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梅
(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战略思想,养生旅游无论从赖以发展的资源来说,还是从旅游活动本身来说,都完全符合这一指导思想。黑龙江省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使其具备了丰富的养生旅游资源,为养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有效利用黑龙江现有气候、森林、中草药、河流、湖泊、民俗等基础资源,打造养生与游憩相交融的休闲旅游项目,是成功开展养生旅游亟须解决的问题。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其含义就是指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为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养生文化游是将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和理论同现代生活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各种方式、方法相结合,既注重旅游活动中养生的功能,也注重养生过程的休闲性、娱乐性和体验性,将养生和康复的过程娱乐化、休闲化。
旅游者通过参与各种养生休闲活动能够获得“健康教育”,提高对健康生活的“认知水平”。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达到提高科学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促使旅游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转变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
黑龙江省面积达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领土的4.7%,是中国的第六大省,人口密度仅为83人/平方公里。喀斯特地貌、花岗岩石林、高山堰塞湖以及众多的原始地貌共同形成了瑰丽奇异的地貌特色。黑龙江省有全国最多的耕地、最大的森林、最大的湿地、最神奇的火山地貌,可以看到北大仓稻浪滚滚,大小兴安岭林海茫茫,幽静的乡村闲适如画,淳朴的人民怡然自在,丰富的物产灿若天宝。到黑龙江能真实体味到“沃野依山川,自然黑龙江”的风物之美,最适宜领略自然风光,健身远行,感悟生命本真,是回归自然、调养身心的最理想选择。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众多江河湖泊、矿泉、湿地。全省有6094个湖泊和水库,旅游者可以在黑龙江省的五大水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嫩江等河流畅游、洗浴、观光游览,体验探险、运动、保健的乐趣;观赏世界第二大火山堰塞湖——牡丹江镜泊湖清雅风景、吊水楼瀑布的雄浑壮观,在中俄大界湖——兴凯湖一望无际的沙滩上晒日光浴,畅游不是大海胜似大海的界湖,品尝四大淡水名鱼之一的兴凯湖大白鱼,在牡丹江莲花湖泛舟品茗,净化身心;品尝世界三大冷矿泉之一的黑河五大连池矿泉水,接受3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滋养,洗矿泉浴、矿泥浴;在大庆林甸沐浴温泉;在“鸟类的天堂”齐齐哈尔扎龙湿地与鹤共舞;乘竹筏徜徉大庆当奈湿地芦苇荡间,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黑龙江省具有多样性的养生民俗资源优势,全省分布着满、蒙、朝、达、赫哲等众多少数民族,已建成牡丹江镜泊峡谷朝鲜风情园、鸡东鸡林乡朝鲜民族风情园、同江赫哲民族文化村、杜蒙蒙古村、齐齐哈尔达斡尔新村、哈尔滨五常拉林镇满族京旗文化等多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旅游区。黑龙江省现有少数民族47个,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历史痕迹、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及文化特色,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沿革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养生文化。满族的山珍全席、蒙古族的烤全羊、朝鲜族的清凉泡菜、赫哲族的江水炖江鱼等各色饮食、小吃既是难得的美味,更是保健食品。参与狩猎、摔跤、骑马、射箭、渔猎、荡秋千等民族风情运动,与少数民族欢歌畅舞,对旅游者来说既是文化享受,又是健康体验。
黑龙江省拥有众多养生文化遗迹资源,境内分布着诸多宗教文化、流人文化、古代历史遗迹。黑龙江省从远古时期到现代有出土文物佐证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已有17万年,文化底蕴丰厚,目前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1处,保护建筑134座。牡丹江唐代渤海国遗址,阿城满族龙兴之地金源遗址,近代黑河瑷珲古城以及哈尔滨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20余处教堂。众多遗迹资源能开启人的智慧,增进人的心智,非常适宜休闲、调养、研修旅游。
黑龙江省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养生文化游的初期,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旅游企业生产和经营养生旅游产品,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各级政府应紧跟世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引领和指导区域内的旅游产业发展,规范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大养生旅游的市场营销和产品宣传力度,以政策优势,鼓励和指导旅游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黑龙江省养生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存在分散性的特点,只有通过各级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强力推进才能促进各企业之间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和协调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大部分养生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养生旅游资源的保护,出台相关地方旅游资源保护法规,完善环境保护监督体系,确保养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在发展养生旅游,开发养生旅游产品过程中应坚持多样化原则,加强沿江湖滨、高山滑雪、温泉疗养、都市休闲等多种类型养生旅游区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使养生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完善。要针对黑龙江省不同养生旅游的目标市场,春季大力开展登山、自驾游、户外探险、工农业旅游等运动养生产品,让游客观赏黑龙江、兴凯湖等开江、开湖的壮观场面,看大小兴安岭漫山遍野怒放的杜鹃花,参与现代春耕生产,体验春天的浪漫活力,开阔心胸,滋养无限生机;夏季大力开发森林度假、湖泊度假、湿地观鸟、火山观光、矿泉疗养、界江旅游、休闲健身、民俗风情、边境旅游等多种清凉养性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充分感受龙江清凉世界,怡神悦情,避暑养生;秋季开发“五花山”观赏、登山远眺、参与大农业收割,农家院采摘等回归自然之旅,让游客体验五彩斑斓、自在浪漫、粗犷豪放的“五花山”之旅,看春华秋实,感受丰收的喜悦,感悟自然,调养身心;冬季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游冰雪大世界、看雪碉赏雪堡住雪乡,让游客驰骋林海雪原,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冰雪旅游的奇妙乐趣,强健体魄,磨炼心智,激发豪情。同时大力挖掘餐饮、边疆、都市、少数民族、闯关东、北大荒等龙江特有的文化,将其巧妙地融合在游客的旅游过程中,提升黑龙江养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产品感知的丰富度和对黑龙江之旅的独特体验。
黑龙江省各景点景区分散,从城市到景点,景点到景点之间的距离较远,是影响客源流动的主要原因。据《2007年黑龙江省国内旅游调查报告》,2007年黑龙江省国内游客人均逗留天数为3.05天,人均游览景点2个。以省会哈尔滨市为中心的养生旅游精品线路:北部线和东部线,如乘车到达养生旅游胜地五大连池、鸡西、伊春等地区都要6个小时以上。景区可进入性的瓶颈一方面制约了游客对黑龙江旅游景点的选择,另一方面长时间的旅途使游客身心疲劳,无法达到养生旅游的目的。因此黑龙江发展养生旅游应加强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建设,在各地区完成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养生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尽快克服黑龙江省发展养生旅游的景区可进入性的瓶颈制约。
法定假日的调整使我国短线旅游市场进入黄金时期,有效地将过去过度集中的客流从热点旅游地区分流到温点或冷点旅游地区,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上必然出现多样化趋势,选择养生旅游产品的游客必然增加。选择个性旅游产品的游客在选择旅游住宿设施上必然存在个性化趋势,因此应加强建设多种需求层次的旅游接待住宿设施以满足不同的目标客源市场:在中心城市建设星级饭店,在重点景区建设度假宾馆,为中高档消费者提供服务;在小城镇和乡村建设俭朴而有家庭氛围的家庭旅馆;为满足家庭和团体旅游需要建设假日公寓;建设为自驾车旅游者服务的汽车露营地;建设面向青年人和学生的青年旅馆;建设以乡村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见长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客栈;建设提供疗程式的康复设施及服务的温泉、矿泉疗养院。
黑龙江省可通过事件营销,宣传黑龙江省养生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争取更多现实和潜在的旅游者。通过举办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中国黑龙江国际养生度假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向国内外旅游者宣传龙江养生旅游产品,深化养生旅游文化理念,丰富养生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树立黑龙江养生旅游的品牌形象。
旅游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是促使旅游者旅游的直接动力。黑龙江省开发经营养生旅游产品要在现实和潜在的旅游者心理上牢固地树立起黑龙江养生旅游品牌形象,可通过提炼黑龙江省养生旅游产品的鲜明个性,运用人际、营销、经济、社会、政治等科学、系统、有效的方式提升黑龙江省养生旅游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通过建立旅游产品形象识别系统,维护产品品牌核心价值;通过增加养生旅游产品的体验环节,使旅游者认同产品品牌核心价值。推出一系列养生旅游概念和一系列养生旅游产品,最终实现黑龙江省养生旅游产品品牌叠加效应。
[1]张建春.旅游产业集群探析[J].商业研究,2009:15-16.
[2]徐辉,蔡溶.对旅游产业生态过程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8:17-19.
[3]叶红.我国旅游产业区模式:比较与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