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波
《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改革尝试
■周红波
针对古代文学课程考试的分析问题,我们在探索中提出了如下具体的改革构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地体现,就会信心十足,形成强大的动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去努力地学习,争取进一步的成功,反之,就会情绪低落,信心不足,滋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更差,形成恶性循环。古代文学课程相对于其它课程难度较大,学生的畏难情绪较强,因此考试改革的总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能,使每个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实现对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地超越。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的目的就是排名次,大家只重视分数,忽视了好的考核方式应该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确保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且,如何考往往由教师决定,学生十分被动,对于考试的目的、应该学什么以及如何评价等都不甚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能力发展。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这门课教学之前要组织学生完成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学习,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一个初步了解,共同商议如何完成教学目标以及如何考核。具体的考核方式可以由教师提出,学生参与修改;也可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设方案并阐述理由,最后共同商议而成。
过去,古代文学课程考试内容偏重于教材和课堂笔记的识记,这是非常片面的。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自身素质的培养也相当重要。考试内容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多种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和技能的并重、继承和创新的并举。专业知识的考核是重点,各种能力的考核也可以纳入进来,初步设想可以增加四个方面的内容:1.态度考核:主要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量的考核来完成,一个学期内要求完成课程小论文3篇,读书笔记3篇、课堂发言5次,这样就能获得基本分70分。增加一篇或减少一篇,在基数分上增减5分;课堂发言增加一次在基数分上增加2分;100分为满分,加满100分为止。2.自主学习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古代文学的能力。在教学大纲中,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很明确,学生可以与之对照,检查自己的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另外,考核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一项标准,自我设定、自我监督、自我协调、自我完善的能力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学生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反思,学期末写一个自主学习能力评估报告,由教师结合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以及评估报告作综合评定。3.研究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对读书笔记和课程小论文做质的分析。从发现问题的能力、相关资料收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四个方面着眼,给与客观评价以及建设性意见。4.交际合作能力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这项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各项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沟通合作能力。对于分配给自己的角色能否胜任、能否很好地与小组成员以及教师沟通、能否以合作的方式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等等均在考核范围之内。所有的这些考核应把着眼点放在过程上,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武断地单凭学习的结果打上一个分数。
灵活性体现在考核方式上是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换。具体而言,可以变以往的闭卷考试为开卷、闭卷相结合;变以往的笔试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还可以变以往的单一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并规定适当的比例评定总分(如教师评价占40%,小组评价占30%,学生自评占30%),督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进而把考试的各项功能落到实处;甚至可以变单一的量化评定为多样化的综合评定,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评定,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灵活性体现在考核参照上是班级成员参照与自我参照相结合。传统的考核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而且往往以班级尖子学生作为评价的参照,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做一个诊断性的评价,确定一个“个体标准”,并以此为参照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潜能。
灵活性体现在考核时间上是考试时间的不固定,定期和随机的相结合,并且以随机为主。与过去一考定成绩不同的是,改革后的考试模式把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态度和表现都要有所记载和评价,每一次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也要跟踪记录在案,考核时间从课中贯穿到课外,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定期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我们从2009年开始这一改革,两年多的考试改革实践让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首先,这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并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这项改革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加强。课堂活动中小组成员能够很好地分工合作、协作完成;讨论课上大家争先恐后发言;课外活动中大家学着做一些课题研究,有的同学甚至还尝试着给期刊杂志投稿,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写作能力、交际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考试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考试模式只要求教师做课本知识的讲解员、考试内容的辅导员,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这项改革中,教师不但要通过考试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判断教育效果,而且要通过考试反思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学院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