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2011-04-01 14:17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师范生培训

林 健

(重庆教育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400067)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林 健

(重庆教育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400067)

农村教师的专业性,主要指他们具有指导农村学生个性发展与生命成长的“临床”经验,这是他们区别于其它职业,区别于城市教师的地方。这种具有个性化和缄默特征的知识是在特定的教育活动中构建,这种专业能力只可能在农村教育实践中形成,不是任何人读几本书就能获得的。农村教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专业能力赢得社会的承认与尊重。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问题;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1]。选择农村教师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不仅因为农村教师的数量多,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更在于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占我国一半以上的中小学学生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然而,要想在下一个十年使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笔者在主持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调研中了解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许多盲区。进一步梳理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教师地位与政府特别会议”上提出了应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门专业的观点,认为教师需要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而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美国学者科尔文等人认为:“凡是称得上一门‘专业’的,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特征:为公众服务,可以成为终身投入的事业;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非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有足够长的专业受训时间;对工作和顾客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2]我们认为,我国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一批能为农村教育终身投入的教师

建设一支能为农村教育终身投入的教师队伍既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又是一个难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就农村的在职教师而言,在多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潜规则(有的地方甚至是明码实价),就是基层学校的教师干好了最大的褒奖就是有了调离本校到距乡镇或县城较近学校的可能,许多教师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步步迈进县城,脱离农村。而且越是边远的村校、乡校,越是教学突出的骨干教师,要跳出去的愿望越强烈。一些农村教师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教育自身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还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城乡教育水平差别巨大且还在不断拉大,这是多数农村教师无法将农村教育作为终身投入的事业的根本原因。但是,可以理解并不意味着这种价值取向的正确。这种农村学校教师发展的潜规则说明将农村教育作为毕生事业还没有成为农村学校教师发展的主导价值。

最近几年,补充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正在培养的准教师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国家在取消免费师范制度多年后重新在六所部属师大招收免费师范生就说明了师范教育面临的困境。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被要求为农村服务十年,就目前看来,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但决非上策,因为农村教育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服务年限,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我们无法知道,这种制度下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是将农村教育定位于自己的“职业”而非“事业”。我国农村教育人力资源的尴尬还在于,农村教育为国家培养输出了大量的高尖人才,然而,绝大多数优秀人才再也回不了农村;国家所办的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多数不愿意到农村,真正愿意到农村基层学校服务的反倒是一些非师范培养的“志愿者”。这些年来,尽管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不少措施,试图改变农村教师队伍的状况,应该说也取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支教”也好,“特殊岗”也好,“顶岗实习”也好,“对口交换”也好,都是应急的措施,不是培养造就高水平农村教师队伍的根本办法。农村教育的根本改变迫切需要打造一支能“终身投入”的农村教师队伍。

(二)缺乏农村教育的专业技能

相对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农村的一些学校,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胜任”农村课堂的教学,包括一些初中毕业的代课教师、毕业时临时背了几天“心理学”“教育学”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新教师以及来自不同背景的城市志愿者。我们不只是在一所学校发现,一些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城市学校的新教师转身就变成了支教到农村的“骨干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受到严重挑战。

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性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基本技能缺乏。主要指那些原本并无教书意愿的非师范生,他们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突击”得到教师资格证“速成”为教师。此外,一些通过其它渠道支教的教师也大多缺乏严格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二是缺乏农村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农村教育有着许多不同于城市教育的地方,有其自身的规律。由于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缺失农村教育,存在着城市化、学科化倾向,致使培养出来的教师难以适应服务农村教育的需要。许多教师不了解农村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懂得怎样从农村这片沃土中汲取养分,不知道如何唤醒农村学生的生命记忆与智慧,不能按照农村教育规律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当前,农村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失已成为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缺乏对教育研究精力的投入

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是农村教师普遍比较欠缺的,而这正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农村教师缺乏对教育研究精力的投入,即使是一些骨干教师也难以写出像样的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研究已经成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许多教师更看重经验,缺乏“研究”意识,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他们看来教师就是“教书”,学生的分数上去了任务就完成了。他们没有意识到梳理并总结自己多年农村教育中形成的缄默知识的意义与价值,不习惯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也不会(愿)把多余的精力放到对某个问题的思辨上。他们能感受到生存的压力、环境的压力、学生升学率的压力,但却没有感觉到来自专业发展方面的压力。这类问题出现的症结不在科研上,而是专业意识的问题。

(四)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

我们了解到,在当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经费、缺乏计划、缺乏规范。由于各级政府和管理者重视的程度不同,因此,在培训要求、培训经费投入、培训管理等问题上差距很大,培训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例如,一些地方的教师培训缺乏长期规划,上面拨经费就搞,拨的经费多就多培训几天,随意性较大,以至于有教师反映说这种培训可有可无。

二是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均等。总的说来是普通教师机会少、边远学校的机会少、村小及教学点教师的机会少,语数外以外学科教师机会少、参加正规系统培训的机会少。一些村校的教师告诉我们,他们从未参加过中心校以外的任何培训。

三是培训内容缺乏专业性。我们了解到,这些年的教师培训内容重复多,通识知识多,针对农村教育的专业培训少。农村教师除了具备教师专业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有农村教育的专业能力。例如,如何促进农村孩子的个性发展?如何增强农村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何针对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大量没有家长辅导的农村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农村学校的综合活动课程如何开展、农村教育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农村学校的班级文化(尤其是包班、复式班)建设如何进行?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诸如此类农村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数教师培训都未能涉及。

二、制约和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

(一)制约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

1.农村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在工作环境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教师的压力表现在,其一,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分数与成绩,还要对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毕业率负责。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偏远落后地区,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高,“普九”出现反复,在巩固“普九”成果方面教师存在着巨大压力。其二,农村学校教师同样面临着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所不同在于,由于许多农村孩子的家长都将通过考试进入城市视为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唯一选择,因此,他们更加看重分数,农村家长与农村社会对课程改革的认同度普遍偏低,教师面临着分数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双重压力,在农村实施课程改革的难度更大。

专业成长环境方面,农村学校大多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资源匮乏;教师参与外部交流时间少,与学校内的同伴交流少,教师晋级机会少,培训机会少,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少。许多农村教师工作多年却难以取得高一级职称;一些边远学校的乡村教师教了一辈子书都未曾走出大山参加过区县级培训。许多学校管理者缺乏科研意识,学校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不高,学校缺乏学术氛围,教师的教育科研受到制约。

生存环境方面。多数学校除了工资外基本上没有其它收入来源。农村教师经济收入总体上偏低。年长一些的教师有的是亦工亦农家庭,下了班要匆匆赶回家帮忙干农活;而许多年轻教师则苦于没有住房,离家远,对枯燥贫乏的农村文化生活感到乏味与失望。

工作压力大、专业上难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加上物质生活的困窘和精神生活的匮乏,致使一些农村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对前途感到困惑和忧虑,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

2.我国教师教育制度的问题

一方面,几所重点师范大学培养的定向师范生数量难以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需要;在培养质量上,师范教育中缺失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中国国情教育,缺乏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主流价值引导;培养方案上,在我国中等师范教育退出之后,师范院校没能迅速调整目标,增加有关农村教育的内容,加大师范生技能和服务农村教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范院校普遍的去师范化、学科化和城市化取向导致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和服务农村教育的知识能力的缺失。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管理体制与机制。农村教师培训缺乏经费、培训力度和切实可行的制度保证。对刚到农村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缺乏教师基本功培训,对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规划,对各种类型的支教教师和志愿者缺乏有效管理和农村教育的专项培训。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普遍层次低,效果差。政府及有关部门缺乏留住人才的正面价值导向和有效的用人机制。

(二)制约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有许多不利的客观原因,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自身。影响到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价值选择的偏差。我们发现,近年来培养的师范生与以前中师教育培养的学生最根本的区别还不在于是否选拔的是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师范,而是这些学生是否安心于自己的选择并愿意为之奋斗,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到农村教育中。不可否认,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有待于城乡差别的缩小。但从另一方面看,一些成功的农村教师的事迹也在告诉我们,他们成就的取得在于自己的价值选择和坚持。许多师范生不愿意到农村、到农村后专业成长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定在农村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专业认识的偏差。许多农村教师对教师的角色理解大多停留在“传道授业”的层面,他们整天为“分数线”“升学率”忙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伴随学生的成长而成长,自然也就无从体会专业成长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传统师范教育中缺失了专业成长这一课。农村教师的专业性,主要指他们具有指导大批农村学生个性发展与生命成长的 “临床”经验,这是他们区别于其它职业,区别于城市教师的地方。这种具有个性化和缄默特征的知识是在特定的教育活动中构建,这种专业能力只可能在农村教育实践中形成,不是任何人读几本书就能获得的。农村教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专业能力赢得社会的承认与尊重。

三是成长路径的困惑。许多农村教师的困惑在于不知道如何在农村教育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其实,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包含着教师成长的巨大机遇。关键是需要沉下心来寻找。例如,有的村小教师常常为面对几个人、十几个人包班教学而苦恼不已,殊不知这正是城市学校求之不得的“小班教学”,是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机会。有的教师埋怨农村学生见识少,连电脑都没见过,殊不知由于农村学生受外界干扰相对少,正好可以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还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农村乡土教材建设、农村学校综合学习活动的开展、农村课程资源的建设等。其实,换一种眼光就可以发现,农村教师在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中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改善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

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改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要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于农村学校教育,能够在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要努力改善他们专业成长的条件,为他们排除各种干扰,营造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能够潜心于教育教学与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能力。

(二)改进并完善教师教育制度

要职前职后一体化统筹考虑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进一步改革师范生制度,加强师范教育中热爱农村教育的价值引导。让师范生了解农村与农民,掌握农村教育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具备投身于农村教育的心理与思想准备,能够从内心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并具有胜任农村教育教学的技能。要建立健全制度,并加大经费投入,创造各种条件加强农村教师职后培训,创新教师培训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的空间。要改进和完善教师支教制度,统筹自发到农村支教的各类社会人员的组织与培训,让他们成为内行,把好事做好。

(三)加强农村教师自身的修炼

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我定向、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3]就这一点而言,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与城市教师已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教育观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是现阶段所有教师专业成长共同面临的课题。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不同处在于,他们所处的是不同的教学环境,面对的是不同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习心理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不同,教育教学环境不同,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自然不同。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就是在农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面对这些问题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伴随农村孩子的成长实现自己的成长。此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中国网 ,china.com.cn 2010-03-01.

[2] C.Ornstein,U.Levine,Foundation ofEducation,4th Ed.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89,P43,转引自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4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责任编辑 文 川]

Present problems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untryside teachers of our country

LIN Jian
(Literature and Media Department, Chongqing Education College, Chongqing 400067, China)

Countryside teachers’ professionalness refers to their “clinical” experiences to conduct countryside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life growth.It is such experiences that differentiate their profession from others’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city teachers.This kind of knowledge is constructed in the certa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forms only in the countryside educational practice.Countryside teachers have good reason to obtain social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by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countryside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problem; approach

G451.2

A

1008-6390(2011)01-0012-04

2010-09- 05

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重点教改项目“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项目号:0827015)的成果之一。

林健(1951-),男,重庆教育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农村教育。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师范生培训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