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弱视是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小于0.9,且不能矫正者[1],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在儿童中患病率约为2%~4%。如不及早发现并治疗,儿童不仅当前视力低下,还将直接影响成长和今后的工作。因此,2008年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决定成立亮眼俱乐部,对门诊弱视患儿治疗上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1年4月,弱视患儿198例(241眼),其中男102例,女96例。年龄3~13岁,平均8.73岁,平均坚持治疗1年9个月。
1.2 治疗方法 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排除器质性病变,准确配镜矫正屈光不正。在亮眼俱乐部进行干预治疗,中心注视性弱视患者遮盖优势眼,同时配合电脑增视能光碟、红光治疗仪、CAM视觉刺激法及精细目力训练等。旁中心注视采用后像和海丁格尔刷治疗仪等治疗。待视力提高后进行双眼单视功能训练及眼位矫正。
1.3 疗效判断 治愈:矫正视力≥0.9;好转: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无效: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下,或不提高。
治疗效果:198例眼中治愈144例(73.2%);好转48例(24.3%);无效6例(3%),有3例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合并眼球震颤。
3.1 建立完善的健康宣教体系,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对于家长,举办弱视防治知识讲座。讲解弱视的危害性及可塑性,详细介绍弱视病因、早期治疗和坚持治疗的必要性,以及积极配合治疗和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介绍以往治愈的病例,增强家长的信心。
3.2 创新亮眼俱乐部的工作方式方法。制定了趣味生动的儿童斜弱视手册、漂亮的视觉训练会员卡、可爱的亮眼徽章等等。训练室墙面上彩色绘制弱视治疗卡通图画,增进患儿治疗兴趣。为患儿创造安全、舒适、有趣的环境,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3.3 建立弱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弱视类型、视力(包括裸眼和矫正视力)、屈光度、眼位、注视性质、治疗方式、遮掩时间、训练次数等,要求每周查视力1次,每3个月系统检查1次。
3.4 检查中的护理干预
3.4.1 视力检查 一般选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告知头部要正,遮眼板要遮严,注意关注视觉灵敏度。年龄偏小应先教会查视力的方法,可选用动物图查视力(对于不配合的小患儿,赠送视力表带回家教会再来检查)。
3.4.2 散瞳 为准确检查屈光,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采用1%阿托品散瞳3~5天,每天3次。给药前先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测眼压,教会点眼药水的方法。告知家长散瞳不会给儿童眼睛或身体带来影响,点阿托品后,由于瞳孔散大,调节麻痹,会出现畏光,视近物模糊,一般在停药后15天左右消夫。在这期间,看书、写字有困难者可选戴+2.000的老花镜,不影响其他活动。每次滴阿托品后,应压迫泪点处3~5min,以免药液经鼻粘膜吸收过多,引起口干、脸红、发热、脉速等毒性反应。
3.5 综合治疗时的护理干预
3.5.1 准确验光配镜,矫正屈光不正,遮盖优势眼的治疗方法。告知患儿及家长一定要遵医嘱坚持配戴眼镜,详细向家长介绍遮盖疗法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要严格按照遮盖比例及时调换,以防出现遮盖性弱视,眼罩要勤换洗,保持清洁。指导家长弱视治疗仪的正确使用及患儿穿珠、绘图的正确方法。并向家长介绍以往治愈的病例,使其明白弱视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以增强家长的信心[2]。
3.5.2 治疗前告知患儿先喝水,上卫生间,治疗期间不允许吃东西、讲话。为了不影响患儿学习又能坚持治疗,采取患儿家长自由选择训练时间,每天一只眼30min。
3.5.3 为了增进患儿治疗兴趣,制定多种治疗方案,由少到多,花样多变。如增视能利用电脑游戏与弱视治疗相结合,使弱视治疗更具趣味性、娱乐性,使患儿更易于接受、乐于治疗,可经常更换治疗方式[1]。
3.5.4 每月举办一次健康大课堂。专家答疑,家长们互相交流,开展患儿训练项目比赛,奖励小礼物。每月墙报公示当月治疗进步之星,鼓励患儿和家长配合治疗。
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在本院进行综合弱视治疗的198名患儿治疗效果分析: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统计治愈率达73.2%,有效率达97%,效果满意。弱视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积极严格坚持每项治疗所需时间,严格遮盖健眼,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向家长讲解儿童屈光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每半年必须重新散瞳验光1次,让他们明白根据眼位、屈光度及视力进展情况及时调整镜片。并告诫家长弱视即使治愈后也可能复发。因此,视力恢复正常稳定后,随访期间第1年内,每2个月复查1次视力,没有变化每半年复查1次,直到3年为止,确保治疗效果。
[1]郑敏,林晓峰.心理指导对弱视治疗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109-110.
[2]许奕如.护理干预对小儿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2011,(8):21-22.
[3]杨素红,甘晓玲,庞琳,等.利用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治疗弱视的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4,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