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葵芬 林晓林 李海英 浙江省台州医院
我院自2007年11月开始设立了术前准备间,负责每日择期手术接台患者的接待、核对和术前准备工作,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10月前仅有15间手术间。高峰期择期手术每日多达100台以上,14个手术间做择期手术,仅预留一个急诊手术间,往往导致择期手术拖台太晚,急诊手术得不到有效解决。为了缩短手术衔接时间,加快手术周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为减轻患者等候手术时的不良心理及减少患者等候手术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室克服辅助用房紧张的困难,于2007年11月设立术前准备间。由一名护士专门负责每日择期手术接台患者的术前接待、核对、建立静脉通路及心理护理等工作(第一台手术在晨会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核对无误后带入相应的手术间)。2008年10月第二手术室6间手术间相继开放,在第一手术室术前准备间的经验基础上,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核对 手术患者进入术前准备间后,准备间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根据手术通知单、患者的手腕带和病历,严格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姓名、床号、年龄、住院号、手术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禁饮禁食、备皮、皮试结果、血型、备血、假牙义齿饰物、手术标记等,检查所带物品是否齐全,不放过一些细节,并将各种错误信息登记在册,及时反馈给负责人,如未备皮、无手术标记、饰物未取下等等。
建立静脉通路 根据患者的手术名称与手术部位,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不受压、易于固定、避开关节处、方便手术给药、便于观察而不影响生命体征监测部位的血管。原则上静脉宜选择在上肢,并选择合适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时严格按照静脉留置针操作规程。穿刺后及时签上穿刺日期时间及工号。全麻患者常规接2个三通。术前抗生素应在术前30min滴注完毕,并及时签名。通过适当补液,可以减少患者由于禁食而引起的不适,调整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心理护理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以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焦虑、不安和恐惧等负面情绪[1],在这种情况下接受手术,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术前准备间护士应热情接待和亲切问候,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主动积极的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同时把对患者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语言中;用关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职业性的行为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对于不清楚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不要对手术解释得过于详细,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保持术前准备间环境整洁、温馨;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轻音乐,能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情绪镇静,减轻压力反应,达到宣泄感情、放松的效果[2];放置合适的报刊,通过阅读分散注意力;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的干预,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有文献报道,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相应地提高免疫系统的活动,而消极情绪相反[3]。
保障患者的安全 全面观察病人,发现病情变化如抗生素使用后出现过敏反应、输液后出现输液反应、禁饮禁食后低血糖等情况,进行紧急救护,做好各种对症处理。
缩短手术等候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患者已经在术前准备间建立了静脉通路,简化了巡回护士的工作流程,特别在遇到穿刺困难的患者,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建立静脉通路。术前准备间的设立和使用,使患者一入手术间便可进行各种监护接受麻醉,缩短了手术等候时间。同时,我们对护工排班时间上做了些调整,使接台时间由原来的35~45min缩短到15min以内,缩短了手术衔接时间,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使现有的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护理风险,提高了服务质量手术室是综合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医院外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管理是手术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由于术前准备间护士严格执行了查对制度、医务部的手术标记制度、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手术患者后带入手术间,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未设立术前准备间前,术前等候的患者无专人看管,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服务,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本问题[4]。术前准备间的设立和使用,使等候手术的患者有专人看管,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就能得到及时地发现与对症处理,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另外,术前准备间护士在核对患者各种信息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各负责人,可以减少下次类似问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外科系统的护理服务质量。
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7]。未成立术前准备间前,患者常被较长时间搁置在手术室外等候,易发生不安,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合理地利用术前准备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有利于护患交流。使患者一进入术前准备间就有被关心,被尊重的感觉。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从医务人员的亲切言行中增进安全感和信任感,充分体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满足患者的需求,也满足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
1 李琼,张俊.应用背景音乐消除手术病人入室后焦虑情绪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6):465
2 倪燕利.手术室背景音乐的需求调查与讨论[J] .天津护理,2008,16(4):228-229
3 Schimmack U, Radhakrishnan P,Oishi S,et al. Culture,person-Ality,and subjectivewell-being: integrating process models of lifesat is faction[J]. J Pers Soc Psycho,2002,82(4): 582-593
4 李文姬,马育璇,廖冰野,等.手术室网上收费系统对间接护理工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7,6(4):74
5 余红梅.维和二级医院手术室危机管理的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6,19(6):573-574
6 Lane MR. Creativity and spirituality in nursing: implementing art in healing[J].Holist Nurs Pract,2005,19(3): 122-125
7 毛秀丽,吴治敏,吴英,等.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 5751-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