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职业教育观

2011-04-01 14:01:05张洪波李敏慧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陈独秀职业教育

张洪波,李敏慧

(1.安庆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2.安庆市高琦小学,安徽 安庆 246133)

陈独秀的职业教育观

张洪波1,李敏慧2

(1.安庆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2.安庆市高琦小学,安徽 安庆 246133)

作为教育家的陈独秀,其职业教育思想独具特色。他认为在社会形态中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中国从来就不大重视职业教育,而欧美各国都注重职业教育。主张“一切教育都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讲究“实际应用”,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习要学以致用,希望教育是平民的而非贵族的。陈独秀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陈独秀;职业教育;趋重社会;学以致用;平民化

陈独秀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职业教育思想独具特色。

1 教育属“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

陈独秀指出:“唯物的历史观是我们的根本思想”[1]573,“唯物史观的哲学者也并不是不重思想、文化、宗教、道德、教育等心的现象之存在,惟只承认他们都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而非基础之本身”[2]574。“这是因为唯物史观的哲学者”,主张教育与知识、思想、言论等一样,都是“经济的儿子”,而不是“经济的弟兄”。这就奠定了其教育最终要依赖于经济的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

他还分析了作为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以及教育等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对“教育独立,不问政治”的观点,陈独秀斥之为是一种“毫无常识的话”。明确提出“所谓教育独立,是不是离开社会把教育界搬到空中去独立或是大洋中去独立”[3]416?认为政治是“人类生活重要部分之一”[4]179,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只要是人间活动,不可能不问政治,不可能不受政治影响,“除非不是人”。社会的进化、发展“其根本固在教育、实业,而不在政治,然亦必政治进化在水平线以上,然教育、实业始有发展之余地”[5]180。但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化,教育则更根本,更恒久。

至于教育与法律的关系,陈独秀认为,“教育是智慧的源泉”[6]179,其作用可以增智医愚。“人类美点,可以由教育完全发展,人类的恶点,也可由教育略为减少”[7]322。法律虽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之一,但其作用“在消极的制止”[8]339,而且“法律只应拘束人民的行为,不应拘束人民的言论……言论自由若要受法律限制,那便不自由了”[9]43。可见,教育较之法律其作用的空间更大,时间更长,更能动,更关键。甚至认为,在上层建筑的诸多形式中,教育是“改造社会最后的唯一工具”[10]329。陈独秀也是站在这一高度来论说职业教育的。

2 中国职业教育应“取法西洋”

陈独秀考察了中西方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深感中西方职业教育有巨大差异。

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出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1912年,南京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提出过“实利主义教育”,且列入教育方针推行全国,认为“实利主义教育”是为人民生计的 “普通教育之中坚”。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教育之商榷》,认为“实用主义教育”是诊治中国教育之“良药”。最早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是陆费逵,他认为中国教育要国民教育、职业教育、人才教育三管齐下,缺一不可。因为“国民程度之高下,恃国民教育;国民生计之嬴绌,恃职业教育;而国势之隆替,教育之盛衰,厥唯人才教育”[11]205。而职业教育就是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谋生活”。

陈独秀认为,中国从来就不大重视职业教育,即使清末就有职业教育的呼声,但“吾国今日教育界之现象,上焉者为盲目的国粹主义,下焉者科举之变相”[12]153,推行的仍然是封建教育。这种教育“重的是神圣无用的幻想”,“重在记忆先贤先圣的遗文”,“只知道伊伊唔唔摇头摆脑的读书,走到人前,痴痴呆呆的歪着头,弓着背,勾着腰,斜着肩膀,面孔又黄又瘦,耳目手脚,无一件灵用的东西”,甚至“连吃饭穿衣走路的知识本领也没有,专门天天想做大学者,大书箱,大圣贤,大仙,大佛”[13]325。受教育者,未能掌握实际有用的知识,是一种“伪教育”。“于此经济竞争激烈之秋,欲以三等流氓(政治家为高等流氓,士人为中等流氓,流氓为下等流氓,以其均无生产力也)立国,不其难乎”[14]145?中国教育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就“应该弃神而重人,弃神圣的经典与幻想而重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技能”[15]325。要以人为本,重视技能,增强生产力,使国人人人都能掌握植产兴业的本领。

在陈独秀看来,西方教育不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教育方法上与中国教育有明显不同,在职业教育上也有显著差异。西方教育“不单独注重脑部,既有体操发展全身的力量,又有图画和各种游戏,练习耳目手脚的活动能力”[16]325。“欧美各国教育,都注重职业,所教功课,无非是日常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一切煮饭、烧菜、洗衣、缝衣、救火、救溺、驾车、驶船等事,无一不实地练习”[17]325。西方教育“所重的是世俗日用的知识”,“重在直观自然界的现象”,因此能培养出在各领域、各学科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应用性人才。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确重视职业教育,陈独秀主张职业教育应向西方学习,显示了其开放观念。

3 提倡“职业主义”

在陈独秀看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原因固然很多,但与中国不重职业教育不无关系,因而提出了“职业主义”的教育方针。

陈独秀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人间身心之长而去其短”,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18]142。也就是主张教育要面向人生、面向国家、面向经济、面向未来。为实现以上目的,陈独秀提出了 “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的教育方针。所谓“现实主义”,就是要使受教育者了解人生之真象,明确人生的意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所谓“惟民主义”,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把握关于国家的理论,了解国家的意义,知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执政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等意识。所谓“职业主义”,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个人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树立务实勤勉精神,掌握实用的知识技能,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贡献力量。所谓“兽性主义”,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炼就强健的体魄,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养成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体质、自立的抱负、自信的志气、坦诚的品格。

实施“职业主义”的教育方针,其前提是“一切教育都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1921年元月,陈独秀分别在广州高等师范学校和广东省教育会作了“新教育是什么”、以及“教育与社会”两场演讲,强调教育应于社会打成一片,职业教育更不能离开社会。“办农业学校,宜在乡间,办工业学校,宜在省城”[19]259。并以广州为例,说“广州以丝业著名,应办蚕业学校。潮洲富于水产,应办水产学校。北江多森林,应办农业学校。若在潮洲办农校,在北江办蚕业学校,在广州办水产学校,则其所学非应所在地社会之要求,其学术之应用颇易自减,而教育力因以不大……学术与社会分离,是死学术,学术与社会合,方是活学术,教育与社会离合,与学术应用效力之关系有如此者”[20]259。学校兴办,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应依据社会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只有这样,学校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陈独秀主张教育还要讲究“实际应用”,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学生要学以致用。陈独秀是一个务实者,十分反对教育远离现实,提倡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应具有应用价值,“科目不在多,只在其能不能适用”[21]492。而现在有一种奇怪现象,“一般的农业学校,外面挂了某某农业专门学校的招牌,学生和教员坐在学校内讲农业,外面田间的事情,不独不能耕种,简直一点都不知道”[22]98。“你看有几多农业的学生下过田,几多商业的学生做过买卖,我说现在的农业学生还有赶不到老农夫的,商业学生还有赶不上老朝奉的,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讲究外表,不讲实际应用的病”[23]491-292。

陈独秀不但有职业教育的理念,而且也积极投身职业教育的实践。1919年“与蔡元培、李大钊等人发起成立北京工读互助团”[24]109。1920年2月“因为要想一个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的法子,陈独秀、王光祈、毛泽东等人发起组织上海工读互助团”[25]115。陈独秀参加了全国各界联合会召开的上海工读互助团筹备会,对工读互助团的宗旨、章程及工作种类、学习方式都作了商讨,把印刷、装订、洗衣、种菜、开饭店作为工读互助团的主要工作种类和学习课程。1920年底,陈独秀应陈炯明之邀,出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旋即“提出教育改革计划三大纲:(一)未成年教育——即中小学教育,幼稚园等,虽分期使其绝对普及。(二)成年教育——即补习教育及社会教育,凡补修学校、图书馆、博物院、剧场、影戏、音乐、一般宣传、特殊宣传皆属之。(三)专门教育——以工业教育为主,除高等专门及大学工种而外,以设甲种工业学校,普及乙种工业学校为目的”[26]135。从教育改革的“三大纲”可见,陈独秀是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

陈独秀在广东主持教育时,计划筹设编译局、宣讲员养成所、贫民教养院、劳动补习学校等社会教育机关。虽受到各种限制,但还是先后创办了宣讲员养成所、机器工人夜校、注音字母教导团、俄语学校等教育团体,并着手筹建西南大学、市民大学、编译局、通俗图书馆、幼稚园等[27]255-257,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时创建了平民女子学校。旨在实施其职业主义教育、平民教育及普及教育的主张。

社会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只有每一个行业的人都能接受到教育,学到各自行业所需要的本领,掌握本行业的技能,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社会整体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普及平民教育。1922年,陈独秀发表了“平民教育”一文,提出“我对于教育的意见,第一是希望有教育……第二是希望教育是平民的而非贵族的”[28]329。在谈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时指出“大学程度固然要提高,同时也要普及,普及而提高的方法,就是全国多设大学,各大学中多收绝对不限资格的自由旁听生”[29]220,主张自幼稚园到大学,“凡属图书馆试验场博物院都应该公开,使社会上人人都能够享用”[30]236,显示其平民主义教育主张。通过发展平民教育,人人享有教育权利,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增强生产力”,使之在“植产兴业社会”中成为了有用之才。

陈独秀是当时少见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其强调教育要平民化,主张教育应趋重社会,学习要学以致用,发展职业教育等观点,在当今仍不无现实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陈独秀的职业教育思想与今天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何等相似!

[1]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陈独秀.陈独秀书信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3]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舒新城.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29.

[5]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北京:三联书店,1983.

[6]唐宝林.林茂生.陈独秀年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任建树.陈独秀大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Chen Duxiu’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View

Zhang Hongbo,Li Minhui
(Politics and Law School,Anqing Teachers College,Anqing,Anhui 246011)

As an educationist,Chen Duxiu has unique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view.Education in social formation is superstructure.China has been neglect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whil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Al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ocial needs”,“practical application”should be stressed.Theory must be connected with practice.Education is civilian rather than aristocratic.Chen Duxiu’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view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day.

Chen Duxiu;Professional Education;Learning to Meet Practical Needs;Civilianization

G719

A

1674-1102(2011)05-0127-03

2011-06-23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13)。

张洪波(1952-),男,安徽宿松人,安庆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束仁龙]

猜你喜欢
陈独秀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汉语世界(2016年2期)2016-03-14 20:06:38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