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辉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进程如下:
20世纪50年代,我国预算会计初步建立,其中对事业单位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是预算会计的重要内容。1950年10月27日,全国预算、会计、金库制度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两部暂行制度,比较全面地规定了我国预算会计的组织管理体系与核算要求,首次为国家财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供了一套纲领性规定和操作性范本,因而其被称为新中国预算会计体系和会计方法的奠基石。
1951年,财政部对《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作出修订,规定各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在会计处理时应采用复式簿记原理,按借贷记账法登记账目。1954年,财政部对两部暂行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做出调整。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划分为中央、省和县(市)两部分,分别使用;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明确为“各级人民政府所属机关、事业机关、企业主管机关和团体”。为简化会计事务,加快会计报表进度,财政部于同年推行了《单位预算会计简易处理办法》,1965年,全国预算工作会议修订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为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细化。1988年,全国预算会计工作会议确立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地位、任务和作用,1989年,财政部根据预算分级包干体制管理要求对1965年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相关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997年,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施行。上述文件首次提出了准则管理的事业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和会计要素概念,同时确定了预算会计的记账基础,是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一次重新划分。从此,我国新的预算会计制度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并初步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体系。随后,财政部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发展需要,制定并颁发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行业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补充规定、暂行规定,形成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统驭各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只规范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而民间事业单位适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同为事业单位,国有事业单位和民间事业单位适用不同的会计处理规范,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实行的会计标准缺乏统一性。
我国的财政分配模式已经由过去的供给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公共财政体制在逐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经在我国全面推行,它要求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改变了原有的资金收支渠道。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却没有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实现同步,并被远远地落在后面。所以,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就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及时完善和更新会计核算科目和财务报表项目等业务的信息。
事业单位的所有支出要求按使用方向分为工资、公务费、业务费等十几项。在过去,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全额拨款,这种做法是比较适合的,但是,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大都有经营性支出,并且占总支出比例逐渐在上升。经营性活动也是为了盈利,且支出的发生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判断标准,再进行这种分类核算是既无必要,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以现金实际收付作为收入和支出的依据,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债务,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不利于防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应接近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这符合管理理念国际化和会计制度统一化的发展趋势。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价值,且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额与固定基金账面数额一致。但是,当购入旧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其净值;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随着已付款额增加而增加;这使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不等于固定基金数额,致使固定基金科目的设置失去了意义。同时,事业单位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由于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没有反映其资产净值,也就虚增了资产总量;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开展业务活动的成本不包括折旧费,使成本核算不完整,虚减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由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
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已经成为企业的三大会计报表之一。其资产负债表提供事业单位一定时点财务状况,是静态财务信息;收入支出总表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财务成果,提供结余的构成,是动态信息,二者都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期间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过程中现金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说明了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变动原因,是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补充和说明。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而没有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随着事业单位将核算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有必要编制现金流量表。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其变化发展趋势,可以评价事业单位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有效地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