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王旭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教育科学系,湖南娄底417001)
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有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联系实践少、实验少、教学手段较单一等不足[1]。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如下突出矛盾与困扰:对专业学习兴趣较强与对专业缺乏全面深入了解的矛盾、对专业发展期待高与专业学习自主性不强的矛盾、对专业知识学习需求较迫切与所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较单一的矛盾、对教师教学责任心较认同与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增强之间的矛盾等。为此,人们业已指出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不足:培养目标狭窄单一、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实验设施滞后、教学内容陈旧、多有重复等,并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努力[2-5]。
目前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得到重视和应用[6-8],基于近年专业建设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建构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是化解学生专业学习困境的必然途径。
所谓“立体化模式”,是相对于传统人才培养的的单一化、平面化而言的,“立体化”具备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和多方位的内涵[9],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打破传统高等教育偏向知识灌输的单一模式,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系统论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要全方位地调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诸要素如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评价等并进行立体化设计以形成有机统一的综合教育体系,努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紧密围绕培养目标,采用课内与课外、课前与课后、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网络)、国内与国外多维一体的学习策略,展开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各项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
根据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学生发展需求,按照学院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我们分阶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相应对专业课程体系作出调整和完善,把课程模块分为:公共必修课、实践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方向课)、任选课(包括专业任选课与公共任选课)等五大立体化模块,逐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占30%以上)。这五大模块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各具特色,相互联系,是构成专业教学体系和专业特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地处理好这五个课程模块的内容及相互衔接的关系,使其优化配置、功能互补,多途径、多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该课程体系操作性强,课程目标与内容根据学生在校学习年限逐年递进,指向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中低年级夯实理论与技能基础,中高年级强化技能锻炼、拓宽专业视野,高年级深化实践、明确发展方向,较好地兼顾了学生分层、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围绕课程体系的确立,逐步选择有条件的课程建立立体化教材,实现课程内容的立体化。立体化教材是指由不同用途的传统纸质教学用书和运用现代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组成的教学支持系[10],应用心理学立体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教学辅导书和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上电子习题和心理学案例分析、辅助教材等教学资源。为此主要应追踪国内一流出版社在心理学教材建设的动向,同时可组织本校专业教学骨干,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立体教材,使之成为具有特色、应用性强的高水平校本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为此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方便了教材内容与拓展学习资源的链接。
人才目标培养应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兼具有方向明确、面向广泛、层次多样的特点: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企业、医疗、社区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心理学教学、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市场营销与管理、公共关系与社区服务等工作,以及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等方面的应用心理学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计划,特别是在2009年以来,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完善和修订,调整和拓展了专业方向,设立了两个主要专业方向——“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方向”、“营销与消费心理学方向”,另考虑设立“员工心理保健方向”。专业方向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培植专业特色。
我们特别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发展为导向,打破以往偏向注重知识掌握的单一目标取向,坚持“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标准、以生涯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目标、突出实践等特色,注重多维目标;培养心理学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专业迁移与实践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心和社会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目标分别指向知识维、能力与技能维、态度与价值维、心理品质维等多维要求。同时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取向的学生还要确定不同方向与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将来考研、报考公务员、创业、进入企业等不同取向)。
教育、教学的理念涉及到教育目的观、师生观、教育教学过程观等多方面的基本认识。应用心理学立体化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突破原来以课堂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而不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为主的设计思想和体系,向突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方向改变。特别是,立体化教育认同教育过程中存在双重主客体的观点:即认为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和学习的对象(客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有着多向立体的学习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而非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单向灌输。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为通过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进行系列引导、探索。在该模式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导者、助手、支持者、顾问;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反映在正确认识和主动提高自我身心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该模式中,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发展者、发现者、行动者、讨论者与学习伙伴。
大学传统教育教学采用满堂灌的单一授课方式。立体化教育教学则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立体化教育、教学方法应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灵活性、激励性、反馈性等多种特征。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坚持探索和借鉴的特色教学方法有:“元问题提问”环节、“5分钟老师”制度、研究性教学法、研讨式、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法等,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听课热情更高。有教师还为此申报立项了“心理学课程体验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等相关教改课题。
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强烈意识:对学习的目标意识、方法意识、自主发展意识、学习责任感、自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动脑意识、合作意识等。这方面我们不仅通过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还通过推行“导师制”、班主任工作、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学生辅导员工作、班级QQ群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规划自我学习与职业生涯,成效显著。
就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构建跨时空的教育教学技术支持体系:
2.5.1 课堂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多数课程都能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声兼有、图文并茂、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可以实现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媒体间的良好的双向乃至多向立体交流、互动,突破传统教学信息传播的平面结构,克服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的不足,极大地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分析与讨论,真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课堂。
2.5.2 课外辅导方式的立体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课堂教学与网上辅导相链接提供了方便,克服了传统的课外辅导方式单一化的局限。如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对校内外心理学专业课程网站资源的链接,学生可以十分方便地随时学习各网站上的有关教学内容、学习辅导材料、知识扩展材料、课程录象等。倡导E-learning和E-teaching,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登陆教师教育博客、QQ交流、手机短信等方式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电子邮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通过email的方式进行打破时空的立体化指导、学习督促和交流。
2.5.3 课程选择的立体化
我们结合学院建设网上教学管理系统,扩大学生教育选择的自由,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实行个性化的教育。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学院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很方便地了解课程信息、选报选修课程,查看考试成绩,及时获得反馈,避免选课的盲目性。
2.6.1 学生分层化、多样化教学辅导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分别来自文科、理科高考背景,在学习基础、将来发展取向、学习兴趣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自由结合,注重发挥全体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优势,克服弱势,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6.2 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链接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学生的自学内容。课外自学包括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自学材料包括参考书、期刊、专业书籍、网上资源等,鼓励和指导学生搜寻有关资料,学生可以不时空限制地利用网上资源和图书馆等其他有效信息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这样,既能避免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多门课程如“学校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家庭婚姻心理学”等的“课程小论文”作业或考核方式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2.6.3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相链接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力图使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如我们形成了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分层立体化建构,包括:通过实验室模拟实训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等)的课堂教学开设应用技能课程,通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的撰写与研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等;又如我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分层、多样化建构。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这项工作仅仅靠一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为了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的效果,应形成较为完备的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梯队。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实践而言,可以适应面向针对不同层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教学实践:一是针对普通心理需求的群体(如普通学校);二是针对一般问题行为群体(如青少年成长特训学校);三是针对严重问题行为群体(如劳教所);四是针对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群体(如康复医院)。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指导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湘中大学生心理学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活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等;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
课程考核是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实施的调控棒。我院实行“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20%—30%考分来自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实践活动的参与等平时成绩;70%~80%来自期末的理论与技能考试(有闭卷、开卷、半开卷、课程小论文、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式)。同时,我们赞同打破追求标准答案的静态考评模式,倡导动态的多层次、多样化考评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既体现评价的共性,又体现评价的个性[11]。特别是教育评价注重以能力发展为导向,如在评定学生国家奖学金、勤奋奖学金等各种奖励和荣誉时,既重视学生成绩,在学生成绩达到国家和学校相应规定的前提下,也重视学生在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方面的表现,将其作为主要评定依据。同时也重视通过立体化的教学评估体系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包括学生信息员评教、问卷、座谈、网络评教、教师自我评教、专家评教等方式,评价内容既包括教学,也包括教师科研、实践能力、育人能力等方面。
大学生虽然已经迈入成年,但由于以往学习经历的欠缺,不少同学还不是成熟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尤其是新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以往有调查和我们在教学中甚至发现,一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并不亚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的帮助和引督导是必不可少的。
在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可通过参加专门的心理学师资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证书、主动服务社会、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心理学应用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兼职来充实师资队伍。
这方面包括:学校行政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在仪器供给和维护中的支持、在课程教学方式、大纲和考试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性和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应用心理学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1]秦素琼,等.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M]//李其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上海,2005.
[2]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1-84.
[3]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8):82 -83.
[4]戴玉英.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15-17.
[5]魏青,桂世权,张姝.教为不教,学为创造,培养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38.
[6]贾让成,俞建伟.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重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6(9):27-29.
[7]高志远.高校立体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依据及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157 -159.
[8]陆必泰,李伟.轻化工程专业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5):47-49.
[9]程亚品,周爽.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00.
[10]张迎春,郝海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06(2):57.
[11]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新模式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