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庚,王明东
(中南大学 政治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风险是与生存实践相伴随的普遍现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也必然有着区别于其他人类实践活动所面临的风险。特别是当前,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界背景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推进中,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其风险更是不断凸显,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的成因及其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有利于风险的有效预测、规避和化解,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目前,国内外关于风险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风险既有危险的涵义,同时也指机遇、机会,它具有属人性,相对于不同主体,是否有无风险、风险大小程度,以及风险后果都不同。梅尼斯认为:“风险一词在经济学中和其它学术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1]法国学者莱曼则直接把风险定义为“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哈迪也认为:“风险是费用、损失或与损害相关的不确定性。”[2]由此看出“不确定性”是风险的主要特征,风险的确定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
从哲学高度把握风险,由对风险的系统认识、解决办法、研究视角不同,形成了两种风险观——实在论风险观与建构论风险观。实在论风险观以吉登斯、贝克等为代表,强调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吉登斯指出:“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有一些风险是我们大家都必须面对的,诸如生态灾变、核战争等等。”[3]因此,“不行动就没有风险”的策略并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另外,风险具有自身的独立性,知识和理性并不能完全科学地认知风险和精确地预测风险。建构论风险观则从社会建构论的视野考察风险问题,认为风险是主体对社会事实进行的反思性实践的结果,因此,风险本质上是主体建构出来的。风险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在人类社会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存在,但风险并不能上升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事实。玛丽·道格拉斯认为:“在当代社会,风险实际上并没有增多也没有加剧,仅仅是被察觉、被意识到的风险增多和加剧了。”[4]建构论的风险观实质是一种文化研究,反思性现代性也只是一种文化形态,在风险文化的时代,处理风险不再是精确的数字计算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更多是依赖于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和社会信念来进行。
从实在论风险观出发,我们可以肯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风险,并且风险存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依据建构论风险观,我们能够察觉、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并能对其进行反思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能被我们意识到,但并不代表我们就能从感性上全面的科学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因此有必要在理解风险的概念上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这一概念。根据对风险的论述,综合实在论风险观和建构论风险观的思考,我们可以得出: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也能为人所意识到,不确定性包含了预测客观事实或运行状态在未来时间上的可能性,也包含了对当下生活构成的威胁与可能造成的损害,而不确定性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不确定性,实施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作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预期发生偏离或产生损益的可能性。这包含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也蕴涵了其实体,其中“可能性”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合力导致的负面影响,也包括潜在的负面影响转化为机遇的概率,这一选择的关键在于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矛盾辩证关系。
任何风险的产生都有其内部成因和外部环境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的产生也不例外,它既受到事物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和实施环境的影响。
哲学中的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风险一方面即是矛盾的体现,风险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事事有风险,时时有风险,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风险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风险既存在于前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也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实施中,还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中。
教育者、受教育者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主客体,是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个人,其活动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由于处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其自身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教育者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也不可能预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掌控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受教育者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其意识的多变性必然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风险。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些新情况也是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高校合并,民办高校大量涌现,一些不同文化背景的高校合并后,产生了不同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文化上的矛盾与冲突。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办学理念不同、办学目的及办学手段的不同,这也必然会导致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文化上有不一样的认同。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环境的复杂多变等都进一步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内容空泛、教育目标单一化,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育方式机械化、实效性差,缺乏灵活性,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在发展规律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本身的发展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风险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主体性创新精神发挥上,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可回避的风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主要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媒介、教育环境等要素之中。
教育者即教育主体,教育者是一定社会需求的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播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6]。目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不高,基础理论不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规律、原则、机制、和评估等理论缺乏系统了解和把握,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过于粗糙,缺少一定的方法和艺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减弱。
在此即指广大大学生群体,是教育者进行教育和教育环体施加影响的对象。大学生既是教育的活动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难以解释当前社会的新现象、新事物、新潮流,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真空。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日益加剧,当今大学生在接受主流价值观念教育熏陶的同时,也受到其它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其价值观念呈现多元状态。很多大学生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很难轻易地被说服改变。此外,他们喜欢自主地进行学习和选择,不希望他人向自己灌输思想,也难以接受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本能的对思想教育产生抵抗,所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存在隐性风险。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影响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则的制定如果不符合实际,没有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或没有做好教育目标实施计划的执行和检查工作,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与预期效果发生偏离。
大众传播媒介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如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电视、以及当今兴起的计算机网络等。这些媒介一方面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一方面又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随着现代科技的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博客、微博客的兴起,网络日益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站在科技前端的高校校园受到的冲击更为深远。一系列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因为网络而发生了巨大改变。大部分经常上网、写博客的同学比较注重网络虚拟世界的个人交往,而忽视现实社会交往,和周围同学老师的交流相对较少,不利于其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博客具有自由性,一些未经深究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会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以及有害信息的泛滥很容易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不利于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致使大学生出现新的网络道德问题和网络行为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现阶段,一方面,从世界范围内看,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数量上和综合国力方面比社会主义稍胜一筹,致使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各种疑虑。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全世界传播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在倾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欧洲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他们利用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资本主义文化信息,力图确保在文化领域主导世界话语权,使得西方强势东方弱势的局面不断加剧。由于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从国内范围来看,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导致经济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多样化,进而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甚至可能由此产生心理失衡,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09.
[2]万建中.禁忌[J].民间文化论坛,2004(5):115.
[3]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安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11.
[4]薛晓源,周战超.全球化与风险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3.
[6]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