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异型淋巴细胞分析

2011-04-01 15:02李瑞机严达尊田一娟
当代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类风湿外周血关节炎

李瑞机 严达尊 田一娟

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异型淋巴细胞分析

李瑞机 严达尊 田一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 检测200例RA患者和5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异型淋巴细胞。结果 类风湿组和对照组异型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类风湿组异型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A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水平与发病程度有关,重度RA时异型淋巴细胞数升高,轻度RA及健康人异型淋巴细胞数正常。

类风湿关节炎;异型淋巴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外周小关节受累,同时伴有多种关节外症状。RA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研究显示,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B病毒的负载量高于健康人,而血清中EB病毒抗体的水平也较健康人为高[1]。EB病毒的负载量与异型淋巴细胞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平时观察血片时,RA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水平常有增高。为了解类RA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水平变化情况,本文对200例RA患者异型淋巴细胞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例RA患者是在我院风湿科确诊的患者,男108例,女92例。对照组为征兵体检者,男40例,女15例。

1.2 方法

1.2.1 标本和收集 所有检查者采集静脉血,然后制成血片。

1.2.2 检测方法 血片用瑞姬氏染料染色,检验科血细胞形态学负责人检测异型淋巴细胞。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及x2检验。

2 结果

RA患者组异型淋巴细胞(4.0±1.0)mmol/L,对照组异型淋巴细胞(1.0±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6,P>0.05)。重度RA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水平(6.0±1.0)mmol/L,对照组(1.0±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0,P=0.001)。轻度RA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水平(3.0±1.0)mmol/L,对照组异型淋巴细胞水平(1.0±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3,P>0.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类风湿组异型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690,P<0.05)。轻度类风湿组异型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2.323,P>0.05)。200例RA患者中异型淋巴细胞49例,发生率为24.5%;高异型淋巴细胞9例,发生率为4.5%。轻度类风湿组异型淋巴细胞异常29例,发生率为20.7%;重度类风湿组异型淋巴细胞异常20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8,P>0.05)。异型淋巴细胞(异淋)也称不典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经抗原(多数为病毒)或致丝裂原刺激后,DNA大量复制,并相继合成大量RNA,向幼稚细胞或浆细胞方向转化。这种处于转化过程中,具有一些新的形态学特点的细胞,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其特点是体积变大、核大,染色质变得疏松,甚至会出现模糊的核仁或核分裂现象。胞质变化更为显著,不仅量变多,而且常变成深蓝色,有时有泡沫感,形似浆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的外周血中,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流感、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较多见。

天津中医学院应森林等观察了30例RA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RA患者的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统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粒系统以中晚幼粒增多为主,核浆发育不同步:巨核系统以幼稚巨核细胞增生为主:三系血细胞浆和胞核有大小不一的空泡形成等退行病变:非造血细胞增多:外周血可见有拟红、粒细胞、有异形红、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红细胞呈一线状。骨髓内各阶段幼稚红细胞有部分在释入血循环之前已在骨髓内破坏,而骨髓血细胞呈代偿性增生活跃。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杨等[2]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活动期血清对树突状细胞(Dc)细胞周期、凋亡及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Dc在J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分离来源于正常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用细胞因子(IL-4,GM-CSF)诱导、分化为Dc,脂多糖(LPs)刺激获取成熟Dc:常规法获取同种异体脾淋巴细胞。光镜观察(BC)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JRA活动期血清辅助Dc成熟过程对Dc细胞周期、凋亡产生的影响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JRA活动期血清能促进Dc和淋巴细胞增殖,同时可能抑制Dc凋亡。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引起身体指标的变化,包括淋巴细胞出现异型性。调节性T细胞(Treg)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转归,并参与调控移植、肿瘤和过敏等重大疾病。T细胞(Treg)主要分成两类:一是自然调节性T细胞,以CD4+、CD25+Treg为代表,转录因子Foxp3阳性是该类细胞的特征性标记。二是适应性调节T细胞,由病原体和抗原激发,其代表为CD4+1型调节性T细胞(Tr1)、CD4+Th3和CD8+Treg。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直接引发自身免疫病。细胞表面三聚体Fas分子一旦和配体FasL结合,通过死亡信号转导,可引起细胞一系列特征性变化,包括DNA片段化、染色质浓缩、胞膜泡化、细胞皱缩和调亡。EBV、CVB、CMV、AdV和MP感染均可引起外周血异淋升高,其中以EBV最为明显;一旦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淋,则提示机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2]。对于不断受到自身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克隆,反馈调节无效意味着细胞增殖失控,成为一群日益增多的病理性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此群病理性淋巴细胞即为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疱疹病毒,其宿主局限于人类和某些灵长类的B淋巴细胞以及鼻咽细胞,在鼻咽部复制以后,病毒便传染到B淋巴细胞,并使之诱导分泌免疫球蛋白。被EB病毒转变的B淋巴细胞,是一种多面反应的靶细胞。体液免疫反应(异嗜性抗体的产生)是EB病毒感染后的原发反应。细胞免疫反应部分是由于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被诱导激活,是由于原发性EB病毒感染而引起的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因此,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防止原发感染时被EB病毒转变的B淋巴细胞继续增殖,以及扭转EB病毒的多株B细胞激活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患者中可见轻度的白细胞增多,通常伴有形态学上处于不同时期的反应性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数的显著增多。

[1] 陈顺乐,邹和建.风湿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3-114.

[2] 杨杨,王宏伟,许华,等.成熟DCs固有胆碱能系统及其调控[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3):428-4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35

528415 陈星海医院检验科 (李瑞机 严达尊 田一娟)

猜你喜欢
类风湿外周血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