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大连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文体的互文性与成员分类建设
王 颖
(大连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对文体的形式论、目的论、动态论进行讨论,引入互文性概念,指出互文是一种指示标志,具体语篇的产生是对既有文体语篇的再次语境化.当个体的文章同某种获得常规认可的文体的形式和结构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时,它在缩小同既有文体之间的间隔;而当个体的文章中的形式和结构因素并没有与既有文体形成共鸣时,它在扩大同既有文体之间的间隔.这些都在成员分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文性;再次语境化;文体间隔;成员分类建设
一直以来,传统方法将文体(genre)视为根据形式和内容特点对语篇进行划分或分类的一种工具.根据文体形式论的说法,形式被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而内容则是一个变量.小说、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社论等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因约定俗成认可的形式和内容而彼此区分.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对文体形式论的质疑.一些研究者提出文体概念的出发点不应该是形式和内容,而应该是目标导向或目的.目标导向或目的是决定语篇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决定了语篇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然而,将目标导向或目的作为文体概念的出发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体在不断演化,所以"交流目的"这一概念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变化的.[1]因为文体的这一特点,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文体包含模糊和动态因素.不管是目标导向论还是动态文体论,都同之前的文体形式论有所区别.
研究人员同样将注意力集中在与语篇产生和语篇接受有关的语篇实践方面.巴克廷(Bakhtin)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观点使人们对文体有了新的思考.根据巴克廷的观点,首先,结构、形式、功能和意义不是语篇的内在特征,而是在产生语篇和接受语篇过程中的产品.其次,这一过程并不以话语事件或书面文章的创作为中心,其中心在于它同至少一种其他话语的相互作用.[2]
根据上述的动态观点,在具体的语篇与约定俗成认可的文体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这种互文关系不仅限制了对语篇形式和内容的选择,而且体现了作者通过具体语篇的实现而取得的对既有文体语篇的认识与调整.从这一点来看,互文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的、意识形态上的调整,它是在形式与内容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具体语篇与既有文体之间进行的.这种互文关系让人们对文体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将其视为一种指示标志,指示着历史沉积下来的更广范围的社会和文化认知.
具体语篇的产生是对既有文体语篇的再次语境化(recontextualization),即对文体的一种重新建设或重新组装.布里格(Briggs)和鲍曼(Bauman)对于文体的再次语境化有着如下的论述:"文体因此在身份和权利的谈判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或是下意识的,或是有明确目的的,使用某种具有语篇作用的具体的文体,来拥有可以对承载着历史与社会联系的语篇的去语境化,以及在现有语篇环境中的再次语境化."[2]
互文性观点认为,读者对具体文章的产生是有一定预期的,而具体文章的产生也往往符合这些预期,呈现出规律性的特点.然而,文体的规律性和具体文体的分类并不是总能实现,有时一篇文章会是混合多种文体的产物.对一种文体的创新或背道而驰会产生具体文章和某种文体之间的间隔.当个体的文章同某种获得常规认可的文体的形式和结构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时,它在缩小其同既有文体之间的间隔;而当个体的文章中的形式和结构因素并没有与既有文体形成共鸣时,它在扩大其同既有文体之间的间隔.布里格和鲍曼对文体的互文性进行了讨论,指出互文间隔的缩小和扩大被用于建立一种文体上的联系.文体可以被视为一种指示社会和文化信息的指示标志,因为它是一种被约定俗成接受的一般性结构.在文体被约定俗成化的过程中,在某一特定领域,专家和公众认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当选定某种文体时,这种选定就指示了这种权威认可.这种对于权威认可的指示的期待同时影响了读者或听话人的理解过程.缩小同约定俗成认可的文体的差别,会帮助作者或说话人,使其符合读者或听众的期待,从而得到更多的权威和权利.另一方面,作者或听话人也许会通过扩大文体间隔来突出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特征,互文距离因此得到突出.
文体间隔缩小和扩大的互文性特点会帮助会话参与者进行不同的成员分类建设.[3]以下就以网上论坛的发帖来对文体间隔缩小和扩大的互文性特点同成员分类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说明.
例1 首贴:几场婚庆看下来,还是白色的感觉为我所钟爱!(下略)
回帖:呵呵
例2 首贴:白色婚纱的永恒魅力(下略)
回帖:
例3 首贴:白色紧身衫尽显成熟女人味道(下略)
回帖:沙发
日常会话的文体特征之一是通过主要标示(main channel signals)和回应性标示(back channel signals)来进行交互性话语权控制.回应性标示可以用来要求话语权或是对话语权进行支持.[4]在例1中,象声词"呵呵"被用来代替日常生活中的笑声.例2中,回帖者没有说话,而是贴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卡通形象.这个卡通形象被用做象征符号来表达回帖者读完首贴后的情感体验.例3中,回帖者使用了一个比喻:沙发.通常在论坛发帖被比喻成盖楼,而首贴发帖者被比喻为楼主.当回帖者占据了虚拟大楼中的第二层时,他也同时被认为占据了这座楼的沙发,有了一个非常舒服的位置可以等待这座虚拟大楼的进一步盖建."沙发"这个词是"盖楼"这个比喻的触发器,它不仅对话语权进行支持,而且将参与发帖的人归为一个集团.
在网上会话中,文体间隔扩大使其回应性标示的使用同面对面的会话有所不同.这种回应性标示的使用在传统媒体中是找不到的.体态语性回应性标示被符号或象声词所替代,象征符号和暗喻也被用做回应性标示.这些特殊的创造性用法是对传统沟通方式的文体间隔扩大.这些特殊的回应性标示更强调情感,而非信息的传递.这种对情感的强调,同构建一个和谐、互动的网络论坛社区这一预期中的交流目的是一致的.这种文体间隔扩大有助于独特的网上成员分类建设.
通过以上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文体不仅仅是划分体裁的工具,也是会话成员出于不同目的,针对不同期待,进行不同类型的成员分类建设的重要载体.文体间隔缩小和扩大的互文性特点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ASKEHAVE I,SWALES J M.Genre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ve purpose:a problem and a possible solution [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2):195-212.
[2]BRIGGS C L,BAUMAN R.Genre,intertextuality,and social power[J].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1992, 2(2):131-172.
[3]SACKS H.Lectures on conversation[M].Oxford:Blackwell,1995:163.
[4]HAYASHI R.Cognition,empathy,and interaction:floor management of English and Japanese conversation[M]. Norwood 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6: 145.
Intertextuality of genre and 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construction
WANG 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Maritime Univ., Dalian 116026,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form,purpose,and dynamism of genre,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intertextuality.It revealed that intertextuality is a kind of indexical sign.The production of certain specific text is the recontextualization of pre-established generic genre.When individual texture has high co-occurrence of formal elements and structure as certain conventional recognized genre,it is minimizing its gap between the recognized one.Still individual texture may have formal elements and structure which do not resonate with the recognized genre,but maximize the gap with it.All thos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construction.
intertextuality;recontextuality;genre gap;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construction
1671-7041(2011)02-0120-02
H052
A*
2010-12-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017122)
王 颖(1973-),女,辽宁铁岭人,讲师; E-mail:carmiewa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