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制定发展规划的若干思考

2011-04-02 05:43何东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新建应用型

何东亮

(常熟理工学院 高教研究所,江苏 常熟 215500)

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划是指导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计划和行动纲领,是对未来环境的应对策略,它为学校提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一所大学”的总体方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生存环境:一方面,由于办学历史短,本科教育工作的经验不足,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还没形成,在专业布局、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经费和条件保障等方面明显处于弱势;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一般由地方多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在升本后规模又迅速扩张,内部教育资源急需优化,内部管理更为复杂,对发展愿景的思考较为迷茫。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准确地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与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大势、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对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的策划,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之道,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社会生态的宏观思维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战略前提

教育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一定社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前者的发展要适应后者的要求并受它的制约,前者又能对后者起促进作用。因此,社会各要素的状况是教育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当前,知识和智力在国民财富中的决定作用、国家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教育国策、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大势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等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新建本科院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对高等教育的强大需求,使我国高等教育也走上了一条与发达国家同样的大众化阶段。至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6.5%,全国789所普通本科高校中已有291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设在地级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多元开放的多种经济格局逐渐形成,区域内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大大增强,所以新建本科院校能够提供支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需要,有利于我们国家全面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制定符合生态环境的战略发展规划,才能站稳新的起飞点。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为了避免高等教育发展的同质化趋向,国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发展的分类指导政策愈来愈清晰。十六大提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培养拨尖创新人才应该是传统的研究型大学的任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主要由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完成,而培养数以千万计适合全方位社会需要的专门应用型人才则要由以教学为主的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来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江苏省也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职能,在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特别注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多样化人才的新要求,全面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硕士教育发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可见,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重视结构、布局调整,重视与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将是未来几年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必然取向。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学校在制订发展规划时必须有宏观思维、开放视野,从国内外和本地区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分析、思考问题,从高等教育的全局去思考、分析本校的实际,着重解决好学校的定位、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培养途径和教学过程的特点等问题,使自己的学校真正办出区别于同类学校的特色。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生存的基本策略,才能找到学校存在价值和建设目标,才能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

二、办学理念和正确定位是制定发展规划的先导

大学办学理念是高等教育办学者对学校办学思路与方略的高度概括,它包含大学的基本性质、理想模式、目标追求、社会责任方面的系统思想,是对大学理想的目标追求和对办学行为的理性认识。大学办学理念作为办学思想的精髓,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引导师生的灵魂,主要反映的是学校领导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核心使命。核心价值是规定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存在的理由,高等教育与高校的核心信仰,就是纽曼所称的“大学的理念”或雅斯贝尔斯所称的“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诚”;大学的核心使命是高等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法规指引下,依据对经济社会各主要因素与高等教育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大学生成长规律的认识而提出的对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的宣言,它在学校战略规划中直到引领作用。确立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各种中长期规划,以及具体目标任务都必须根据学校的愿景与使命来制定。博耶曾指出:“一所办学有成效的大学负有明确的和极其重要的使命。全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所要追求实现的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的见解。这样的目标来自于社会的需要,也来自于寻求教育的人们的需要。”[1]73

从一定意义上说,办学理念决定着大学的办学思路、发展方向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直接影响到对大学的职能、作用、目标和任务的确定。办学理念从形成到成为全体成员心中的信念和追求,再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是一个历史过程。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校领导班子要“以战略家的眼光和思维,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前瞻性和创造性;以教育家的理念和风范,善于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方法办学治校,形成独立的办学风格。”[2]新建本科院校从创建之时起,就要重视办学理念的凝炼,重视办学理念在制定发展规划目标中的先导作用,以先进的理念指引学校发展目标、任务、战略措施的设计。

办学理念主要反映在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上。如苏南某高校提出的办学定位“立足苏南,面向江苏和周边省市,构建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学科与专业格局,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大力发展应用技术教育,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良性互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办学定位:一是紧扣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体现服务面向的区域性,注意与苏南经济社会发达地区互动;二是办学类型的应用性,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并从总体上给学校定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三是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学校尊重几十年办学中形成的“多科性”门类的客观现实,谋求建设多科性院校;四是发展模式的互动性,学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获得了自身发展的活力。这一办学定位的确立客观地反映了该校领导在办学理念上的价值追求,也成为该校制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一般而言,办学定位是指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办学历史、职能特征以及国家、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参照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并确定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办学定位大至包括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布局定位、特色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这些定位都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不同的具体历史条件,完全可以走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就其发展理念来说,应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在发展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地方特色和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建设特征;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突出应用性;在办学类型定位上坚持以本科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在专业学科定位方面要根据学校现实基础和社会需求体现发展特色;在服务定位上注重服务面向的区域特点。

科学合理的定位是高等学校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对学校的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才能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确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发展主题、具体目标和任务、以及发展的基本策略。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指出:高等院校“一定要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重点和特色。”这些重要讲话,对于高等院校做好自身的科学定位具有宏观指导意义。新建本科院校在谋划发展远景时尤其要重视自身的基本定位,只有明确了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定位,才能在面临复杂形势及挑战时,准确站对学校发展的历史起线,选择好自身的发展方向,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三、追求有限卓越是制定发展规划的理性抉择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经费投入等办学基础条件的局限性,事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如何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如何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是制定发展规划时必须思考的问题。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为刘备制定战略规划的,开头在分析了天下大势后就提出:不与曹操争风,不图江东。诸葛亮在设计发展目标时首先强调不做什么,然后再分析论证已方优势,提出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个规划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从不做什么开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才智,也对我们制定发展规划深有启发。

经济学中的非均衡发展理认为:以效益优先,突出优势,在区域或区域内部各地区、各产业之间非均衡部署生产力,适度保持非同步的发展速度,从而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后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非均衡发展理论产生的根源是资源稀缺,而在这种状态下如何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促进发展成为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均衡发展理论较为适合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思路。经济学中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同样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对于办学时间不长,还有不少“短板”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在思考发展规划和制定战略目标时不可能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放弃,结果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合理取舍,选择少数目标,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其中,追求有限卓越,才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校的专业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学校在思考专业布局的调整、新专业的设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投入时,必须有所选择。只有那些符合地方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专业才能成为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而原有的某些缺少发展前景,在招生和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弱势的夕阳专业、传统专业,就应当采取果断措施,或消肿、或断奶。学校在规划学科建设时,不能走传统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道路,一方面,要根据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精选少数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加以扶持和重点建设;另一方面,特别要考虑作为以教学为主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的发展应与专业的建设相一致,尤其是要加强应用学科的建设,它是应用型专业发展的支撑点,也是设计学科发展规划时的重点方向。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在规划学校发展目标时,不应该在起始阶段就追求全面卓越,而是要有选择地追求卓越,通过有限的阶段性目标实现局部追赶;在制定发展措施时,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及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集中资源建设好最有可能跃居同类高校前列的学科专业。

四、教育部新一轮评估方案是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导向

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工作已基本完成,该轮评估的主要对象是新建本科院校。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是在教育部评估中心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研讨、修改而成,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又广泛听取了有关专家、新建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意见。新方案有以下特点:一是强调了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学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全国同类学校中的位置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中承担的角色,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办学类型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层次,从而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突出了领导能力和教学中心地位。学校各级领导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要具备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和谋划发展能力,能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学校的改革、谋划学校的发展,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三是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明确新建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本科生,人才培养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及行业、产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应用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方案指标体系中,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硬件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的行业、专业背景及实践指导能力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四是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将校政企合作办学看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学校要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多种形式增长学生的应用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五是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是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学校是否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信息收集与分析、评估与反馈、管理与调控等方面保证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已成为考察的主要指标。

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对于新建院校制定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我们在思考学校发展规划时一定要重视办学理念的凝炼、办学定位的确立对规划目标制定的引领作用;学校各项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战略和措施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各项分规划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发展战略主题;特色发展、以生为本和质量立校应成为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主要工作方针。

五、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制定发展规划的战略主题

主题原意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对材料的处理、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它既包含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客观意义,又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发展规划中的主题主要指贯穿整个发展规划、对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制定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核心思想和核心范畴。对于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职业素养高,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大格局中找准自己定位的必然选择。学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紧扣“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三个核心概念,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应用性学科专业建设,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校地互动和校政企合作,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战略主题最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都必须要贯彻这个主题思想。如在学科专业发展目标中,如何加强应用性学科建设,通过提高应用性学科建设水平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在学校专业布局调整中设置适应产业、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如何搞好应用型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如何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及产学研合作的行径加强应用型师资的培养;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时,如何通过理论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地互动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资源建设中,学校的教学平台、实践平台、实验、实践设备如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等等。

[1]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M].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刘延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跃[N].北京:中国教育报,2010-09-13(1).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新建应用型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