,《空转》和《裸体工资》特别值得关注。细读《空转》与《裸体工资》,不仅可以发现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的名字都叫何铁夫,暗示着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别着力,同时联系起作家自身在财政部门多年的工作经历,可以发现这个人物身上凝结着作家的独特体验。作家的创作虽然不能等同于自身的经历,但是个人生活阅历和个人经验的构成却对作家的创作起着某种潜在的规约作用。在这两篇小说中,作家注重从人物内心深处与外在环境同时开掘,通过何铁夫的行为进而深入到人物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深层,使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何铁夫身上寄托着作家自身的许多经历与未实现的潜意识。在《官运》《心腹》等不少小说中,肖仁福都为我们塑造了官场中的异化者、嗜权者等形象,也并不讳言某些他寄托“好官主义”理想的人物(如《位置》中的高志强、毕云天等)身上的缺陷。但在《空转》和《裸体工资》里通过两个清明廉洁官员在官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某种追求。在这两篇有着某种自传色彩的小说中,我们既看到了何铁夫身上的缺点,例如他一方面攻于心计,另一方面却又十分向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操;更不难发现他是官场中廉明自律的好典型。面对钱如山的贿赂和金石开以卖字名义送来的支票,何铁夫都不为所动。这让“何铁夫心上的感觉就忽然好了许多,觉得自己一下子崇高了起来。他也知道,这是一件十分廉价的崇高感,但至少自己没有被钱如山拉下水,在钱如山面前多少也算得一个小小的胜利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肖仁福所认同的人物形象,他也不藏拙、不遮丑,而是秉持忠于生活的原则,刻画出人物的本来面目。而在这种审丑与审美兼顾的创作中,他也得以反思人物和自己可能具有的某种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青天意识,在与人物的共荣同耻中演绎着作品的思想力量。

在对官场中的权术、虚伪、污浊进行聚焦时,肖仁福并不讳言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有时将全知全能的叙事者明显地体现出来,直接表达对于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但更多的时候,他的作品十分理性,在看似恬淡的叙述中融入反讽手法,从而瓦解官场人士的庄严外表,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产生出强烈的讽刺效果,让读者在庄严与荒诞、严肃与调侃、冷静与批判之中进行着自己的判断。反讽是文学创作中十分常用的手法,它通过同时陈述实际内涵与表面意义的矛盾的方式,来排斥和消解表面意义,在看似对立的话语之中把握住真正的内涵。肖仁福的官场小说习惯在一些贪污腐化的官员身上运用反讽手法,从而解构了因权力而产生的庄严感和神圣性,使之还原为官场生活的一个丑态,一个细节,揭示出官员庸碌、世俗的官场原生态。在《意图》中,肖仁福一方面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对官场生态进行深入审视,将社会转型时期的机遇与躁动、官场的挑战与诱惑、百姓的喜怒和痛楚等进行了宏观的描绘,力图为我们生活的时代临摹一幅“心理地图”;另一方面,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又不断地调整小说的视角,通过“他者”的登场和第一人称的冒出,将一些现象和心理进行了凸显。这种将议论夹入小说的方法得失暂且不论,有一点是毋需质疑的,读到虚伪而腐败的魏德正及下属在幼儿园作秀时,不少读者想必已经义愤填膺,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这时一段杂文笔法颇浓的议论的出现,对这种看似严肃实则滑稽可笑的行径进行了调侃、讽刺,确实令人直呼痛快。同时,肖仁福也常常将含义对比鲜明、落差巨大的情节、场面或者性格志趣相反之人安排在一起出场,将美与丑、高尚与卑污交织在一起,同时加以表现,让那丑陋的面孔和肮脏的行为在读者的目光中被刹那定格,从而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意义和艺术魅力。

二 官场文化批判及国民性思考

肖仁福的官场小说读来时常让人觉得酣畅淋漓,之所以如此,这与作家所秉持的冷峻审视、理性批判的立场息息相关。以现代社会的人道主义、民主精神和启蒙意识来看待官场,自然不难发现官场生态中司空见惯的卑微、奴役、腐败与异化。正是长期的基层官场生活的体验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对日常生活和官场生活中潜藏的精神奴役、非科学思维和官本位思想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在肖仁福的实际创作中,我们经常会对他笔下的一些人物感到不满或者不适。例如《官员》中的高志强,既是作为作者所认可的“好官主义”的代表,但在他身上也同时存在着贪色,接受贿赂,为打击竞争对手不择手段等诸多问题,不禁让人对这种“好官”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产生拂之不去的疑问。但肖仁福依然坚持从自己多年感受到的经验去描写官场,对那些与读者惯常接受的完美现代人物不一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不进行抹煞,而是予以直接逼视,让人在灵魂的惊悸中产生一种认识的突进。在对肖仁福作品的集中阅读中,我们对自己生活中的或生活背后的丑恶、残酷、麻木有着更清醒的认识。作者有时以近似杂文的笔法创作小说,主观感情无比强烈。有时又似乎完全剥离了主观情感,将主体的感情尽可能地进行了遏抑,努力在一种波澜不惊的状态中讲述官场的尔虞我诈甚至是血腥与丑陋。这样的创作风格,总是让人从一开始便表现出某种情感的抵触:真实的官场是否因此被抽象提纯,衍生为作家天马行空的再创作?甚至,人们有理由怀疑,作家的人文情怀是否被驱除,而缺少了直面生活的热情?如果读者留意过肖仁福官场小说主人公的遭遇,便会更加愕然地发现,几乎所有本质刚正的官场中人最后都不免命运的坎坷,或是无法跻身理想职位,或是在复杂的官场纷争中败落下来。作家面对官场生活的态度,似乎就像《意图》中所描绘的,“悲哀不起来的悲哀,是不是世上最大的悲哀呢?”

摩罗曾在一篇论述刘震云小说的文章中,写到过一个作家是否成其为大家的理由:“每个大作家都是一位先知,是民族精神奥秘的揭示者,是重大精神悲剧和精神出路的启示者。我们之所以把鲁迅看作本世纪中国唯一的大作家,决不是因为他的小说比别人的更漂亮,而是因为他以终身的写作,成为了我们所云的先知、揭示者和启示者。”[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摩罗所认同的大作家主要依据的是这个作家的作品是否与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密切的关联,他的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人类精神的穿透力,能否提供一些同时代人所未发掘的精神的陷阱并指引人们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大作家、优秀的作家都必须有直面人类生存处境的勇气和发现群体精神困境的自觉与智慧,只有这样的作家才能成为时代生活的见证,为后来者们保留这一时期人类生活的精神化石。鲁迅先生这样认为:“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这样,就显示出灵魂的深。在甚深的灵魂中,无所谓‘残酷’,更无所谓慈悲;但将这灵魂显示于人的,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3]这种文学对精神困境的观照,首先意味着对自我精神处境和局限的冷峻逼视,不让灵魂中的瑕疵侥幸逃脱自我的审视与拷问,惟其如此才能摆脱旧的文化基因而锻造健康、自然、人道、民主的新型人格。

肖仁福作为一位主要写乡土和官场的小说家,这并不意味着他缺乏对社会生活的体认和人们精神困境的发现。肖仁福认为:“如果年龄不够,入世太浅,思考得又少,对世故人情和世道人心是不会有独到的认识的。没法想象,一个小说家历练不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书又读得少,能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4]肖仁福正是以自己的历练为创作原点,执着地表达着自己对当下中国现实和人民生活的感受。在官场写作越来越陷入商业化、政治化的氛围中,他坚持传达自己长期以来感受到的官场精神和日常生态,并以中长篇小说的方式集中展现了官场乃至社会生活、世道人心的窘迫处境。肖仁福的官场小说,在描写事件的同时,更是对人们精神生活和思想细节的敏锐发现。官场文化对人性的扼杀和改造,以及人在失去精神根基之后的思想漂泊、灵魂阙如,在肖仁福的小说中得到了集中地再现。肖仁福曾以《八奶奶》《一票否决》等作品审视了中国的乡村与官场的暧昧关系,后来又凭借《意图》《位置》《官运》等作品反思了知识分子与官场、都市与官场的关联。也就是在肖仁福对乡村与城市、知识分子与官场等多重关系的梳理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诸多精神面貌和时尚风格,这值得我们重视。

在漫长的封建王朝中,国人承载了数千年的压迫和苦难,而又为三纲五常、忠孝礼仪的伦理观所统摄,争先成为忠义碑烈女牌的候选者。反思历史,越发显出奴性在中国的久远与普遍。在肖仁福的几乎所有官场小说中,我们都能见出奴性思想在国人身上的残留和集体无意识的认同,为此他在作品中对此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描绘。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总结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先生曾这样形容奴隶们身上所残存的奴性——“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5]《八奶奶》讲述的是住在八角街的八奶奶,因为偶然的机会为一位从这里经过的大首长亲手熏制了腊肉而备感荣耀。后来八奶奶气数将尽之时,却始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最后由曾经陪同大首长来过奶奶处的“县上人”出了个主意,让人搬来了深红的竹梯,说大首长又要请她去烹制腊肉,结果老太太竟欲再次爬向梯子去取腊肉,身子终于一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如果说鲁迅在五四时期的小说写到了国民的麻木与愚钝、可怜与可笑,那么肖仁福的这篇小说则是对国民性之所以延续的社会基础、文化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画。当大首长来到面前,小说这些描写八奶奶的神情:“八奶奶当然知道来者非同一般,一丝莫名的崇高感悄然升起于心头,连驼着的背脊都似乎挺直了许多”。从此,八奶奶请大首长吃腊肉的事情,便成了八角街人们的谈论话题,她也因此获得了尊重。肖仁福将八奶奶潜意识中的奴性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尤其令人揪心的是,八奶奶虽然去世了,但是这种奴性意识却在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中悄然蔓延。

人处于一定的时代、环境与阶段,自身会分裂出对立面,成为外在的异己力量。原本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品的物质财富、精神产物、社会体制等,反而成为主宰、约束人力量,人成了自己行动和行动产物的奴隶,这便是所谓异化。肖仁福对官场中人性的异化有着切身的观察,用自己的笔墨将那些灵魂变态的行尸走肉进行了描写。《位置》中的马如龙是当代官场小说中刻画得非常成功的一个形象。他原本是预算处处长,因为酒桌上突然发生了脑溢血,被迫住进了医院。住院后的马如龙依然对预算处的人事变动极度敏感。当沈天涯来医院看望时,马如龙就急切地询问处长的工作由谁主持。当沈天涯没听懂他的问题时,“马如龙就急得脖子上的青筋都粗了,手在空中挥舞起来”,表达着自己对人事问题的关注。听到沈天涯善意的谎言后,他那茫然的双眼立即充满了莹莹的光辉。后来马如龙不太放心,坚持要自己去单位看看,结果一进去就出现身体不适。他“指着自己过去那个位置,说他的桌子都搬到了老张那边,说明他的预算处长确实已经被人取代,他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位置上了。晚上回到医院后,他就再也爬不起来了”。马如龙的内心完全为权位、职务所异化,健康自然的人性与人情在这里被彻底扭曲了。

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富饶,让操纵公共权力的官员们有了更多攫取物质利益的机会,一些官员利欲熏心有恃无恐,依靠权力的寻租过着腐化的生活。在肖仁福的小说中,我们看到失去人民监督而无所顾忌的官员们的卑鄙、无耻与堕落。《意图》中,卓小梅为了从档案馆复印一份文件,不得不忍痛招待马科长他们流连于风月场所,并且为这些不法行为买单。当副园长苏雪仪询问为何招待费用比以前贵了,得到的答复居然是:“上面不是下发了提高农民收入的一号文件么?小姐们都是从农村来的,让他们多提成,也算是我们响应上面号召,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心腹》中的杨登科凭直觉知道董志良不过是将自己作为好使唤的奴才看待,并没有真正的友情存在。但当董志良面临对手挑战,杨登科仍然愿意代替入狱,以挽救主子于危难之时,从而分一杯羹。同样是这部小说中的猴子和她的女儿侯竹青,因为被强行征地损失惨重,还被人痛打一顿,侯竹青更被人强暴,最后被迫沦为青楼女子。肖仁福对官场中的种种文化劣根性和国民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意识到了官场文化的奴役、腐化、冷漠、异化、物欲等种种精神病症。透过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作家自己对这种官场文化的深恶痛绝,对国民性在这个时代命运的思考。

肖仁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中最摄人心魄的精神细节,将它们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其官场小说中的那种散发出来的腐烂气息、颓废意识和失落情怀,证实了作家对这个时代有着刻骨铭心的痛感与关怀。这种精神上的痛感固然来源于时代,但同时也植根于每一个个体心中,在反省和驱除这种文化根性的过程中,他选择了承担和毫无保留地呈现。

[1]梁振华,龙其林.民间立场下的时代精神省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摩 罗.耻辱者手记——一个民间思想者的生命体验[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296-297.

[3]鲁 迅.集外集·《穷人》小引[M]//鲁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06.

[4]聂 茂,肖仁福.民间立场的书写理由[J].芙蓉,2007(3).

[5]鲁 迅.华盖集·忽然想到[M]//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

责任编辑:黄声波

Portray and Rumination of Officialdom Cultural Ecology——From Xiao Renfu’s Novels

LIANG Zhenhua

(School of Chinese and Litera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I207.67

A

1674-117X(2011)01-0010-04

2010-09-22

梁振华(1977-),男,湖南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官场作家小说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