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鸿 吴文英 苏宝华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产妇的健康和生命。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2%~3%[1],多发生在产后2h内,产妇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时纠正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严重者危及产妇的生命。妊娠后期孕妇血容量增加30%~60%,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可增加500m L的血容量,因此产妇可有1000m L左右的失血代偿功能,正常产妇失血量1000m L以下时,无低血容量表现,导致失血量估计偏低,一旦产妇出现出血症状,则往往提示出血已较多,这给抢救工作造成延误,特别是那些出血不是太多而持续时间较长的,危险性更高,因此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尤为重要[2],因此精确判断产后出血量是正确诊断和积极处理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项重要措施。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08年2月,我院阴道分娩产妇1536例(含阴道手术助产18例),平均年龄28.94岁;其中初产妇996例、经产妇540例;妊娠28~366周123例,妊娠37~40周1045例,妊娠401~42周368例,双胎4例,发生产后出血69例,产后出血率4.47%,经正确测量、积极处理,使产妇转危为安,无一例死亡。
1.2 测量与临床观察
1.2.1 直接收集法 即容积法,胎儿娩出及羊水流出待胎盘娩出后,将消毒聚血盆紧贴产妇会阴处,产后2h将血液倒入量杯测出毫升数。
1.2.2 称重法 于分娩后在产妇会阴下垫一已知重量的棉垫,用称重法称出被血液浸透敷料的重量,减去原重量,即为失血量,算出的结果再除以血液的比重1.05换算为毫升数(实际出血量)。会阴恻切出血量用已知重量的棉垫放在侧切处,另用称重法计算。转入分娩室后用同法于产后4h、产后8h、产后12h、产后16h、产后24h分别称重,将这5次出血量相加即为产后24h出血量。
1.2.3 面积法 被血液浸透的产包敷料用此法,如产包敷料双层10cm2,按含血量4m L计算,血凝块可收集在量杯内测量,纱布可按10cm×10cm的含血量为5m L,15cm×15cm为10m L算。
除上述测量方法外,如已发生失血性休克,可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判断失血量。如收缩压80mm Hg或脉压差25mm Hg表示出血超过800m L。HCT降至0.3或血红蛋白下降至50~70g/L表示失血量已超过1000m L。
2.1 产后2h重点监测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之间最多,约占24h出血量的69.27%,重视产后2h内的观察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接生时胎头娩出要遵循1,1,1原则,即胎头娩出1m in、胎肩娩出1m in、胎体娩出1m in。在胎儿前肩娩出时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单位,在胎儿娩出后45~90s内断脐,产后2h内每15分钟按压宫底及时发现宫腔积血,准确评估出血量。
2.2 高危产妇重点观察 随着孕期各器官功能负荷加重,高危产妇的心血管系统在孕期就发生了功能性甚至器质性的改变,产后出血一旦发生,来势更为凶险。因此,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巨大儿等高危产妇,更应提高警惕重点观察、加强护理。
我科对产后2h内产妇除了严密临床观察外同时采用的称重法、收集法和面积法测量产后出血量,较准确估计突发性大出血以及被忽略的少量和中等量持续性阴道出血的出血量,及时而又客观地提供临床依据,为抢救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产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无一例产妇因产后出血而造成产后并发症、后遗症,以及死亡,提高了产科质量与临床护理。
[1] 陈文祯,魏碧蓉.高级助产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