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玛丽琳·德·马克肖恩 顾定兰译
网络中的青少年:风险的认知和防范
◎[美]玛丽琳·德·马克肖恩 顾定兰译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推动信息化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父母开始担忧这些技术的进步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这些多媒体技术中,网上视听资料如音乐歌词、书籍、杂志、电影和电子游戏等已经成了孩子在虚拟社会中接触外界的主要渠道,这样的接触形式导致大部分家庭越来越感到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无法掌控。当代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使得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风险在不断加剧,风险的认知和防范对于网络中的青少年至关重要。
网络青少年 欺凌 风险 防范
社会历来把对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的认知视为父母的责任,今天的父母在履行这种责任时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压力,为了使培养孩子的行为能达到社会的期望,社会的法律措施体系日渐庞大,社会要求父母不断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孩子接触危害和风险的可能性。对青少年接触网络色情、迷恋虚拟社会而拒绝现实社会的担忧同样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譬如催生了一种家庭电子产品-v族晶片的出现(装入电视机防止儿童观看暴力或色情镜头的电脑芯片),这种电脑芯片功能强大,涵盖了儿童失踪预警、指纹和DNA组件包,甚至对电子游戏、电影播放内容和上网网站选择也能做精细的分级限制,其目的就在减少青少年网络使用风险。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使得人们寻求更多的网络交际。这种途径引发了有关社会约束和使用者基本权力和自由的不同释义的讨论。引发的争议集中在控制或禁止在网络上渲染暴力与性引诱的相关链接方面,这些显然正在成为一个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调查,5300万的青少年大部分在家里和学校都使用计算机。虽然许多青少年只是玩互动游戏,但基本都会使用电子邮件,能上各种网站。家庭成了最主要的上网场所,同时家庭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与孩子如何使用网络有着重大而明确的关联。联邦调查局报告指出,午夜时分孩子上网风险更大,网络不良捕猎者通常利用孩子认同的特定方式、特征或需求来锁定孩子,其中聊天室成了高风险网络环境。联邦调查局最近设立了一个“身处险境的儿童报警”项目,旨在遏制利用网络聊天实施对孩子的性犯罪。许多网络衍生品的产生和运行导致父母和政府主管部门试图管束孩子的上网行为并限制他们接触这些内容。许多网络产品有着模棱两可的特性,尤其是那些与网络色情、暴力电子游戏和个人网站有关的网络产品。事实上,孩子们上网活动和网络产品的产生常常相互关联,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活动和产品最初都接受过主管部门以及父母的检查,如影视中的局部暴力、电子杂志中的性取向以及大型游戏软件中的色情图像。
社会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被称为社会问题构建的事件(有时被称为“道德恐慌”),虽然社会问题是建立在对社会秩序真正感知的威胁之上,但它们与事件的实际运行有时并无关联,相反,人们往往更重视威胁所引发人群忧虑的程度,软件和网站经营者(出于充分的理由对威胁的产生拥有既得利益的人或机构)迫使我们开始关注这样的威胁。当切实的威胁涉及到社会中被保护的人群、主流社会的理念时,社会环境中的保护政策和应对措施均会作出及时应对。从这个过程来看,人们对网络新技术、孩子的社会保障和父母的紧张情绪交织在一起,连同已有的社会问题(性侵犯、少年暴力倾向)很可能促成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确实,我们无法想象还有什么可感知的威胁能比在卧室玩耍的孩子被一个意欲性骚扰的陌生人引诱更严重的了。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十分辣手的社会问题。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社会,孩子们独自在虚拟环境里消耗大量时间,打电子游戏,玩转各种尖端的音乐下载方式,浏览稀奇古怪的电子读物。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越来越强大的大众传媒的浸润中长大,但网络产品漫无边际的延伸和无孔不入的能力还是使得许多父母措手不及。整个社会意识到网络时代对孩子安全所造成的新风险,促使我们寻找最佳途径来保护孩子,同时仍然要给予孩子享受这些技术进步成果的权利。
父母的担忧之一来源于无法确定那些威胁究竟来自何方。美国文化和美国民众都把家描述成为一个私密的庇护所———这是我们宪法明文遵从的一个事实——也是我们每个家庭成员的一个安全港湾,这个理念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家以及发生在家以内的事。在有些情况下,这个理念是如此强有力以致难以与现实吻合。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孩子进行性侵犯的人实际上大部分是亲戚和朋友而不是潜藏在家外的陌生人这一事实。然而,要改变这种思维理念就要冒着损毁家是个庇护所这个崇高观念的风险。
这个观念的深入人心对理解父母担忧网络与儿童性骚扰至关重要。父母可以用传统的方式来防范来自户外的儿童性骚扰者:教孩子警惕陌生人,把孩子保护在家里。然而,假如那个陌生人“实际上”就在家里,通过网络直接就与卧室里的孩子联系上了,想象一下那隐含的威胁。那么,这就是网络性引诱的感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被恋童癖盯上了),双重威胁在这样的状况下产生了,一对孩子,二对庇护所,这样的双重威胁远超出了其中任何一种单一的威胁。
接触具有暴力性质的物品会导致更具挑衅性的行为,接受暴力、对暴力麻木不仁,这样的情况在少儿中间尤其严重,对性暴力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从公众使用网络和个人电脑初期开始,有些人就担忧种族分子或仇视分子、恋童癖患者、色情狂会使用录像、有线电视频道和网络公告栏。例如在1994年夏天,一个具有严密安全防卫措施的核武器实验室尴尬地承认黑客正在使用其计算机巨大的储存功能将一千多张色情图片存储在一个可能是有利可图的网络销售方案中。许多臭名昭著的黑客和垃圾邮件发送者都是年轻人。他们得意于自己能闯入安全网站的能力,并向网上的同事们吹嘘自己的技能。非法下载音乐、电影和音像制品是一项让企业和刑事调查员忧心忡忡的常见的犯法行为,每年因非法盗版和对具有版权资料的复制使企业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个事实令青少年犯罪专家不安,他们坚持认为丰厚的收益以及在这个层面缺乏制裁不仅刺激了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且也会引发犯罪率的节节攀升,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网络公告栏”是今天网站的最初形式。通过拨号上网,这些网站需要知道特定的号码,运用远程服务器,而不是直接通过英特网。有些公告栏是通用网站,其他的有特定服务目的(例如针对专门的科学领域的信息),但是它们几乎都不能随意进入。大部分都需要付费或者是凭会员号码才能进入。那些有性取向内容的公告栏就出现在后者之中,有些公告栏的内容包含着恋童癖者使用的物品,由于万维网和因特网需要专业的观看程序,所以大部分图片内容只能通过公告栏进行传播和使用。
20世纪90年代初,司法部的相关部门制定了《运行长臂》软件来追踪从个人电脑通过“网络公告栏”传播儿童色情内容的行为,有一位官员说色情杂志只是审看一下就发送给了订阅者。墨西哥和美国官员声称摧毁了一个缴纳250美元订阅费即发送电子邮件的儿童色情团伙。新泽西、加利福尼亚、芝加哥和提华纳的网站接受了调查,调查还包括了两千名订阅色情读物的客户。佛罗里达州的州立机构和联邦机构因怀疑两个公告栏传播淫秽照片和销售色情光盘而关闭了这两个公告栏并收缴了两个设置“网络公告栏”的设备。一个佛罗里达州的学校教师遭到美国海关官员的逮捕,据称其拥有数个公告栏并传播儿童色情内容,同时还制作录像。
当初对网上可以获取色情内容的恐慌主要针对“网络公告栏”,而且能获取这种内容的成年人也不多见。而现在,万维网的发展壮大使得获取这些内容的技术能力变得毫无实际意义,万维网的着眼点就是全透明使用因特网,即使对其蕴含的技术毫不知情的人也可以轻松使用。因此,今天的浏览者无需知晓下载和编辑技术,无需识别文档格式的类别,无需掌握专门的软件就可使用图片或文字,而且类似谷歌和雅虎这样的搜索引擎的不断发展与改进使得搜索信息的专业技能也失去价值。在今天的浏览器上只要键入一条简单的搜寻术语,鼠标一点就可出现几乎任何题材、文字或者图片。当今的孩子们史无前例地拥有了信息,而这些信息就包括性内容。接触色情内容成了一件相当普通的事。根据调查,孩子接触色情内容成了父母最大的心病。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调查,父母的担忧包括接触色情(46%)、在网上遭遇不良分子(29%)、暴力或其他不适宜的内容或接触(20%)。制作恋童或色情产品的网络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从使用易拍得相机到家庭录影这样更复杂的运作专业公司,能制作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兼顾私密性和普通家用型技术。色情业已适应了各种主流销售和分销的方法,这使得消费者拥有了便捷和匿名的可能。在加拿大的一项调查中,34%的12—17岁的孩子报告说曾浏览过包含色情、暴力或成人聊天室的网站。
对因特网上性捕猎者的报道似乎比其他普通犯罪行为更吸引媒体的关注,这使得网上交友看上去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行为。这些报道显示出捕猎者的种类各式各样,手法千差万别,根据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网络性捕猎者是年长的男人,受害者是少女。有报道说20%的年龄从10岁到17岁的青少年在网上遭到过性诱惑,一些网络性捕猎者最终被捕落网。有证据表明,性捕猎者来自社会各阶层,然而也不乏共同点:因特网监控表明性捕猎者更倾向于聊天室、个人网站和即时消息。大部分犯罪者用2—4个星期结交一个潜在的受害者,然后试图与他们见面。虽然犯罪率和罪犯的人群与以前的偷窥者、校园以及购物中心变态者并无二致,但让父母心绪不宁的因素可能还是在于这样的行为是发生在家里。
官方指出这样的一个事实:孩子们在日常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会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全名、年龄、性别、手机号码、照片、生日、爱好、街区、家庭住址、学校、课余时间打零工的地点以及他们日常活动的其他细节。统计表明,40%的美国高中生曾经将个人资料贴在因特网的网站上,有12%的高中生与他们在网上接触的陌生人安排见面。自从2003年的“我的空间”网站建成以来目前注册会员已壮大到6000万,其中绝大多数青少年在使用免费的互联网账户,这个因素无疑缩小了犯罪与受害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有接近1/3的青少年参与网上博客和网页,例如“我的空间”访问的次数是人均一星期超过两次。
根据皮尤网络和“美国生活现状”的调查,大约400万的儿童拥有自己的个人博客,800万年轻人阅读博客,上网人群中有60%在“我的空间”上创建了私人内容。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根据加拿大的一个调查,有60%受调查的儿童说当他们在网上与人联系和交友时会冒充别人。调查显示,男孩子观看暴力以及进入赌博网站和成人聊天室的比率更高。虽然网络犯罪是一个新的技术现象,但是它并不与100多年来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相矛盾。研究表明寻求兴奋和刺激的青少年经常会有不顾警示、警告和限制去参与高风险的行为。遵循风险和效益的原则,假如犯罪分子发现使用这些网上资源能使自己寻找和接近潜在受害者更经济更实用的话,他们就会充分使用这些资源来达到个人目的,直到我们能开发出新型有效的软件来使他们无法立足。
数年前,恃强凌弱者是校园里的一种威胁,这些人会在操场上欺负其他学生。现在通过网络这种情况已经扩大到全球,使得青少年的心灵受到创伤。今天,27%的儿童诉说曾在网上遭到网络欺凌,70%的儿童诉说受到网上性骚扰(不同于性诱惑),有迹象表明儿童可能因为害怕这种恐吓形式而试图留在家里,逃避上学。1994年,一个名叫“杰克贝克”的密西根大学学生被联邦探员根据美国检察院发出的逮捕令逮捕。贝克因利用上传到因特网的3个带有色情的故事来威胁同学而被起诉。这些故事包含强奸、折磨和谋杀。贝克还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一个朋友交流,这些交流的内容也有助于对他的指控。虽然贝克案子的一位法官最后认定这些指控证据不足而驳回了案子,但是这个案子本身由媒体作为真实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广泛的报道。由于上传色情内容经常使用匿名服务或者甚至境外服务器来传播素材,发生在赫尔辛基的一件类似事件也十分令人寻味。芬兰警探突然搜查了一个网络色情传播者的家,这个人坚持说最受欢迎的“匿名服务器”是应基督教科学派教会要求使用的,因为他们声称有人从他们那里偷走了拥有版权的资料。尽管这个服务器的主人最后同意只提供涉案中那个人的名字,但互联网却很快就对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匿名威胁议论纷纷。
虽然对互联网上的犯罪行为进行侦查、调查和起诉对执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但是机构的合作努力和耗时的卧底工作还是有收获的。在2006年2月,纽约警方逮捕了十几个“我的空间”的使用者,他们在社交网站冒充儿童进行性犯罪。虽然究竟有多少罪犯和潜在罪犯在使用网络进行犯罪还不明了,但是联邦调查局指出在任何时段至少有5万捕猎者守候在网上。
互联网是一个有效的提供搜索的数据库,因此,儿童贴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所填的获奖表格,以及他们所回复的垃圾邮件都是可搜索数据的潜在来源。假如成年人因为这些数据的存在而受伤害,那么儿童肯定也如此。实际上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会更频繁地使用新技术,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曝光率,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参与网络风险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在没有成人监管下进行。虽然对前面两个因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后者却更加关键。由于缺乏成熟带来的老练,无人监管的青少年就会接触到网上那些不良因素的风险。因此,父母应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遗憾的是,虽然父母关心网络安全,但是许多父母自己并不精通网络,他们常常对非法或者高风险沟通的一些具体手法拿捏不准,而且他们也常常不愿意或者说不能够购买并安装可以过滤或阻止不良网站的软件,这就意味着,网络中青少年的活动更容易引起担忧和风险,假如父母能知晓这种情形和它相关的风险,那他们的监管会更有效。虽然父母监管上网的用心良苦,但是一项研究中有48%的接受调查的孩子称他们“从不”与父母一起使用网络,有42%的孩子说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独自上网的。类似“我的空间”这样的网络服务试图通过公布最低年龄要求来监管上网行为,但是这些要求常被人绕过去,不可能强迫执行。
政府主管部门推荐了下面一些措施来倡导有孩子家庭安全使用网络:1.教孩子一些方法来避免泄露有关姓名、地址等个人细节,避免贴出个人计划好的活动和可能被解读为具有挑逗意味的图片和文字。2.使孩子认识到他们的“网络朋友”也许是一个成年人,不能轻易信任陌生人。3.将电脑放在开放式的地方,如客厅、家庭娱乐室或者厨房,这样平常使用的内容就可以随时监控。4.经常检查孩子登陆的网站,同时让孩子意识到你可以跟踪他们的活动,而你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他们。5.投资购买能够帮助你追踪、监管和控制网路入口和活动的软件,有效阻止你所察觉到的高风险网站。6.孩子们需要看见父母亲在这件事情上意见保持一致,当他们将网上遇到的疑问和问题向成年人提出而引起关注时,他们需要得到鼓励。7.安排时间与孩子共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如旅游、体育、娱乐以及其他休闲,间接切断青少年与电脑的接触,从而逐渐抵消孩子对这种虚拟社交活动的兴趣和投入。8.坦诚而平和地与孩子们谈论他们对网络的使用,引导他们参与制定规则和界限,这样他们身处其中就会感到一些共有的权力,这对他们在一生中培养责任感和对自身生活的控制能力很重要。虽然这些做法不能完全保证孩子们上网活动的安全,但是却能对网络行为提供一些监管技巧并对如何评估风险活动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模式。
责任编辑 有明
D432.7
A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