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莉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 荆州434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而老年患者全身性生理功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全身性疾病,体质功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术中应用骨水泥时往往出现一过性低血压。骨水泥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低血压、缺氧、心律失常、弥漫性肺微血管栓塞、休克甚至心跳骤停、死亡等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1]。手术护士应熟练掌握骨水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做好手术护理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我院自2006年元月至2010年12月,共施行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468例,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患者165例,行骨水泥操作时发生一过性血压下降的患者18例,经给予麻黄碱、多巴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后,病人转危为安,此后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1927年由Hill和Crawfold发明,1937年在医学上首先用于口腔科。1953年由Haboush首先用于髋关节双杯置换术,1958年经过Charnley系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骨科医生广泛接受。由于70年代使用第一、二代骨水泥技术,骨水泥韧性差,易断裂,假体使用5~10年就会松动,影响了患者的活动功能。为了降低气泡的渗入,90年代初开始在国际上使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即机械搅拌 (离心法、真空法),从而减少气泡渗入,骨水泥韧性加强,不易断裂,安入假体后不易松动。
骨水泥是由粉剂和液体两部分相混聚合而成,粉剂为聚甲荃丙烯酸甲酯粉等成分,液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两者搅拌后聚合而成为可使用的骨水泥[2]。
骨水泥适用于年龄大于60岁的病人和骨质量较差的病人。
老年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血压一过性下降与骨水泥有关,填充完骨水泥和嵌入假体后,可立即出现显著的低血压,导致心搏骤停,甚至死亡,而不用骨水泥时不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对此有两种解释:①甲基丙稀酸脂引起的直接血管扩张和心肌抑制;②空气、脂肪、骨髓进入静脉导致的肺栓塞。为了减少这一幷发症的发生,我们在术中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
1)病人入室后,立即用套管针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以便掌握术中的输液速度和入量,备好聚明胶肽和红细胞。
2)将除颤仪和各种急救药品准备妥当,将麻黄碱、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放在固定的位置,便于及时抽取。配合麻醉师行持续动脉压力检测、中心静脉压力检测。
3)准备使用骨水泥时密切注意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收缩压须维持在90mmHg以上,高血压病人根据基础血压进行调节,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4)避免低血容量,根据中心静脉压、尿量调节输液速度。
5)严密观察病人,为预防血压下降,可静脉缓慢滴注多巴胺,维持血压平稳。出现心动过缓时,分次静脉注射阿托品。
6)一旦发现低血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用药剂量根据低血压的程度而定。同时,当SaO2<95%时行面罩给氧,以维持SaO2>97%。
7)器械护士应与术者配合默契,在搅拌骨水泥前将所有物品准备齐全,检查骨水泥枪是否完好。熟练制备骨水泥术中护理配合需要专科护士熟悉第三代骨水泥技术的操作,熟练操作步骤。
8)搅拌骨水泥时,注意掌握好时间。即:从冲洗关节腔或髓腔时,在征得术者同意后,开始准备和搅拌骨水泥,待骨水泥反应到成团阶段不沾手时再填充。
9)骨水泥粉剂与液体,应于使用前打开,以免过早打开单体挥发,产生的气味使人引起头昏等不良反应。
10)在填充区邻近的骨上钻孔排气、排液,避免封闭式填充,填充骨髓腔时,应使接触面干燥无血,并将多余的粘合剂彻底清除。
11)骨水泥在凝固时会发出聚集热,因此局部应使用冰水降温。停止使用止血带时,应缓慢放松。
由于我们在老年患者使用骨水泥的术中采取了以上护理措施,避免了血压下降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骨水泥可能引起的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结合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下降,多存在其他疾病的特点,在术中做好充分的护理准备和配合,提高了老年患者使用骨水泥的安全性,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1]杨天德,陶军,吴悦维 .术中使用骨水泥引起的严重心功能紊乱 [J].重庆医学,2006,35(8):673-674.
[2]周乙雄,刘淼,殷建华,等 .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62-765.