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馨
宜宾市翠屏区地理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生姜栽培,生姜常年栽培面积在400 hm2以上,总产量1万t以上,产值达4 000万元以上,是全区主要的蔬菜产业之一。近几年,我区改变传统栽培方式,采用专用工具在介于壤土至轻粘土的土壤上打蜂窝式深窝栽培生姜,栽培密度每667 m2由传统埂子姜的8 000窝提高到10 000窝,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平均单窝质量可以由传统埂子姜的0.36 kg增加到0.40 kg,667 m2产量由传统埂子姜的3 078.5 kg增加到4 257.5 kg,并促进生姜的软化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生姜品质,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效益,极具推广价值。
最好选择新茬地或3~4年未种过生姜,前茬为葱、蒜和豆类作物,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轻粘土质且不与姜腐烂病(姜瘟)发病地块串排串灌的田块。深翻土地,667 m2施2 500~3 000 kg腐熟有机肥作底肥,晾晒后,深翻细作,土块直径不超过5 cm,整平厢面,深沟高厢,保证田间排水畅通。
选择生长快,外观美,品质脆嫩,纤维少,辛辣味适中,高产优质的乐山白姜。要求根茎短壮,无病、虫、伤的姜块,667 m2备姜种 500 kg。
在播种前30天左右,选择晴天,取出贮藏的姜种,用农用链霉素1 g加50%甲基托布津20 g对水15 kg喷于姜种上消毒,或用绿亨6号(杀菌王)800倍液浸泡20~30 min预防姜瘟。将姜种晾晒1~2天至表皮发白,以促进养分分解,加快发芽速度。不能暴晒,晾晒后在室内堆放2~3天,均衡姜块温度。
晾晒好的姜种在催芽前进行切种。按每姜块50~60 g切开姜种,每个姜块上至少有一个饱满芽,发现伤口有褐变的应及时剔出,边切边用新鲜草木灰蘸伤口,以利伤口愈合和消毒。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未腐烂、受冻,质地硬的健康姜块。
姜种切好后,立即进行催芽。采用酿热温床或温床催芽。催芽温度22~28℃为宜,一般前高后低,床内空气湿度以85%~90%为宜,经常检查床内温湿度,防止温湿度过高过低,影响催芽。催芽全程25~30天。
姜芽以长1.5~2.0 cm,粗1 cm左右,芽基部有根的突起为适宜播种标准。有30%的姜块达到播种标准时,即可分期分批播种。
姜种催芽期间,即应着手撬窝准备。用蜂窝式生姜栽培专用工具进行撬窝,窝深33~35 cm,窝径9~11 cm,呈椭圆形,上下大小一致,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按行、窝径23~25 cm错窝撬窝,每667 m2种9 000~10 000窝为宜。撬窝时,边撬边用脚踩紧撬出的表土,使土壤上实下松。窝撬好后盖严地膜,清理厢沟,保持田间湿度,提高地温。
重施基肥,一般基肥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60%,追肥占40%,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500~3 000 kg、腐熟油枯 150 kg、过磷酸钙 60~80 kg、尿素30~35 kg、氯化钾或硫酸钾35~40 kg。其中磷肥和有机肥在基肥中一次性施入。基肥在窝子撬好后随即施入窝底,并盖3 cm左右厚细土。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期可安排在3月上中旬。露地栽培安排在4月上旬。
播种时,每个姜块上只留一个壮芽。每窝播一个姜块,姜种平放,用牛粪或土杂肥盖种3 cm左右厚。再盖上地膜保温保湿、防止杂草。
①适时揭膜 当姜苗触顶地膜时,应及时破膜引苗,有2/3的姜苗触顶地膜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揭去地膜,查苗补缺,清除田间杂草。
②适时追肥 齐苗时,窝施1次清淡腐熟人畜粪提苗。667 m2施硫酸锌 1~2 kg、硼肥 1 kg,并补充微肥。当姜苗2叶期时,第1次667 m2追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回填窝子的1/3。当主茎达到6叶时,第2次追肥,667 m2用1 500~2 000 kg腐熟农家肥,尿素、硫酸钾或氯化钾各10~15 kg回填窝子的1/2。当生姜一次分枝齐苗展叶至二次分枝出土前,按第2次追肥量施第3次肥,并填平窝子。以后视姜苗长势,667 m2适当用腐熟农家肥加3~5 kg尿素淋施2~3次,注意不能浇在姜叶上,上市前30天停止施肥。
③水分管理 生姜喜湿怕涝,春末夏初干旱频繁,应注意适时灌水,地膜揭除后,可用作物秸秆覆盖土面,减少土壤蒸发,防旱保墒,进入6月后,雨水多,应随时清理厢沟和四边沟,做到雨停水干,防止姜田积水,影响生姜生长。
④及时锄草 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锄草。
采用水旱轮作、深沟高厢、选用无病姜种、保持田间排水畅通、增施磷钾肥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姜腐烂病(俗称姜瘟)为害。如发生姜腐烂病,应立即拔除病株及周围0.5 m2范围的植株,并挖去带菌土壤,病穴内撒施1~2次生石灰。
姜螟(钻心虫、旋心虫)的发生为害时,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用锐劲特、杀虫双等药剂防治。
蜂窝式生姜栽培生育期应控制在150天以内,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采收。一般第4~5次分枝齐苗后即可逐渐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