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力坚 ,陈佩君 ,梁高伟
(1怀化学院 体育系,湖南 怀化 418008; 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湖南 娄底417001; 3. 涟源市第二中学, 湖南 涟源 417100)
篮球运动专项特征研究
廖力坚1,陈佩君2,梁高伟3
(1怀化学院 体育系,湖南 怀化 418008; 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湖南 娄底417001; 3. 涟源市第二中学, 湖南 涟源 417100)
篮球运动的特征可概括为:高空性、瞬时性、对抗性、多变性、主体性及观赏性。篮球运动的规律是指篮球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具体体现为:准确转化、高速均衡、攻守平衡。
篮球;本质; 专项特征
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商业性在以美国NBA为代表的职业篮球运动的超级高手不断创新的推波助澜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飞跃。然而,篮球运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也给我们留下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建立和完善篮球运动的理论体系。
1.1重视身体对抗技术和在强身体对抗中运用其它技术
“对抗”是同场对抗类项群篮球、足球、手球、水球(以下简称篮、足、手、水)项目最为重要的特征。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论述颇多。但从运动技术角度来透视此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对其中的身体对抗技术及强身体对抗中运用其他技术,更需要加强研究。
1.2注意处理好“技术全面”和“位置技术”的关系
随着训练水平的普遍提高及训练与竞赛理念的更新,人们提出了“全攻全守”、“立体进攻”、“立体防守”等一系列概念并付诸于实践。比赛中“位置模糊化”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对运动员“技术更加全面”的高要求。在训练中强调“技术全面”,不惟是运动竞赛的现实需要,且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某些原理。在比赛中,既要给对手造成最大限度的不适应,又要使对手最大限度地不适应自己,往往看起来只是战术问题,但实际上还包括技术问题。”然必须注意的是,比赛中“位置模糊化”并不能等同于“取消位置”。在篮、足、手、水项群中,“位置”是实际存在的。运动员在场上的攻守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而位置技术反映的主要是不同位置的技术特征。如“中锋技术”、“前锋技术”、“后卫技术”等。“不同位置的技术特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位置的专有技术,如中锋的步法;其二,对特定技术的要求特别高,如篮球中的后卫的控球技术、支配球技术等。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突出位置技术特征的前提下,力求使技术更加全面,不失为本项群运动技术训练的一条途径[1-3]。
1.3 “组合技术”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运动竞赛实践显示:在篮、足、手、水项群中,根据对手的情况,技术的运用除有一定的固定组合形式外,还存在着随机组合形式,由于比赛中情况千变万化,这种随机组合带有很强的应变及创造性质,即在竞赛中往往可能出现平时训练中没出现过的技术组合。固定组合又称程式性组合,指将各种技术动作在空间上、时间上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随机性组合又称创造性组合,指根据临场变化情况,不按固定程式,创造性地将几个技术动作组合在一起。固定组合既可表现于训练中,又常见于比赛中,而随机组合则主要表现于比赛中。
从方法学角度对现代组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定义篮球组合技术“是指运动员为了实现一定的攻防目的,在一个完整的战术活动中,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篮球技术”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技术的特点:“篮球技术动作是一种平动与转动交替转换的‘复合动作’。它既包含周期性运动的成分,又包含非周期性运动的成分是多变异组合形式。因此,在攻防交替对抗的篮球比赛时,技术组合就有两个特点: 1)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时必须随着比赛情况的变化,在制约与反制约的过程中迅速而果断地采用行之有效的组合技术去完成攻守任务。这就决定了篮球组合技术的运用具有多样性特点; 2)从动作技术结构而言,篮球技术具有固定的动作方法,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随着比赛情况的变化,技术完成的条件亦随之发生变化。于是,技术组合的顺序、技术组合的数量就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篮球组合技术的运用具有变异性的特点[4]。
2.1进攻与防守战术的特点
2.1.1 进攻战术特点
篮球比赛中的进攻战术,是以运动员的个人技术运用,队员之间的各种配合行动的运用,以及建立在这两种进攻基础之上的全队配合进攻运用完成的。在现代篮球比赛中,各队把以快为主,以阵地进攻为辅的战术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比赛。使得比赛精彩分成,观赏性极强。快攻时多以长传和运球突破为主,辅以短传。不能打快攻时,整队快速落位,展开阵地战,并把快攻和阵地进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全队的攻击力,提高了进攻的成功率。现代篮球比赛中,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能力的提高,进攻中表现出攻击点多而广的特点,队员能里能外,不受位置的限制。场上有球队员能在每一个位置上投篮得分,能突破分球,助攻,传球隐蔽性好,到位率高,运球的目的性强、速度快。场上无球队员在各个位置上能及时的摆脱防守,与同伴进行挡、拆等配合。能有目的地移动到攻击区内接球。在全队的快速移动中,寻找最佳的攻击时机,获得有效的进攻成果。
2.1.2 防守战术特点:
在现代篮球竞技中,随着对篮球比赛防守观念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要求已随之变化。以球为主,形成人、球、区、篮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时空防守体系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由攻转守速度快,牢牢树立失球后就地防守的观念;采取压迫式防守,不让对手轻易传接球,延误对方进攻速度,破坏对方进攻节奏,迫使对手处于背向球篮控球状态,干扰组织进攻;充分利用3S,5S,8S,24S规则紧逼对手,成进攻违例等战术意识已得到认同。另外,提高个人防守能力,培养集体攻守转换意识,使防守具有攻击性、破坏性、预见性和灵活性。在防守中变化快!配合好!突然性强,运用自如等特点[5]。
2.2篮球战术在比赛中的对抗行动表现出的特征
2.2.1 进攻与防守统一的特征
篮球运动是一种对抗性的集体运动,进攻与防守是篮球运动的一对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篮球运动进攻与防守统一的战术特征,在这种攻击性防守和移动性进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2.2.2 战术配合行动与个人战术行动统一的特征
篮球运动的战术配合行动是指战术在运用过程中二、三人或三个以上有目的、有组织地协调行动。它以攻守的基础配合为基本手段,上升到全队的配合。而个人战术行动则是指比赛中队员根据对方的特点和进攻战术的需要,所采取的带有策略性的行动。个人战术行动是运动员在进攻中智力、体力、技术、战术素养和临场经验合理使用的综合体现。战术配合行动目的明确,任务落实,易于实施。而个人战术行动则相反,因此在篮球战术中,常常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在采用多种多样的战术配合行动的同时,又将个人战术行动运用在其中,从而形成多变的战术形式。
2.2.3 技术与战术统一的特征
篮球运动技术与战术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是表现技术的形式,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运动员掌握的技术愈全面、愈准确、愈娴熟,所组成的战术变化就愈多,运用战术的灵活性也应愈大。因此,篮球运动技术与战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辩证统一的,它们共同促进着篮球运动技术和战术不断创新和发展[6]。
3.1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基础分析
篮球专项心理素质是指运动员在具有一般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所形成的有专项特点的心理素质。众所周知,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在多种感觉技能的协调配合下,同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与其他有关区域建立暂时性联系的结果,是运动员经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技能。
3.2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特征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的、直接对抗的体育项目,具有复杂性、多样性、连续比赛和胜负间的经常转换等特征,客观依存性强、外界干扰尤为突出。其心理因素有以下一些特点:
3.2.1 运动员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运动员的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克服一定的困难而自觉地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过程。篮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能否自觉地和他人配合,一起完成既定目标;是否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完成各项训练任务的努力程度如何;在任何情况下是否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摔水平;在比赛中是否能果断地处理突发情况。
3.2.2 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反应能力快
注意力的好坏对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完成技乏和战术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篮球运动员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还要善于注意力由一个目标快速转移到另一个目标上,并且常常需要运动员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到几个目标上。这就涉乏到了注意的范围。篮球运动本身要求运动员注意范围导广,但从心理学分析,注意范围广了,就不利于迅速判斤。生理学已证实了这一结论。生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毛中枢神经支配,人接到外界信号后,把信息传到中枢,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然后支配行动。
3.2.3 运动员心理随比赛波动起伏
比赛的性质不同,对运动员心理的干扰程度也不同。比赛级别越高、越正规,运动员越容易出现焦虑情绪。竞赛对手的强弱及相互间的制约和历史上的胜负次数是造成心理、思想不稳定的直接因素。裁判员在比赛中执法的公正与否,对关键球的判断、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教练员的语言和流露出的对运动员的信任程度,如在场外的大喊大叫、对运动员出现失误给予不恰当的批评,或是当队员被换下场后即刻进行申斥、指责,都会使运动员产生心理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同队队员间由于配合和打法的不统一、不协调或是对客观情况的认识不一致,以及在失误中所产生的消极埋怨情绪,尤其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由于个别队员出现误投、误传、漏防所产生的埋怨,都会在心理上对全队队员造成打击。对方在战术打法和人员的配备上做出的突然改变,利用换人、暂停等手段破坏注意力集中,甚至有的队员在场上制造事端、拖延时间,造成精力分散、转移注意力,达到干扰心理稳定的目的和策略。
4.1得分目标高而小
篮球比赛是以球命中篮圈得分的多少来决定胜负的,进圈得分在球类项目中是第一无二的。由于篮圈离地面3.05米,且与地面平行,直径仅有0.45米,既高又小,队员投篮必须使球从上而下进入篮筐方为有效。这对投篮技术提出了瞄准点、出手角度、出手力量、球的旋转等一系列的动作和球的运行的要求。投篮命中率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还决定于队员动作的技巧和感觉。
4. 2对抗范围较小
篮球比赛场地为28米×15米,双方上场队员各5名,从队员平均活动范围来看也不算小,但在实际比赛中,10名队员大部分时间集中在靠端线的篮下6—7米的半圆范围内展开交错的对抗,活动范围应该说是小的。特别是当今篮球运动员身体趋向高大发展和体能的增强,篮下的争夺和对抗空间就更小。
4. 3时空限定较多
篮球规则中对时间和空间都有较多的限定。除整个比赛时间有规定外,特别是对队员在比赛中的行动有限定,如3S、5S、8S、24S规则等。什么时候开表、停表、用什么信号都有严格的规定。队员和教练员必须熟悉这些规则,既要遵守又要充分加以利用。
4. 4从严制约行为
篮球的规则对一场比赛中个人和全队犯规次数都有严格的规定,对犯规的行为也有严格的界定,对教练员和队员的过激的不正当行为有警告、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和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等。这些对行为的严格制约,正是体现竞技的公平性和文明性[8]。
结语
竞技篮球是一项集体同场对抗项目的运动,是一个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非平衡对抗规律和无序对抗规律是竞技篮球运动变化之中不变的东西,是竞技篮球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普遍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吉玉良.后现代主义攻势篮球特征与商业价值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4):4-8.
[2]李永强. 中美男子篮球后备人才训练特点比较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12) .
[3]潘杰. 试论竞技篮球运动的美学特性[J]. 辽宁体育科技, 2004(4).
[4]吴坦,等.竞技健美操运动专项特征的初步研究[J].科技资讯, 2009(4): 33-154.
[5]陈晓乐. 试述街头篮球的特征与开展状况[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6) .
[6]张成云, 吴恒星. 篮球运动的游戏本质与发展趋势的再思考[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5).
[7]胡乔. 篮球规则演变规律探悉[J]. 浙江体育科学, 2008 (4) .
[8]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60.
(责任编校:松仁)
2010-10-20.
刘新庚(1956—)男,湖南邵东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王明东(1984—)男,湖北枣阳人,中南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启航行动”立项课题(CX9) .
StudyonSpecialCharacteristicofBasketballSports
LIAOLi-jian,CHENPei-jun,LIANGGao-wei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hua Institute, Huaihua 418008, China;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1, China; 3. Lianyuan Second Middle School, Lianyuan 417001,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ketball sports may be summarized: upper air, instantaneity, antagonism, polytropy, independence and appreciation. Basketball sports law refers to the essencial association and inevitable tren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asketball sports development. It shows concretely: accurate transformation, high speed balance and offense and defense balance.
basketball; essenc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2010-10-22.
廖力坚(1984— ),男,湖南娄底人,怀化学院体育系助教,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41
A
1673-0712(2011)02-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