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贯娜 庞淑敏 李建欣
马铃薯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方贯娜 庞淑敏 李建欣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植物生长延缓剂三大类。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其种类不断增多,而且在生产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目前,在马铃薯生产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打破块茎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扦插生根,从而加速繁殖;也可以促进茎叶生长、控上促下,进而提高单产;还可以抑制萌发,延长块茎贮藏时间。
植物生长调节剂既不同于化肥,又不同于一般的农药,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往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且具有剂量效应,不同种类之间还存在互作效应。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当非常注意,浓度过小,对植物生长起不到作用;浓度过大时,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块茎膨大,进而影响块茎的商品性。因此,生产中应当严格按照每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正确掌握使用浓度,避免使用不当给马铃薯生长带来负面影响。下面重点介绍马铃薯生产中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打破块茎休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赤霉素、生长素(包括萘乙酸、吲哚乙酸、硫脲或氯乙醇等)。由于生长素类浓度不易把握,硫脲或氯乙醇浸种时间太长会对种子发芽有影响,因此在生产中使用最多的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
赤霉素有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促进发芽的作用。对种薯进行浸种催芽时,赤霉素使用浓度过小,催芽速度缓慢,延迟马铃薯正常播种期,从而使有限生育期缩短而减产。如果赤霉素使用浓度过大,薯块发芽后形成丛生芽,而且芽条细长、瘦弱,出苗后单穴多头现象普遍,植株生长势非常弱,茎秆纤细、叶片小,块茎形成晚,而且块茎多而小,块茎畸形,芽眼突出,常常造成减产。
不同品种因休眠期长短不同,用赤霉素进行浸种时应采用的浓度和时间也不同。休眠期短的品种,如郑薯五号、郑薯六号、中薯三号等,浸种浓度为5 mg/L,浸种时间以5 min为宜;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如费乌瑞它等,使用浓度和时间可分别增加到10 mg/L和10 min。赤霉素不溶解于水,但能溶于酒精,配制好的赤霉素酒精溶液可连续使用1天,1 g赤霉素配制的酒精溶液可浸1 000~1 500 kg种薯。
生产上控制马铃薯植株徒长通常使用的生长抑制剂为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和膨大素等。这些生长抑制剂的使用剂量应当非常慎重,剂量小,达不到预期效果;浓度过大或喷施次数过多,马铃薯植株会受到严重抑制,表现为地上部生长受阻,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分枝少,叶片浓绿肥厚,导致地上部光合作用面积减少,供给地下块茎的光合产物降低,使块茎形成晚,膨大速度慢,块茎小,大薯率低,严重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性。
生长抑制剂的使用时期和使用剂量非常关键。在马铃薯上的使用时期不能过早,以免影响地上部同化系统的建立,一般在现蕾至开花期植株表现徒长时进行喷施。现在生产上有很多农户使用膨大素,膨大素是一种能够促进薯、芋和甜菜等作物地下块茎、块根等膨大的复合制剂,不仅能控制植株徒长,还能为马铃薯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受到广大马铃薯种植户的青睐。但许多种植户在生产中却滥用膨大素,在马铃薯幼苗期和发棵期就开始使用,导致马铃薯植株矮化、生长停止,严重影响了块茎的形成和膨大,降低了马铃薯产量。
不同生长抑制剂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浓度不同,矮壮素使用浓度为2 000~2 500 mg/L,连续喷施2次能明显提高大薯率;多效唑适宜浓度为50~100 mg/L,用药一次后,可提高单产20%以上,提高大薯率10%以上;缩节胺用药浓度为60~120 mg/L,用药次数为1次,用药后也可提高单产并提高大薯率;膨大素每667 m2地用量为10~15 g,使用膨大素每667 m2投入1~2元,增产150 kg,效益很好。
经过多方面研究和试验,多效唑在马铃薯上使用效果比较好,但多效唑残留比较多,对下茬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缩节胺和矮壮素比较安全,不过要注意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药剂喷施要均匀,连续用药间隔时间不能太短,喷药时尽量不要喷到土壤上。另外,种薯生产时尽可能不要用生长抑制剂,以免药剂残留影响下一代马铃薯正常生长。如果生产中发生由多效唑、矮壮素等生长抑制剂产生的药害,可喷施赤霉素进行解除。
使用生长延缓剂延长马铃薯贮藏时间主要用于加工油炸薯片、速冻薯条的原料薯。为控制原料薯中淀粉转化为还原糖,贮藏需要较高的温度,但温度过高会促使渡过休眠期的块茎发芽,因此为解决高温贮藏与块茎发芽的矛盾,可以使用生长延缓剂抑制块茎发芽。
延缓块茎发芽的方法主要有采前处理和采后处理2种,采前处理多用青鲜素(MH),在马铃薯采前2~3周,用1 000~2 500 mg/L MH喷洒叶面可以抑制采后萌发,延长贮藏时间,若采前处理再结合适当低温贮藏则效果更佳。另外用2,4-D,NAA处理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这些药剂对块茎有副作用,使块茎贮后品质差,应用不及MH广泛。采前处理后,块茎上芽的萌发能力弱,抽生出的芽条纤细,多数不能长成正常植株,因此,不宜作种薯使用。
采后处理法多用萘乙酸甲酯(MENA)对采后贮藏的马铃薯进行处理,以延长其休眠和贮藏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生产中应用最成功的事例之一。现在,世界上数以百万吨的马铃薯都以这种方法保存。10 t薯块用MENA 200~500 g,处理后薯块均应贮藏在密闭仓库中,以利于MENA挥发后作用于芽,干扰细胞分裂,进而抑制萌发。不过,在使用前应先将处理过的薯块在通风处摊放几天,以便MENA挥发,除去毒害。
在马铃薯生产中,中耕除草是栽培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往往要占整个管理用工量的40%以上。如果采用化学药剂除草,不仅可以有效防除杂草、提高马铃薯的商品性和产量,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除草用工,减轻劳动强度。但马铃薯对许多除草剂非常敏感,药雾喷到叶上会产生反应,轻者叶脉变形,叶片皱缩,重者叶片枯死,除草剂浓度过大甚至会导致马铃薯整株死亡,严重影响地下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大大降低产量。
马铃薯田间使用除草剂时,要根据马铃薯、杂草和天气情况来确定用药种类、剂型、剂量和使用方法,否则往往得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反而遭受药害。化学除草多采用土壤处理,但必须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芽前用药,用药时间应以杂草初生阶段效果为好,这样可以避免或减轻药剂对马铃薯的污染与残留。在除草剂处理土壤时,要求土壤表面平整、细碎、湿润,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施药均匀,而且还可以给杂草萌发创造有利条件,使杂草萌发一致,从而达到一次用药杀灭大部分杂草的目的,提高除草效果。可湿性差的化学除草剂,容易出现沉淀现象,所以喷施时要经常摇动,保证均匀喷药,否则下层药液浓度过高,容易引起药害。有的化学除草剂如氟乐灵易挥发,用药后要立即覆土,才能保证药效。有的除草剂见光易分解失效,不能在阳光下暴晒,所以用药后要立即覆土。如果是保护地种植马铃薯,除草剂的使用浓度应较露地蔬菜田减少20%~30%,以免产生药害。根据马铃薯的生长期,选用持效期适宜的除草剂为好,以减少污染残留的时间,确保安全。注意不可长期单一使用一种除草剂,以免杂草产生抗性,降低除草效果。
方贯娜,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
庞淑敏,李建欣,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201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