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儒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语言哲学是当今学术界的热点学科之一,人们对这一学科的看法则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语言哲学是包治语言学“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有人认为语言哲学同语言学没有关系。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目的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至今都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于是,随着语言哲学热的兴起,就出现了一些怪现象:研究语言学的人添加几个哲学术语,就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列入语言哲学范畴;研究逻辑学和哲学的人添加一些语言学术语或列举一些语言现象,也把自己的工作视为语言哲学研究。显然,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不利于语言哲学甚至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本身的发展。其实,语言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日常语言,研究方法是分析和解释,学科目的则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及人的世界。
当今语言哲学的发展趋势是整合英美语言哲学和欧洲大陆语言哲学,整合语言哲学同语言学,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学科。李洪儒的文章“结束语言研究‘两张皮’现象:语言哲学与语言学的整合性研究”正是受这一发展趋势影响而产生的成果。目前,语言哲学的研究大多体现为对个别学者思想或某一论题的探索,缺乏对语言哲学内部各关节点之间有机联系的考察。谢群所撰“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继承与超越”一文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吕宗慧的选题则是分析性语言哲学忽视的问题——命题态度。语言是人的语言,无论其产生、发展还是运作,都离不开人。更为重要的是,语言是人最重要的存在方式,也是理解和认知人最重要的方式。因此,体现人及其存在方式的命题态度就应该成为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刘辉的文章看似与语言哲学联系不紧密,实际上却昭示我们:语言学中任何理论和方法的诞生都离不开哲学的影响和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